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热岛”效应的成因与对策

2009-03-25 04:09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热岛陶醉全体学生

查 静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少部分学生对授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个个谈吐不凡,成为课堂上的“小明星”,后进生则是望尘莫及。所以他们包揽课堂的发言权自不在话下,课堂因为他们而亮点迭出。可是,冷静看来,他们难道不正是我们目前课堂中的“热岛”吗?他们在课堂上对其他学生的掩盖与抑制现象,难道不正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热岛”效应吗?不难想象,若任由发展,直接后果将是教学最终走向两极分化。这样所谓的精彩课堂其实是以牺牲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换来的。

课堂“热岛”效应的成因

1 “热岛”效应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尤为突出。从执教者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顺利,满足于课堂教学我问你答的精彩,沉醉在少部分学生的出色表现中,忽略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沦为教师与好学生作秀的舞台。

2 教师心中仍然“以教定学”,只关注自己的主导作用,一心只为完成教学设计,把教学的最终目的归结于教学环节的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他们的学习障碍、困惑被遗忘了,导致“热岛”效应的产生。

3 教师缺乏对学情的预设与分析,不能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衡量学生的标准过于统一,“一刀切”地对教学进行定位,从而造成教学目标的缺失与偏颇。教师心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概念,眼中只有高举手臂的尖子生,弱者云里雾里、不明就里。“热岛”效应怎能不形成?

课堂“热岛”效应的对策

1 教师要剔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摒弃作秀的心理,让自然之风为课堂降温。那些犹如精心包装过的表演似的公开课不应得到掌声和赞誉,炫目的图片、动听的音乐、精彩的导语若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是为了把教师打造成教学明星是不可取的。教师要时刻清醒的认识到,应当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自己甘当配角期待学生的腾飞。

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教学设计看似简简单单、波澜不惊,但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却总是真真切切。薛老师朴素的语言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他们人人参与、争先恐后。即使有的班级学生教学初始还比较沉闷,但不一会儿,就像是被薛老师唤醒了一般,个个侃侃而谈。其实,仔细研究一下薛老师的教学风格,我们不难发现,在他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甘当配角的精神,教师的退一步换来了学生发展的海阔天空。这样的课堂没有封闭的“热岛”,处处春风拂面。

2 教师要以学定教,关注生成,为学生的发展开辟教学“绿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应当深入人心,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变走教案式的教学为以生为本的教学,关注生成、关注学情。

做老师的往往总是喜欢顺畅的课堂教学,不喜欢被意外所打搅,唯恐扰乱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担心因此而措手不及。我却不这么认为,课堂本就充满变数,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理当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声音,由学生的领悟、联想、发现而产生的困惑、迷惘,正是教学中最应关注的。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少一些预设的、一成不变的规范,多一些活力无限、意外生成的精彩!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段文字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它是全文的过渡段,是由竺可桢前一年观察第一朵杏花未果后,自然引入第二年观察的过渡。

教学时,教师按照既定教学计划的预设,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学生通过读文、想象,说出了自己┑奶寤帷*

生1:我认为“吹绿”用得最妙,我仿佛看见了柳梢上绽出的点点绿芽,就像是小眼睛一样,正好奇地看着春天呢!

生2:我最喜欢“吹皱”这个词,微风拂过,水面必然漾起层层波纹,多像被“吹皱”了!

生3:“吹鼓”了花苞也妙,花苞鼓鼓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好像要绽开了似的。

……

课堂氛围融洽、活跃,掌声平息后,教师说:“既然这些同学为我们打开了思路,那么大家根据自己在春天观察到的景象,还能进一步地补充这段话吗?注意在表达时也要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形象。”

此言一出,学生们再次沉思。不一会儿,第一只小手举起,然后第二只、第三只……越来越多。听听学生们的句子:“春风吹红了小朋友的脸蛋。”“春风吹化了小河里的冰。”“春风吹醒了冬眠的小动物。”“春风吹开了花儿的笑脸。”“春风吹跑了空气中最后的寒意。”“春风吹走了人们厚厚的冬衣。”教师听着,快乐着,享受着这意外的精彩。

这样的生成涌动着课堂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果断地顺学而导,这样的生成精彩,怎能不让人心动?所有的学生必然在这样的课堂“绿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3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谐的外部环境,民主、开放的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平台。教师应该精心建设,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大环境。我们的教学应当关注全体学生的知识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调控课堂的节奏、把握教学的局面——不仅在教学中关注师生互动,还要关注生生互动,让学生的智慧点亮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老师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再“讷于言”,不再被牵着鼻子跑;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宽容地对待同学的发言,在适当等待的过程中更缜密地思考问题,剔除浮躁。简言之 ,让后进生在“扶一扶”后迈开成长的步伐,让好学生在“按一按”后迎来成熟的时机。

《清平乐 村居》中有这样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此句一个“醉”字,是辛弃疾画龙点睛之笔。教师紧扣这个“醉”字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师: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

生1:还可以是陶醉。

师:陶醉于什么?请大家读读全词,说出你的感受。

生2:陶醉于眼前的美景。

生3:陶醉于幸福的生活。

生4:我认为陶醉的是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小儿子的可爱。陶醉的是他们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非常幸福,非常安宁。

师:尽管生活不算富裕,日子可能过得比较清贫,但是幸福不就在这看似平淡简单的生活之中吗?他们陶醉在自己的这份幸福中。你能将他们此时的心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吗?(生自由读,汇报读)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醉”字,你们说只有老夫妇醉了吗?

生5:还有作者也陶醉了。诗人忧国忧民,虽然遭受打击,但是心系国家和人民,见到眼前的情景,会想到金兵入侵,中原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要是没有战争,那里的人们也能过上安宁的生活,那该多好!

生6:还有我们也沉醉在其中。

不难看出,学生的理解是有层次的。从酒醉到“陶醉”,从“他醉”到“我醉”,对诗的理解逐渐深入,而又自然轻松。有弹性的问题设计,能给每个学生一次跳跃的机会,实现相对于自身的飞跃。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不仅应体现在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上,更应该细致、准确地为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猜你喜欢
热岛陶醉全体学生
让城市“发烧”的热岛效应
吹牛不交税,作文共陶醉
你美丽,我陶醉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云,令我陶醉
热热岛真是个好地方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基于WRF模式的成都地区热岛效应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