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峰
说到习作教学,现在各种各样的方法、观点,铺天盖地,眼花缭乱。这里我们就不得不佩服叶圣陶先生,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写作是极平常的一件事。”“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而新“课标”也认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写作应该是简单的平常的,快乐的,有意思的,不是一件痛苦的差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抓住学生学习生活中瞬间即逝的闪光点,那些习作点,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写作从有意思开始。
写作为了某种需要,不吐不快的,自由表达,可以与人交流,说明写作对学生应该是有用的。再说白一点,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尝到写作的甜头,对自己有好处。如两位女同学在习作中,都指责对方的不是,破坏了两人之间友谊,心里很烦闷,但也流露出重修友谊的渴望。于是,教师征得两人的同意,当堂读了她们的文章,谁知两位女同学激动得哭了,这令我始料不及。双方都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大家的掌声中,两人紧紧地握手,于是我马上在黑板上写下“挚友”两个大字。
当我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管得很严,学生在压抑的心态中学习效率低,成绩不理想。我就引导这些学生写出心里话,老师来帮助你们与父母沟通。有一位同学写道:“难得一个星期天,上午我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下午想出去玩,却被妈妈关在家里,说英语不好得多做点卷子。一会儿,我的几个朋友来找我,却被妈妈无情地拒绝了。楼下草地上我的朋友在快乐地踢球,而我却是做不完的作业。越想越难过,脑子就是不能专心。当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妈妈额外的作业完成,拿着球跑到草地上时,草地上已是空无一人,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滴下来,因为这就是我的星期天吗?我多么渴望能够给我一点自由的时间,哪怕是半个小时也好。”学生的心里话令家长大吃一惊。那位家长向教师表示,自己要重新审视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只要减轻学生的压力,注意效率,学习反而会有进步。这就是习作的好处。
习作首先“自我表达”,然后“与人交流”,进而达到增进了解,交流思想的目的,这是一种甜头。甜头还可以有很多,若是经常让学生尝到了“与人交流”的甜头,更能提高“自我表达”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叶圣陶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这些就是我们学生周记中的好素材,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的内容。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长,我们还是要求学生尽量把一个内容写具体,写生动。这样学生也就可以把写作看作是轻松平常之事,就不必从心理上去害怕它。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这才达到写作的要求。
当然,在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的价值取向。对于那些天真的孩子,教师应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体验来写。对于欠妥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想法,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比如一次写班级之最,首先由教师写“下水文”,讲了班里之最,语言幽默,事例具体。同学听得很起劲。他们纷纷尝试,有一个学生这样写,他到网吧找一个常上网的同学,路上,正巧被自己的父亲看见了,父亲就严厉地批评他,甚至打了他的手,可他没有辩白(实际他没玩游戏)。他这样想:“如果我说自己是找那个同学,这样,爸爸不打我,可他会告诉同学的爸爸。他爸爸打人更厉害,真的是往死里打,那时同学比我更惨,还是我来承受吧。”最后他还说:“你们说,我为同学保守秘密,是不是很讲义气?”上述例子,显然该生的想法错了,把帮助同学免打理解为个人义气,如果真正帮,是不应该这样的,应该劝他不进网吧。教师让他明确什么是真正地帮助自己的同学,怎么做对他的健康成长有利。教师引导后,该生修改后的习作内容就更深刻了。
(作者单位:苏州市叶圣陶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