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立新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同形态,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及其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普世价值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等等。
最近,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宋泽滨教授、齐爱兰教授所著《邓小平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源》一书,就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著作。该书围绕邓小平的逻辑,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追本溯源,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个理论体系的初始形态。本书作者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源,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诠释了作为邓小平理论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第二,提出“邓小平的逻辑”,阐述了邓小平理论体系。作者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和“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线,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的逻辑:高扬着中国走向的旗帜逻辑,蕴涵着思想解放的道路逻辑,凝聚着世界眼光的时代逻辑,渗透着阶段性特征的国情逻辑,演绎着政策选择的改革逻辑,表达着三步雄心的发展逻辑,巩固着政治基础的稳定逻辑,坚持着市场方法的经济逻辑,秉持着民主追求的政治逻辑,阐释着精神塑造的文化逻辑,突出着人民标准的社会逻辑,袒露着军队情怀的国防逻辑,强化着执政本领的政党逻辑,承载着振兴希望的民族逻辑。经过作者的精心梳理,展示了邓小平理论的逻辑体系,并再现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三,忠实原创文本,力图准确地解释邓小平理论。作者在占有大量的邓小平理论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对邓小平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的形成,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背景分析,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历史感,深化了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
第四,立足新的实践,解读邓小平理论的现实意义。作者的出发点,是阐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源头的邓小平理论,但又是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比如,在分析邓小平晚年所关注的问题时,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然后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分析邓小平的思想,从而表明邓小平理论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