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9-03-02 02:43范科蕾陈迪妹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化学新课程

范科蕾 陈迪妹

[摘 要]高中化学学习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全面的接触化学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普通中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本文从五个方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在教学中关于有效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化学 新课程 有效教学

自新课程颁布以来,高中化学内容分为了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而必修内容已经经过了一轮实践的检验,正在日益趋于完善。新课程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较之旧课程都是一个新的进步,它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加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在一年的实践中也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然而,新课程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显露出了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在此谈谈笔者的几点感受与思考。

一、新课程教材内容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困难

新课程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实际出发来开展教学。新课程改变了以往旧课程中的课程内容教学次序,更加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这本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是存在着的一定的问题。例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集中在化学必修1的专题2、3、4,而编排的思路也与旧教材有了很大的不同。如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教材将能从海水中提取的化学物质聚集在一起进行教学,主要是根据这些物质来源的相同,同时教材还在其中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但是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这些元素化合物除了来源上的相同,在制取、性质、应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容易死记硬背,特别是这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有很多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教材中讲到了氧化还原反应,但在实际教学中掌握程度是很不理想的。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会觉得化学学习要背要记的内容太多,认为化学学习是依靠死记硬背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标准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课时为一个课时,这是不够的。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很容易产生混乱,而氧化还原反应是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等其他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能让学生对其他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因此,氧化还原的学习对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奠定基础,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当加强。同时,第一单元中讲到的几种物质都是属于卤族元素,在教学中应该加强这一点。也就是在本单元教学结束之后,应该进行总结,将这些卤素元素知识进行综合和比较,找出异同,同时也可以适当讲一些造成它们差异的原因作为拓展,便于学生理解。对于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更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对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以免造成学生死记硬背。

二、教材知识介绍过于简略,不利于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新课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探究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兴趣。在新课程教材中设置了“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资料卡”等栏目,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实验探究以及介绍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相对的,教材减少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述,更多地偏向实验与应用。而理论知识内容的减少则给学生在预习新课和课后复习上带来了一些困难,不利用学生自学。

例如,必修2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中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在第一部分内容化学反应速率中,教材设置了“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三个教学栏目,教材主要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教材给出了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单位,但是没有给出它的计算公式,而且教材内容也没有涉及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两个内容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一个难点。然而,学生在有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方面是很薄弱的,化学反应速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有必要进行课前的预习,而对学生而言,实验是没有办法事先预习的。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之后,才能来解释实际的现象,教学可以从实际生活引入,引起学生兴趣,但是理论知识的教学仍然是重点,只有当理论能应用于实践,我们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理论用于实践的前提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教材这样的编排,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听课效率,而由于课时的减少,教师课堂教学的量也有所增大,但是有时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保证有45分钟的集中,学生没有课堂笔记,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而言是增大了难度。同时,由于教材理论知识的减少,有部分学生花大量时间在做笔记上,而不能全心听教师讲课。所以,学生在听课方式上也要有所改变。

针对此种情况,对于学生而言,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辅导教材。对教材内容讲解详细恰当,便于学生自学,补充知识。

三、教材在内容编排顺序上存在不合理

在新课程中,教材的编排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教材不再像老教材那样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将重点转移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上,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而且教材顺序上的编排也按照这个方面进行归类。但是这种编排顺序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由于新教材的编排是以生活实际为主线,将知识内容进行归类,因而有些知识出现的前后秩序出现了偏差,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理解上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困难。

例如,化学必修2专题一第3单元中的第三部分讲到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现象主要是针对有机物而言的,而按照新教材的教学安排,学生此时还未学习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教材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醚为例介绍同分异构体和同分异构现象。旨在利用上一单元中学习的有关碳的成键特点与成键方式的知识,理解组成相同分子由于原子间的成键方式、排列顺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时还没有学过有机物的知识,因而这个概念对于此时的学生而言,还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这只是一个概念而已。由于没有实例具体的支撑,这个内容的学习和教学上往往会显得比较空洞。学而不能实际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违背。

又例如,学生未学习碰撞原理,而新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中对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有要求。虽然教学目标是认识为主,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不理解这部分的原理,只是知道是这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很容易死记硬背。

新教材将高中化学教学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内容,必修模块全面介绍高中化学的所有内容,而选修模块再加以深入学习。这样的安排意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在这样安排的同时,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尽量避免重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相同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首先失去了兴趣,没有初次接触的新鲜感,从而也会导致学习效果上的不理想。例如,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中,教材在活动与探究中安排了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而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教材在关于这部分教学中也安排了这个实验,而差别仅仅是反应物量的增加,存在重复。对学生而言,化学实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们对反应结果的未知,而同一个实验的重复就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了。

新教材将必修模块分为必修1和必修2。必修1主要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而必修2是侧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而且有大量的实验作为支撑,使得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太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聚在一起,而没有归纳与总结,就会显得很杂乱,很多知识对学生而言只能依靠记忆。而在必修2中偏重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而且也比较难,很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回顾前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难度上较大,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往往使学生产生化学学习依靠记忆,化学学习枯燥的感觉。建议可以将部分理论知识穿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进行教学。例如,必修1专题1介绍了氯、溴、碘的相关知识,此时可以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穿插起来讲,这样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再学习后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就不会显得杂乱了。

四、教学内容与作业内容不匹配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课程在教材、配套习题上有不断地改进,特别是在配套作业本上有很大的改进力度。第二轮的新课程实施实践中,与第一轮相比,删减了很多内容。删除了第一轮中每轮专题复习中的专题复习,只剩下专题检测;同时也减少了一些超纲的题目。但是在此次实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依旧存在。首先,作业本中某些题目依旧有一定的难度,在放置位置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在化学键部分的作业本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如“下列物质熔化要破坏共价键的是()”之类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需要用到不同类型晶体中的知识。物质熔化时要破坏哪种化学键,首先应该判断这种物质属于哪种晶体,因此这类题目放在不同类型晶体中比较合适。

其次,由于新课程改革实施才进入第二年,市场上销售的相应辅导书均不同程度存在超纲或是涉及一些已删除的内容。例如,在新课程中,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热量涉及到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新课程改革后,反应中热量变化用反应热来表示,而不再涉及到热量Q。但在市面上出售的参考书中依然可以找到很多用Q来表示的热化学方式,而且这类参考书受旧教材影响大,在许多内容上依旧沿袭旧课程的教学观念,将内容挖的过于深入,致使学生似懂非懂,甚至造成思维上的混乱。

课程改革提倡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实际的生产、生活出发,注重对知识的应用,重视学生的发展,而作业作为学生课后巩固的重要手段,更应注重与实际的联系与应用。同时,作业的内容也要关注到学生学习后面知识所要掌握的必要知识与技能,而大量的练习与过于深入的练习是没有必要的,反而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减轻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理想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实际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效果发挥却不理想,特别是在课堂的讨论中。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习惯于独立思考,不习惯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讨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不活跃,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讨论中不懂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讨论后的发言很多时候会变成某个学生单独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还有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找不到问题讨论的切入点。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尽量多给予提示,恰当选择讨论的时机,当问题处于模糊、似是而非时,当问题具有挑战性、开放性,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时,组织学生讨论,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参与,给有困难的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教育所要面临的对象是学生,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才是实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所以,对于教育而言,学生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有学生真正学得好,学得轻松了,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化学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奇妙的化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