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琪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包罗万象的图书馆、神奇有趣的多媒体、先进的互联网都悄然走进了课堂,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许多乡村教师面对这些,联系现实,除了羡慕、赞叹之外,更多的只是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那种盲目追求条件性资源更新速度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在我们看似“贫瘠”的教学土壤中也蕴藏着许多潜在的资源有待开发,特别是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差异显著的个案、习以为常的教具等。
一、联系实际,搜集“生活资源”
教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现实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问题,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如: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一课,课始,教师安排了一个模拟生活场景:买卖双方收付钱款,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顾客”看中一件标价为198元的衣服,付给“营业员”200元,找回了2元,教师适时提问:
1对“营业员”来说,做成了这笔生意,他收入多少?怎么收的?
2对“顾客”来说,她买衣服应付多少钱?怎样付的?
学生回答:营业员收入198元,收200元,找出2元
顾客应付198元,付了200元,应找回2元,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形成板书:+200-2,-200+2,然后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诸如此类的计算问题,即“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
小品的安排再现了生活情境,使课堂教学触及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学习具有现实性、挑战性,使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简便运算技能的掌握过程转变为了开放的、活生生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自我发展过程。
二、对症下药,开发和利用“错误”资源
在日常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可能像切豆腐一样整齐划一,错误的存在是一种真实的学情,审视这些错误,不难发现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因此,教师应当宽容学生的错误,同时挖掘和利用好这一资源。
如:在教学思考“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列式,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算式:
(1)84×3+15;(2)84÷3+15;(3)84÷3—15;(4)84×3—15;(5)(84—15)÷3;(6)(84+15)÷3,其中只有第(5)个算式是正确的,其余都是错误的,教师没有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也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同化”学生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加以分析,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放弃错的,接受新的。
恩格斯说过:“从错误中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教师仍不罢休,“揪”住“错误”不放,紧接着提出:“改编题目,使几道错式变成对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思维又活跃起来,
教师正是把握住了教学的契合点,巧妙地利用列式中的“错误”使教学千回百转而又妥帖自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优势互补,在台作中共享资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就有各自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学习专长,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搭配成若干个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使他们在生生的交往和沟通中做到优势互补,共享资源×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教师设计小组学习,提出合作的内容和要求:
1利用自己准备的实物或模型做试验:
2讨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3讨论做实验的圆锥与圆柱的底和高之间的关系;
4推导圆锥体积公式,
在合作过程中,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一马当先,动手实验:能言善辩的学生将推理过程说得有根有据:这样每名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能,都得到认可,同时。在合作中,他们相互了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四、活用教具,师生共享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参、黑板是教师的教具,教师的专利,教师凭借教参在知识上、技能上领先学生,凭借黑板展示教材的重点、难点,因此,数学课的板书一直是教师写,学生看,课堂上,教师忙个不停,学生闲着没事,板书成为教师的专利,原先创设的师生互动流程因此被“隔裂”。
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他在教学中对“板书”进行了“革命”,将陈旧的“板书专利”毫不吝啬地让给学生,使黑板不再是教师的“私有土地”,而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公共舞台”。
吴老师在引入新知识时,请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半”这个概念,学生们为了表现自己,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用文字“一半”表示,有的画半块蛋糕,有的用一个西瓜被刀从中间平分两半来表示……五花八门的答案虽然使板书显得有些零乱、随意,但由于它自然无痕地融入了整个流程之中,渗透在学生学习活动之中,因此它的实际效益远远胜于教师的代劳。
在资源共享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具:教案、教参、黑板、书本等条件资源。使它们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桥梁。
当我们共同致力于其他资源的开发时,千万别忘了教师自身的资源,教师才是最重要的活的资源,如丰富的肢体语言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人格的关注和心灵的抚慰;灵活的教育机制点石成金。使学生少走弯路,获得学习的捷径;简洁的板书重点突出,使学生对各知识点一目了然……
总之,无论是条件性资源还是素材性资源,作为教师都要对其进行识别、筛选、开发并运用于课堂,从而实现教材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在丰富的资源条件下学习思考、合作、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