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模式的选择与确立

2009-03-06 05:18任君庆
职教论坛 2009年1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式

摘 要:高职教育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范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三三模式”。文章分析了“三三模式”的内涵和确立过程,对“三三模式”的成功因素进行了总结,对深化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式;三位合一;三方联动

作者简介:任君庆(1963-),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1-0034-04

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1]一种模式之所以能为大家所认可,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可以被检验的,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可以被模仿,在条件相同情况下,甚至可以被移植;三是可以进行重建,随着实践的深化,可以对模式进行重构。[2]高职教育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育组织原则和形式,包含了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同时包括学校与相关单位的责任设定、任务分工、时间分配等。[3]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实践中选择和确立的“三位合一、三方联动”模式,是一种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现代高职教育模式。

一、“三三模式”的主要内涵

“三位合一、三方联动”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构建保障机制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职教育模式。

让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办学、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工作是“三三模式”的主要内涵。

(一)校企合作开展办学

一是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引进康鑫机械有限公司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实现了工厂与学校、车间与课堂、学生与员工、师傅与教师、教师与经理之间的相互融合,将消耗型的实训转变为生产型实训。物流管理专业与迅达仓储运输有限公司双方相互提供场地、相互投入,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迅达公司全年提供轮训岗位,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轮训,每期一个班级,三个月一轮换,全年不间断,轮训内容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和管理任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世纪华丰集团共同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把教室建在工地上,学生在真正的工地建真正的楼房”的理念,企业在“紫郡实习基地”为实习的学生建造了学生宿舍、食堂和教室。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与学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现场实习,边做边学,学生的专业技能、施工技术及管理能力迅速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宁波华祐微电脑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现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实训基地,建立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波峰焊流水生产线、SMT自动贴片生产线和手工贴片生产线,学生分批在生产线上轮训,每批一个月。

二是校企合作建设重点专业。与敏孚企业合作建设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与迅达公司合作的物流专业、与华丰公司合作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示范建设专业。

三是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通过合作培养,学院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已达到73%,各专业教师专兼比达到1:1,建立起完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二)校企合作实施育人

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一是不断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机电、电子、旅游等专业与敏孚公司、宁波平安技防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宁海温泉大酒店等企业开展“学工交替”合作模式。学院与宁波精意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共同实施了“模具CAD/CAM”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华丰学院招收的学生实行“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现场教学模式,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大学生,又是华丰的学徒、华丰的员工。

二是校企共同开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学院出台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制订了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和顶岗实习手册,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所有专业的大三学生在第五学期已经100%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校内全员动员,参与管理,205名专业教师和1746名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一名校外的企业指导老师。各专业根据“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制订了具体的实习考核办法,包括考核项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顶岗实习的考核由校内外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实习单位的考核为主。考核合格的学生,除给予规定的学分外,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签发“顶岗实习经历证书”。

三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学院于2007年1月正式启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构架,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平台,围绕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学习项目设计以及项目教材建设等主要环节,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在高职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上有了实质性突破,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7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已完成28门优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制修订工作,与企业联合开发的20门项目化教材也已全部完成。

(三)校企合作落实就业

合作就业的方式主要有:“订单式”就业——企业下订单,学院根据企业的人才规格要求进行培养,培养的学生在订单企业就业。“求购式”就业——企业根据需要直接到学院挑选毕业生。“推荐式”就业——学院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向企业推荐合格的毕业生,企业经过专业测试,择优录用毕业生。“代培式”就业——根据企业要求,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使学院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达到了572家。学院成为区域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是宁波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学院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近几年根据对5376名毕业生的抽样调查,60%的毕业生在技术岗位工作,48.31%的毕业生已成为班组长以上的企业骨干,平均年薪在3万元以上。

二、“三三模式”的确立过程

“三三”模式的形成和确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酝酿成型阶段

1999年,学院聘请敏孚企业的总工程师为机械系主任,全面负责机械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工作,创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校企紧密合作的“敏孚模式”。

2001年11月,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现场研讨会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敏孚模式”引起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2002年12月,学院通过了浙江省教育厅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肯定了学院建院三年多来发挥宁波及北仑开发区这一独特的区域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积极探索“以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绩显著。

2003年12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文件,学院被列入了全国40所地方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接受了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这为“三三模式”的确立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专家组对学院的就业工作进行考察评估,认为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就业工作的制度完善,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就业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值得肯定和推广。

2006年4月,在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第七次研讨会上,学院党委书记苏志刚在题为《质量、模式、机制》的报告中,充分展示了学院在产学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在会上与参会代表对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进行了探讨,“三三模式”基本成型。

(二)确立推广阶段

2006年9月,学院接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优秀评估,取得了15个一级指标全A的优异成绩,并确认《“三位合一、三方联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宁波模式探索》为特色项目。自此,“三三”模式正式确立。

2006年9月,宁波市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现场会在学院召开,与会人员对“三三模式”进行了研讨,认为“三三模式”既是宁职院的成功,也是宁波教育的骄傲,并将“三三”模式在宁波高职院校中进行了推广。

2006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在第64期《情况反映》中刊登了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志刚的文章《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宁波模式探析》。

在教育部“2006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暨“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典型案例”颁奖大会上,学院选送的“多种模式实践,合作促双赢”(与海天集团的合作)和“互惠双赢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与保税区的区校合作)两个案例双双入选,成为全国92个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典型案例之一。

