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李 芳
摘要:时代发展对领导者的诉求不仅包括领导者如何正确运用权利职能,还包括领导者如何充分有效发挥权利职能,在有形和无形之间去影响被领导者。领导艺术之人格魅力就在于不是靠职权压人,而是通过非职务的影响力来带动被领导者前进,推动组织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领导者人格魅力的主要特征,领导者人格魅力的诉求及领导者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格魅力 领导者 被领导者
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位于领导者权力影响之外的、能让下属和群众敬佩、信服的一种自然征服力,是领导者为官立业的根本。虽然领导者的个人形象、气质风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领导者的魅力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外表的形象所产生的魅力,而是人格所产生的魅力。它是人的内在心灵之美,德行之美的外在表
现,能在无形中产生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具有廉洁自律,心中无我与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高尚情操。
1.领导者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在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今天,领导者人格魅力意味着使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领导权利是管理的一种手段,但权利不等同于权威,一个拥有权力的人不一定拥有足够强大的权威,人们接受领导者的领导,不是基于对他权力的恐惧,而是基于对其权威的肯定性认同。领导活动的权威性决不是凭借职权这一强制性要素建立起来的,它取决于这一强制性的权威能否转化为一种自愿接受的权威。一些领导者由于德才有限,难以树立起权威,便运用种种权势,强迫部下服从自己,以满足自己的权欲,却损害自己的权威。权利的使用在管理中并不能让领导者掌控一切,需要权利、能力和品德的互动,方留得住人才为之效力。为此,杰出的领导人物,并非天生,培养了成熟的他们能够排众而独立,突显个人才华,必然历经了挫折、苦难、磨砺,人格,练就了一副超人的智慧,德才兼备,才获得被领导者的拥戴。
从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效果来说,权威性是领导活动的首要特征。现代社会领导活动的权威性既来自合法性的确认,又来自其人格等凝聚性要素的同化力。合法性确定了领导在其展开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地位等级、权力容量这一基础之上。因此,按照法律规章所配置的权力就成为领导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对于现代社会的领导活动而言,其权威性是构筑在理性基础之上的。因此,现代意义上的领导权威是一种理性权威,在于他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制(治)赋予领导权威的合法性,而领导活动在其展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法制(治)精神又维护和巩固了它自身的合法性。具有强制性特征的职位与权力仅仅是构成了领导权威的一个要素而已,领导活动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们对权威的接受,在权威接受的过程中,领导活动的能力、学识与品德等凝聚性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真正的权威不是靠外力强取的,而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才干获得的。任何领导人要想指挥若定,必须学会树立自己的权威。要想树立权威,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与学识。修养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学识则体现人的能力。这两点是作为优秀领导者所必须的条件。地位所赋予的权威是外在的,而通过德性与学识所树立起来的权威则是内在的。这种权威在无形中树立起来,有无声的感召力,使被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由衷地对其信任、爱戴、拥护和心悦诚服,在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该领导者所拥有的实际职务的管理范围和影响范围。例如,在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的人民公仆的典型代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人就是如此。焦裕禄的工作职务曾经是河南省兰考县的县委书记,孔繁森的工作职务曾经是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地委副书记,郑培民的工作职务曾经是湖南省省委副书记。但是,他们的高尚人格、优秀品质及其先进事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已经扩展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远远地超出了他们所实际拥有的权限范围和作用范围。
可见,一个素质高拥有某种职权的领导者,凭借其自身的优秀品德、渊博的学识、卓越的才能和良好的作风,形成一种巨大的影响力来感召被领导者,从而保证成功有效地实施领导。人们在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进而影响人们的言行。这种权威的形象并不因领导职务的解除而消失,这种失去权力的“威望”演变成为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林肯、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他们的卓越领导才能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不仅在他们执掌权力的时候给人们以深刻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在人们的心目中依然享有崇高的威望。
2.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主要特征
2.1 心胸宽广,大智若愚
领导者对待犯错的下属如一味指责或加大处罚则会降低下属工作的积极性;然一味宽容,则无法对其他人起着警示的作用,组织(团队)纪律也如同虚设。领导者对犯错的下属应私下批评,当众教导,对事不对人,给其回旋的余地,加强其自省的心理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纠正错误,尽心尽责。领导者在工作中不能忽视宽大为怀、善于礼让的人格力量,不责人小过,不揭人隐,不念人旧恶,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奖罚分明,恩威并济。
2.2 自强不息,任人唯贤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竞争,领导者须树立竞争意识,有进取精神,不断地学习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踏实工作。对内注重组织(团队)效率兼顾公平,让有能力的人走到前头,同时给后头的人注入前进的力量,秉弃形式主义;对外做出合理的判断,知人善用,充分授权,给能者一个发挥的空间。
2.3 将心比心,真诚关怀
梅奥等人霍桑实验说明了人是社会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人的积极性产生于和谐有益的社会关系之中,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心情快乐地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这才是增加生产、提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上级对下级的关怀是一种内在的激励,与物质激励不同,是一种精神激励,它增强下级的自豪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领导者位高权重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体恤下属亦是人之常情,须以诚相待,关心不在重要时刻,应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和、谦让,切身为下属着想,合乎常理,并持之以恒。
2.4 胆识过人,意志坚定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现代化进程对领导者的诉求与善于管理善于决策密不可分,管理紧跟时代的步伐除旧布新,需要领导者果敢的魄力,敢为人先,意志坚定;决策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需要领导人的胆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2.5权责并重,实事求是
