周雪芳
在新课标实施后,老师们已经达成了“让学生成为课堂提问的主体”这样一个共识。为此,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而往往淡化、甚至是忽略了作为教者的自己同样也应该具有问题意识。然而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我们揭示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自觉地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具有问题意识的老师。
首先,我们要善于捕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做个思考者。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往往从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稍纵即逝,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够迅速、果断地捕捉问题,提出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既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起点,又是深入钻研教育教学工作的巨大推动力量。例如,长期以来我们较多地侧重于学生的共性,对学生的差异研究不够;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忽视学生在共性条件下个体差异的发展;按照统一尺度要求学生,埋没了学生的天赋才能、兴趣爱好和鲜活个性。这种忽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一刀切”的教育状况,是不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最大限度发展,不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人才的。那么针对目前大部分学校大部分班级都还是大班教学的现状,如何在教学中不搞“一刀切”教育,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展示其个性,发挥其特长呢?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其次,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做知识的学习者。在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之后,要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增强理论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一定要多读书,在读中悟,在悟中思,在思中做。教师的一生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学无止境。教师一旦具有了问题意识,他就能自觉进入研究状态,他就会以发现的目光审视校园,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以探索的姿态从事教育。
最后,我们要带着问题去研究工作,做思考、学习的实践者。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师要带着问题创造性地去开展研究工作,在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点上下工夫。带着问题研究工作,不仅能解决问题,而且会使我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更加客观全面。我们还会从中发现新问题,取得新收获。因为“机遇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样做,既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又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个老师若具有问题意识,他就会不断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而思考需要积累,需要务实,更需要挑战。这其中“能不能发现问题?”“会不会思考?”“敢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落实于实践?”“对于别人的看法又如何看待?”“能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等都显得很重要。大凡会思考的人都很睿智,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其实与他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关联。
“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创造;难有学生的创造;没有教师的转型,难有学生的转型。”(叶澜)“学生第二”的观点,道出了师生关系的真谛,道出了新课改下教师的作用。
为了自己的进步,也为了学生的发展,平日里,不忘记时常问问自己:“我是个具有问题意识的老师吗?”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