(三)深化发展阶段

2007年12月,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论坛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周年经验交流会上,学院在首批28所示范建设院校中以排名第一的佳绩获得最佳展示奖。

2008届所有专业的大三学生100%落实了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校内教师全员动员,参与管理,205名专业教师和1746名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保证每一位学生有一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一名校外的企业指导老师。2008届学生全部获得了由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经历证书”。

2008年6月举办的“2008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企业家论坛”,来自海伦乐器、海天集团、吉利汽车等70家合作企业的总经理、企业负责人与学院教师就劳动合同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展开了研讨。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有利于企业储备人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达成了共识。企业还就顶岗实习的具体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待遇、学生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推进了顶岗实习的制度建设,使“三三模式”的内涵进一步深化。

三、“三三模式”的成功因素

任何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一种教育模式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模式产生的特定环境,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模式之所以成功,就同德国完善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制度密切相关。同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三三模式”的确立也离不开模式形成和发展所特有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等。我们认为,“三三模式”的成功主要利益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独有的区位优势

学院地处宁波北仑新区,区内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梅山岛自由港区等国家级的开发区5个,外资企业15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8家。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2935元。塑机业、模具业、文具业等第二产业是北仑区的主要产业。第二产业的发达,对高技能人才形成了旺盛的需求,这为学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三三模式”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立足于北仑新区,紧紧依靠北仑新区,紧紧围绕临港工业发展设置新专业,提高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增强“三三模式”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因此,区位优势是“三三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基础。

(二)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三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005年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2006年下发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为“三三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三三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宁波市政府对学院的国家 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十分重视,落实了示范建设的配套经费。2007年,中央财政拨款2100万元,宁波市政府配套投入4200万元用于示范建设。并从2007年起,市财政按省定标准足额拨付市属公办高校生均经费。2007年,市政府给学院落实生均经费计3600万元。2008年,市政府又按本科生的生均经费7250元标准拨款,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费支撑。

同时,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宁波职院西校区为基础,正在建设国内一流的软件开发、服务外包、影视动漫、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的宁波开发区数字科技园,并牵头为学院积极争取区域企业的支持;目前已进驻IT企业21家,为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学院服务为先理念的树立

学院以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为目标,牢固树立为宁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服务理念,并扎扎实实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贡献。一是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开展订单培养。学院现有的39个专业,二产类专业60%以上,与产业发展的对应度高;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化工、物流等专业订单培养的学生已占到30%以上。二是根据企业需求,大力开展企业培训服务,2005—2007年,学院为北仑区劳动力上岗培训6000多人,培训失地农民500多人;为宁波市培训25000多人。三是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学院开展“种技术”活动,让技术成果在企业里落地生根。如学院化工研究所共有6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其中C5石油树脂从2005年开始在甬华树脂有限公司研发试生产,2006年生产工业化,产品牌号为YH-1288S,该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2007年甬华树脂有限公司C5石油树脂产能从原生产5000吨/年扩产到8000吨/年,目前累计实现销售1.5亿元以上,产品已大量出口韩国、泰国、印度等国,从而使一个在2005年处于亏损的企业到2006年就实现扭亏为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不断创新的体制机制

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共赢发展的运行机制是“三三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学院发展初期,资金、设备、人才都非常缺乏,面对困难,应如何克服?学院提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办学体制和校企合作机制。

1999年-2007年,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开发区管委会为董事长单位,宁波市教育局为副董事长单位,按照国有民营机制运行。国有民营办学体制,明确了政府和学校在学院发展中的职责和权利,扩大了学院的办学自主权,给学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学院实行“小行政、大教学”管理模式,树立“学生是学院名片”的学生观,教师是学院主导力量的教师观,行政围绕教学转,教学围绕质量转,质量围绕就业转,提高了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提高了政府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

在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上,学院通过给企业冠名权,设立产学合作奖励基金,支持企业生产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给企业以分院、系或班级的冠名权。学院下属的海天学院、华建软件学院、华丰对外经济合作学院、minth学院、敏孚机械系、联通信息系、特一电子专业、南苑旅游班等都以企业冠名,这个名称具有“双元”的内涵,增强了企业的责任感。

支持企业生产。当企业生产任务紧迫,遇到临时的阶段性突击任务,或产品开发试制攻关,企业员工均满负荷运作,人手紧缺,短时间内对人员有大量需求,需要学校支持时,学校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课时安排,给企业生产以支持,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如学院在与敏孚企业的合作中,为企业安排学生顶岗生产,解决了企业困难,得到了企业好评。

加强校企合作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学院成立了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产学合作办公室,制定了产学研基金管理办法、产学研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推动学院产学合作工作的开展。

设立产学合作奖励基金。学院设立了产学合作奖励基金,奖励在校企合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和学校教师。北仑区政府向学院产学研合作奖励基金投入100万元,目前,基金总额已达到200多万元。产学合作奖励基金从2006年开始,每年发放一次。产学合作基金的发放,提高了企业家的荣誉感,推动了学院产学合作的发展。

四、结语

“三位合一、三方联动”高职教育模式是具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教育模式,模式创建以来,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同职业教育发达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教育模式,因此,“三三模式”的实践探索还任重道远。同时,我国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查有.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杨金土.对高职教育模式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0,(25).

[4]苏志刚.创新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J].教育研究,2008,(10).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模式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