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晟坚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在。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也是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保证。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训基地 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层面。这种人才培养模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Educ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cooperative Education)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和实验实训场所建设。而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以实现的基础。
一、高职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载体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所在。实践教学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场所,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其中,校内实践基地承担了实践教学的大部分任务,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也是培养应用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支撑条件。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发展产、学、研是高职院培养“灰领”人才的必由之路,是实现 “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的有力途径。从以下三个层面构建起具有特色的产、学、研的立体模型构架。一是从国际层面入手,构建跨国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办学体系。学院要与国外相关高校合作,建立高层次的信息一体化实验室。二是从校企合作的层面入手,实行“订单”办学,改革学制,使企业参与教学,教学面向企业,从而建成学校、企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学习型实体;三是从学校层面入手,积极鼓励创办虚拟公司,在直接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又可以成为学生校内的实训基地,还可以积累资金用以提高教职工待遇。通过这三个层面的产、学、研一体化的体系构建,真正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通过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更能体现高职高专的特色,使专业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使专业具有优良的教学质量。
(一)依据岗位、制订计划
实践教学要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未来岗位的工作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实践教学计划的各个教学环节也要根据岗位的特点来妥善安排;按照外位技能的具体要求设计训练项目;邀请企业的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共同制订出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行业的要求,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和岗位需求制订知识结构及技能标准。
(二)横向联合,办出特色
进行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订单式”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校企合作的本质意义。专业要根据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思路,密切关注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动态,不断调整培养计划,更新办学理念。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补充。与相关公司合作成立校内虚拟的公司,培养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专门化方向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按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递进与流程相结合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情景显现、仿真模拟、案例分析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分析技巧,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处理的基本职业能力。逐步探索出一条侧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途径。
课程建设的重点是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和单门课程密不可分,应该两者兼顾、整体设计。要尤其重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企业参与,包括企业人员的介入、企业标准的引进、职业证书的融合等。
四、实践教学基地规划与管理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根据地区的行业特点,经过广泛调研,请企业把脉,确定专业设置方向。
(二)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依据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各主要因素(教师、学生、管理、政策、体制等)入手,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分析、评价、反馈制度,营造良好的工学结合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为了配合考核,各个实训环节都配备实验指导用书、实训手册和实践教学标准,完善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企业顶岗或实习实训评价与考核制度,创建更全面的实习平台。
质量管理重点是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学生实践课时多,能否保证实践环节的质量,是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开放,因此必须重视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参与。主要任务是与企业合作完善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流程、制定运作规范和操作细则。在文件上,不仅要有一整套制度文件,更要有齐备和精细的作业文件,使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环节;在运作上,有资料积累、有数据分析、有改进措施、有结果反馈,做到有测量、有分析、有改进,形成自我要求、自我检测、自我修正、持续改进的管理局面。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要义
专业建设中的工学结合体现在“与学习相关的要素”和“与工作相关的要素”两者的结合,主要包括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等,所谓“要素”是指与“学”和“工”相关的各种资源和活动,如双方的人员、场地、信息、标准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要义是为学生在校内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学生的受益面是关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是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市场化,附带的功能是带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改革。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为学生集中进行教学实习的基地,通常通过各种关系或者是科技服务等唤起企业的合作热情,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二是成为顶岗实习的基地,比如在学生第6学期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学校利用与用人单位合作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机会,与他们建立联系并长期保持接触,最终成为安排个别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能安排1个学生顶岗实习和能安排几十个学生教学实习一样,都是十分有用的校外实训基地。
六、结语
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训练是工学结合的重要内容,热爱劳动是无论哪一代人都必须继承的美德。
要不断走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院内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力度,完善校内虚拟公司的管理制度,为学生学习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