领导者权大于责,就会引起“上梁不正,下梁歪”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形成一股社会不正之风。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就是领导者的权责并重,组织纪律、制度、体制的完善离不开领导人的自觉配合,敢于承担责任的领导人,显现大将风度,做人对事,公私分明,实事求是,对下属不仅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和激励,还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3.领导者人格魅力的诉求
在民主专政国家中,对领导的肯定来自社会,来自人民,受国家、人民监督。法治社会亦要求领导权责相宜。然而现实中“权大于则”的例子屡见不鲜,领导者利用手中权利谋私利,在关键时刻推脱责任,这不但显现不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其性格魅力更无从说起。同时,由于组织结构上的等级制度,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常常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许多领导者时常会体味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单纯靠严格的制度约束和凭借自己较高的职务、地位来以势压人,难以服众。人心向背,如孟子所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惟有德行高洁只顾奉献而不思索取的领导者才最能争取到各种援助,惟有以我为人人为前提,才能真正地实现人人为我的全社会的团结、协作和友爱。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形成,主要有赖于领导者个人长期不懈地刻苦修养、虚心学习和进行严格的自我解剖,从而使得他的人格日臻完美。周恩来有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他一生刻苦进行党性修养和人格修养的生动写照,他一生关心人民疾苦,密切联系群众、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堪称楷模。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创立者、倡导者,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体现者和实践者,一贯严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信条,勤恳奉献,终生不辍。
因此,现代社会对领导者人格魅力的诉求主要体现在:
3.1 德才兼备
人格魅力是人的内在心灵和德行美的外在表现,体现社会价值。性格魅力是个人本身所具有有别于众人的特质,主要体现个人的价值。领导者的才能可以尽情地体现其性格魅力,但惟有德政方面是领导者人格魅力的有力见证。宋代政治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才之帅也。”才是德的工具,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受德支配的,他认为才和德的关系,犹如人的指和掌的关系,“才”是围绕着“德”转的。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2的竞选中,众多选民对其任职 12年的阿肯色州州长的业绩充分肯定,但却对其品德问题提出诸多置疑,成为其竞选路上一道最大的障碍。因此,作为领导者,个人价值应该服从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实现应是以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为前提,“才”与“德”不能背道而驰。同时领导者若运用种种权势强迫下属服从自己,以满足自己的权欲,非但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德政更无从谈起。《孟子》中曾对权利与仁德的关系作过重要论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才能和道德都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道德”却比“才能”更高一等。有才无德的领导者即便事情做得在完美,但不懂得谦沖自处,反而自矜自夸,专横跋扈,甚至在紧要关头见风使舵,则所成就的事难以让人心服口服。相反地,有德的领导人虽然才能比别人稍差,却可用他的美德征服有才之士协助其完善工作,借以弥补自己才能上的不足,事半功倍。
3.2 仁者无敌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无敌”。“仁”构成了“德”的最重要因素。德行高尚的人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德行之所以能够具有无敌的力量,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本性。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认为人人具有大善良的本性,顺着这种本性来感化别人,几乎没有不获得成功的。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 的价值观,亦是从人性出发,在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企业的领军人物的人格魅力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金钱可以买到权利,但人格魅力不是金钱、权利可以换来的。商场如战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也是信用竞争,企业商誉重于泰山,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重要的无形资本。《莱根谭》中,有句至理名言:“德为事业之基”。一位领导者、管理者必须以德为事业发展的基础,才能获得成功。我国经济学家吴稼祥在《体制障碍还是人格障碍》一文中也指出,由于不少著名企业家的人格缺陷(障碍),使得企业丧失了改革的契机而濒临困境。吴稼祥认为,陈旧的企业体制对企业管理者的人格影响主要表现为:官本位思想;由领袖崇拜积淀为领袖瘾;左倾思想积淀成妄想癖;关系哲学积淀成嗜赌症等等。一位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意味着拥有健全的人格,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目标,爱国情操和分利于民的境界,这样才能网罗到真正的人才,并持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3.3 王者风范
我国几千年的帝王封建社会,流芳百世的无谓不是一统天下的王者风范。周文王由于他的非凡品德、卓越的政治才能和他所创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占据了特殊的崇高的地位,受到后人推崇。以武力征服夺得天下的君主不乏其人,但是由于没能设法使被征服的人民心悦诚服,结果一些王朝很快便又失去了天下,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 自古以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两种政治路线。“王道”者先正其身,再以仁德感化对手;“霸道”者则以权利征服对手,使之屈服。这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政治路线,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倾向。在中国历史上,大讲仁义礼智的儒家极力倡导王道。《孟子》中写道:“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持大。”,意为,满口仁义道德,却以武力压制百姓的是霸者;反之,施行仁德的即为王者,王者不倚仗原来国土的广大。因此王者风范在当今社会着重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其中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作风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使领导者获得威信并有效地发挥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孟子》 卷三公孙丑章句上
[2] 刘建军 《领导学原理—科学与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1)
[3] 吴稼祥 《体制障碍还是人格障碍》《经济管理文摘》1998(21)
[4] .江峡 《克林顿传》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5(1):377
[5] 王凌彬《领导者获得非权力影响力的途径》《领导科学》2003 (23): 44--45
[6]徐树安《打造领导干部人格魅力》西安日报——电子版www.xawb.com 2004年10月27日
[7]徐华新《儒家人本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