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人生

2009-03-18 10:25王伟红王剑平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
关键词:甲乙茅草课本剧

王伟红 王剑平

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ppt制作;《两小儿辩日》课本剧改编。三位同学排演剧本《两小儿辩日》。

板块一:课前导入:趣改《清明》。熟悉剧本

师:唐代诗人杜牧《清明》一诗,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吧?咱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背)

师:假如咱们把它变变脸,沿用原诗28字,既不增加一个字,也不减少一个字,再来读一读,它由诗变成了什么?(投影出现7变脸后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1:变成了剧本。

师:为什么?

生1:它由舞台提示和台词两部分组成,具体地说,舞台提示有:清明时节(时)、雨纷纷(境)、路上(地)、行人、牧童(人物)、欲断魂(人物神态)、遥指(动作)。台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板块二:精选课文,了解特征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尝试——让课文变变脸!

从我们所学的课文中选取剧本素材,你会选择哪一篇?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篇呢?

生2:我选《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有波澜,改编成课本剧同样会吸引人的。

师:很有道理,戏剧要出演。故事情节得吸引人。

生3:我选《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言文人物不多,唐雎与秦王的性格鲜明。矛盾冲突集中,改成课本剧的话,秦王与唐雎的对话可以借鉴过来,作为台词。

师:不错,除了故事情节吸引人外,人物形象鲜明也非常重要。如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就成了世界文学长廊中的永恒形象。

生4:我选《羚羊木雕》,课文围绕该不该要回羚羊,表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可以分几个场景来表现,如:在家里,在学校,在万芳家。

师:把矛盾冲突集中在几个场景中,设想很好,有当编剧的潜质!

(生纷纷发言)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了解到,适宜改编成课本剧的课文有那么一些特点:故事性强,有情节波澜起伏;人物不多,性格鲜明突出;时空较集中,矛盾冲突尖锐;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投影出现相关内容)

板块三:表演戏剧,修改剧本

师:《两小儿辩日》是我们七(下)所学一篇课文,将其改编成剧本后会是怎样?(发资料,内容见附录)

师:为适宜舞台表演,剧本对原文进行了哪些再创造?(学生阅读并思索)

生5:突出了孔子的多礼。

生6:增添了上场、施礼等动作。

生7:孔子拜两小儿为师,突出了孔子的谦虚。两小儿拜孔子为师,突出了孔子的博学。

生8:结尾还有符合原文精神的创造,比如增加了孔子的感叹……

师(小结):增加了的舞台提示。符合原文的创造性结尾,更突出了人物形象。

师:请三位学生进行表演,从同学们的再创造中,你觉得这个剧本中还有哪些可改进之处?

(学生上台表演后,学生评论)

生9:还应注意台词的口语化,如孔子最后说的:世人多以己为大,孰料小儿之睛更锐也,吉乎!就很拗口,以致于表演时同学忘词了。

生10:舞台提示不够多:如孔子捋着胡子。表演时同学加上这个动作很形象。

生11:两小儿很活泼。应突出他们的好学。

生12:还应用旁白形式交代故事背景、内容、寓意。

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好吗?

生13:修改后开头与结尾都加上了旁白,开头旁白可以是这样:《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孔子上场)孔老夫子常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还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下面这一幕会解除我们的疑问。

结尾旁白如下:同学们,剧中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就不一样。老师常说,我们是最喜欢探究问题、寻求真谛的。看过课本剧《两小儿辩日》后能否说出你的缘由?

师:同学们的表演与修改。使这篇文言文变得非常有趣。课外请同学们自选一篇课文,把它改编成课本剧。温馨提示:主要事件发生地作为戏剧场景。台词以课文中的人物语言为基础。

写作范例

课本剧《两小儿辩日》

旁白:《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两个小弦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孔老夫子常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还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下面这一幕会解除我们的疑问。

甲乙(两小儿上场):“我对!”“我才对!”

孔子从西上场。两个小儿也迎了上去。

孔子(捋着胡子):你们在吵什么呀?

甲乙(争抢着说):我们在争辩日头中午离我们近还是早晨离我们近。

甲:我认为太阳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乙: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甲乙:您,您是名闻天下的孔老先生,您的知识比我们多,您来评一评,我们俩到底是谁说的对呢!

孔予:哦,那你们各有什么理由呢?

甲:您想,早晨的太阳大得像车上的篷盖一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乙:可是,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这,这两位小学士,老朽实不相瞒,我也不能断定你俩到底是谁说的对,谁说的错。老朽无知。愿拜两位为师。

甲乙(笑):谁说您知道的事情多呢?

