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赐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和物理知识的特点,有效的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不仅是教学大纲规定的四大目的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1. 加强实验教学能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一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可以说实验是该学科的一大特色,而初中学生对实验又特别喜欢。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特征和习惯,组织好实验教学,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1.1 教师要做好演示试验。成功的演示试验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初步掌握物理规律,同时他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越学越爱学。
1.2 创造条件开展边学边试验。大多数学生往往下满足看老师表演,更希望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些演示实验,他们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实践表明,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倍受学生欢迎。这样不仅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3 教师要组织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动手愿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
1.4 创造条件让学生做教材中介绍的小实验和小制作。教材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大都是简便易做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这些小实验和小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对器材的摆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知识的应用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总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了汽化让学生分析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学了电学可以让学生检验一下自家的电表走的是否正确等等。
3. 创设融恰的师生关系能巩固稳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融恰是思维共鸣的前提,也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融恰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初中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时期,他们对别人的评价态度都是很敏感,而且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真心实意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会心领神会的。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上,举止上的任何不友好、不亲切,学生都会作出敏感的反应。表现在教学中会出现他们跟教师感情时,学的积极主动。反之,教师讲的课再好,他们也听不进去。
3.2 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愉悦的情绪最易造成师生情感的接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课堂提问,设计课内外练习、布置作业、进行达标测试等活动,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交给学生的问题,应该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3.3 要经常给学生以鼓励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尤其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不断积累的愉快感,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要求,还可用其它方法,如用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手势、贴切而幽默的比喻、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简练有条理的板书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这不仅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