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晓 洪焕坪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尊重和维护高校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如何通过建立高校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创新活力,是当前高校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构建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是新时期加强离校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
探析前苏联、东欧一些国家党亡政息的根源,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党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失误使其失去生命力。无论是从高校面临的形势来看,还是从高校承担的历史重任来看,构建起高校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都显得尤为紧迫。
1、构建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才能应对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复杂局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2、构建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才能更好地激发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创新活力。重视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和战斗力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3、构建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才能保证高校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以及和谐发展。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的快速迈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和十分紧迫,应加快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以及程序化、规范化进程。
4、构建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才能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到实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社会主义大学,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神圣使命。
二、影响高校党员主体地位确立的主要因素
传统的党内生活方式,党员经常处于被组织召唤、服从组织安排的被动地位。就是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中,“组织本位”也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而对“党员主体”的研究却处于缺位的状态。长此以往,党员的主体地位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越来越淡漠。影响高校党员主体地位确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从党员自身看,党员主体意识普遍不强,对党员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在党内工作、生活中已经习惯于成为党组织的支配、管理和被教育对象。
2、相关制度不健全。虽然《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已经形成了有利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基础,但在实践中相对于党员的义务要求比,对党员权利的保护细则和侵害党员权利的责任追究,明显缺乏详细的规定。
3、监督机制不完善。党员作为党内监督的主体,对于党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员主体监督机制的形成十分关键,但目前却比较薄弱。在党员权利受到侵犯时,缺乏一个完备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影响到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作用的发挥。
4、权利义务不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既要求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又要求党员履行义务。但目前党内生活还存在义务本位、领导本位、组织本位的观念,忽视了党员民主权利,党内缺乏讲真话的氛围、缺乏法治精神的氛围,党员在党内决策过程中缺少“话语权”,从而给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带来了消极因素。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高校党员主体地位保障机制,关键是从制度建设出发,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以此形成长期有效的良好的保障机制。实现保障党员主体地位的规范化、永久化,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1、主体意识培育机制。主体意识观念上的转变和认识上的提高是确立党员主体地位的关键。党员个体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意识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来进行培养和提高。
2、保障制度构建机制。一是把基本制度的原则贯彻到具体制度当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与基本制度相配套的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形成一套比较健全的、配套的、操作性强的具体制度。
3、责任追究惩处机制。如果没有保障党员权利责任追究制度,或者责任追究制度不能有效贯彻落实,就难以保证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也难以保证党员的权利不受到侵犯。4、制度执行约束机制。再好的制度,也必须得到有效执行,否则将束之高阁,失去其应有的效用。要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监督职能,制定和完善上级党委对高校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相关制度、措施,并纳入对高校党委班子考核的主要内容。
5、作用发挥激励机制。要立足于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创新活动载体并上升到制度层面予以规范,努力使党员主体作用发挥自觉化、经常化、制度化。创设不同类型和不同功能的载体,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搭建可靠的平台,激励开展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实践活动;建立以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效能评价机制,强化党组织和党务干部的工作动力。大力推进高校党务干部职业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素质高、能力强、活力强的职业化党务管理队伍。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也更富变化性、挑战性与开创性。这需要不断加强对高校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的探讨,用创新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党员的主体作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