孔子再次施礼。

甲乙:不行,不行,要我们收徒,我们也不知道答案,怎能做您的老师呢?您的学识渊博,我们应该拜您为师才时啊!

甲乙(两小儿施礼):孔老先生真是名不虚传,谦虚待人,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两个孩子下)

孔子(站在原地感叹):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值得

世人学习啊!如此好学求知的孩子,长大了肯定会有出息!

旁白:同学们,剧中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就不一样。老师常说,我们要多探究问题,寻求真谛的。看过课本剧《两小儿辩日》后能否说出对你的启示?

课本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一场八月秋高风怒号

旁白:唐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狂风怒号。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一座普通的茅屋内走出一位约五十多岁的老者,他就是伟大的诗人杜甫。常年的颠沛流离和岁月沧桑已折磨得他白发苍苍,步履蹒跚。

杜甫:好大的风!啊?这茅屋在摇晃,我出去看看,看来要出事了!

杜妻:子美。可要小心点!

杜甫:我知道了。

(杜甫走出茅屋,看到茅草遍地、枯叶乱飞……忽然一大团茅草带着泥土落下来,杜甫急忙用手遮着头,向屋顶仰望)

杜甫(惊叫):不好了,夫人,屋上的茅草全飞了!我的茅草,我的茅草……

(叫着弯腰想抓住它们,慌忙四处乱抓,可它们有的飞到树上,有的沉到泥塘里)

杜甫(焦急、痛心的):这间草堂可是朋友们帮我盖的,这如何是好,这如何是好啊,我的茅屋啊……

群童(探头,齐叫):刮大风喽,刮大风喽!

群童甲(指着有茅草的地方):你们看那边,刮来好多茅草……嘿,茅草。都来抢喽,抢了烤火去!

群童乙:给我点,给我点……

群童丙:看那儿树上还有哪,池塘边也有,快点!

群童丁:不行,我得去告诉茅草的主人。(跑去报告杜甫)

杜甫:孩子们,那是我家的,不要抢,那是我家屋顶上的茅草,不要抢……(孩子不理)

杜甫(气得咳嗽,顿足,拿拐杖指之,开始追):小兔崽子们,回来,给我回来!

弦子们(跑,停下来,举着手里的茅草挑逗地):糟老头,你追啊,追啊,你追上,就还你,来呀!

杜甫(气极了,脸色铁青):你们给我回来,快回来,你们!你们怎么忍心,偷我一个穷老头子的东西呢!唉!(跌坐在地上,气喘吁吁)啊,老天爷呀,你叫我怎么活呀,你亡我杜甫吗?……这是什么世道啊!

第二场长夜沾湿何由彻

(傍晚,风停了,阴云密布,雷声隐隐,雨声不断。杜甫家的孩子蜷缩在屋角,屋里盆盆罐罐的都在接着屋顶漏下的雨水,叮叮当当)

杜妻:子美,睡吧,明天我再到邻居那里借点米,孩子们又没吃东西……夜长着哪!这几年来。你夜夜苦熬着,当0身子呀!

杜甫:夫人,你睡吧,我睡不着,这屋里没点干的地方;被子也被孩子蹬破了——孩子冷啊。哎,几年来,我们四处逃命。九死一生。你和孩子们成天吃不饱,穿不暖,都怪我无能,我对不起你们娘几个啊……(捶胸顿足、老泪纵横)

杜妻:子美,甭这样,这年月兵荒马乱的,我们能活着就不错了!这都是安禄山史思明两个老贼造成的啊。唉……

杜甫:苍天哪。这生灵涂炭的日子何时结束?这漫漫长夜,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

第三场安得广厦千万间

(夜更深了,雨越来越大,风越来越猛,杜甫站在窗前,试图用自己瘦弱的身子挡住从门缝里刮进来的风雨。突然,只见他猛地打开窗户,头高高地昂起,向着阴云密布的沉沉暗夜)

杜甫(大声地、悲怆地):老天啊,你睁开眼看看我们山河破碎的祖国:看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保佑我大唐的社稷江山吧!我杜甫一家虽然苦点。没什么,可现在又有多少难民冻死饿死在荒野。苍天啊,你说。你让我杜甫找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让天下所有流离失所的穷苦百姓都拥有温暖的住所吧,没有风吹雨淋,平平安安。啊,上天啊,就请你发发慈悲,给我这样的房屋吧!哪怕再多的苦难,让我杜甫一个人去承受!哪怕让我去死,我都心甘情愿啊!

猜你喜欢
甲乙茅草课本剧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针灸甲乙经》治疗胃肠病取穴特色探析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茅草和芦苇
割茅草
茅草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有趣的“换钱”游戏
甲乙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