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制订高职教学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2009-03-24 05:30赵居礼刘向红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学分制顶岗实习

赵居礼 刘向红

摘要: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如何制订高职院校教学计划是当今高职院校研讨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不断研究和积极探索,我院在基于学分制制订教学计划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具体的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可供其他高职院校参考。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计划;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2004年4月,陕西省教育厅决定由我省部分高校承担“基于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教改试点任务,作为陕西省“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课题之一。我院是陕西省第一个进行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高职院校,经过不断研究和积极探索,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相关具体措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一、基本思路

1、正确定位

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突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尤其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依据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进行正确定位,使“精练实用的教学与快捷有效的培训相融合”。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要充分体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计划要具有时代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充分依靠行业、企业,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基层,面向市场,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制订教学计划。

2、基本原则

(1)柔性化原则。教学计划要紧扣学分制运行模式,多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依据社会的职业岗位需要能随时调整相关课程。允许在校学生在入学一年后按照相应条件适当调整专业。整个课程设置要采用模块化方式。

(2)工学结合原则。教学计划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工科实践教学总学时数不少于50%,文科不少于40%;理论教学时数原则上控制在1500~1800小时以内。每个专业必须要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

(3)双(多)证原则。教学计划制订要体现双证或多证书制:即专科学历证书+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等)。为此,各系应建立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奖励学分体系,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能力。

(4)“三通一渗透”原则。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课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本系内各专业一律实行工学结合;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等)要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渗透。

(5)针对性原则。针对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按照相应的职业岗位标准要求制订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优先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6)因材施教原则。培养模式要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部分课程开展分层教学、选项教学。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构建新的培养计划,积极实行选课制(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课程、选教师、选专业或专业方向)、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互认制、按学分收费制等制度,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

二、具体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与兄弟院校深入交流和探讨,认真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各自专业特点,确定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明确阐述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包含在培养目标中。

此外,培养目标中应对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岗位(群)进行具体描述,应详细说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2、修业年限与课程安排

我院(三年制)学生的学习年限为2~4年,正常学习年限为3年。各系应按照三段制(1+1.5+0.5)的模式制订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即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一阶段(即第l学年)按专业大类培养;第二阶段(即第3学期至第5学期)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第三阶段(即第6学期)工学结合,进行岗前训练与实习。

全院公共课“体育”、“大学英语”、“毛邓三概论”、“道德与法律”、“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鉴赏”、“应用文写作”、“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应按照要求必须开设。个别专业可以有例外,例如“高等数学”对文科专业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开设。

3、学分规定与计算

(1)学分规定。在教学计划编制中,各系其他课程均以16学时/学分计算所需的总课时,以0.5为最小学分单位,各系其他课程的总学时必须为8的倍数。如果某门课程安排在一学期,则当学期该门课程上到该学时即结束,其余时间可安排其他课程的教学。应该满足:(16x学分)≤(理论周数×该门课程周学时)。

(2)周学时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自由时间,周学时要保证不多于28小时。

(3)公选课要求。全院公选课4学分(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完成),课程由各系、教研室申报,教务处批准;由教学科负责安排,各专业制订计划时不必具体安排课程。

(4)军训规定。军训2学分,由院保卫处负责完成并考核,不再占用理论教学周,在新生入学后第二学期末暑假的第一和第二周进行。

(5)其他要求。第2证书奖励学分5学分;素质拓展6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必须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但不计学分。

(6)学分计算。三年总教学周数为120周,其中实践约50周,理论教学为70周左右。

各专业理论总学时不多于1 800小时;原则上总学分控制在187学分左右,上下不超过5学分。

4、教学计划要求

(1)全校同一门课程用统一的课程名称。如“体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电子工程制图”等:系内同一门课程各专业用统一的课程名称。

(2)教学计划实行滚动修订,执行一年后,要及时修改。

三、实施效果

该教学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目前,我院有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2004、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2005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高职高专教改试点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2007年入选陕西省重点建设专业。

该教学计划的实施,也使学生受益匪浅。仅在2007年内,学生在各类技能和文化艺术比赛中,22人获国家级奖项、39人获省级奖项。

此外,通过实施该教学计划,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极大认可,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连年保持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态势。近三年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分别为110.7%、193.2%、238.5%:录取新生报到率分别为86.23%、90.17%、92.41%。近三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平均为97.65%,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高等院校就业先进单位”。陕西省教育厅认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为97.9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34%。截至目前,2008届毕业生98%已经落实了就业单位。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9.84%、优秀率为54.65%。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学分制顶岗实习
初中生体质健康实施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优化材料力学教学计划,培养创新人才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新课标对教学计划灵活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