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宝鸿 熊宝琴
摘要课前学习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课前学习,不仅能促进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课前学习 指导策略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1.1小学生数学课前学习的涵义及目的
课前学习是指作为课堂教学首要环节的预习和学生在自习课或家庭自主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以及超前尝试学习新知识的活动。开展课前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另一方面是适应新教育形式的要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小学生数学课前学习的意义
新数学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相对于旧教材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对学生思维度的要求更高了一些。教材中设置了许多问题情景,增添了数学阅读、社会调查、单元回顾及丰富的实践活动和大量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思考性题目,需要学生做具体而细致的工作。如果将这些活动全部安排在课堂上,无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要拓展学习时空,加强课前学习。只有充分做好课前学习,合理调整课堂教学重点,才能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教材、扎实开展拓展性训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指导学生课前学习的策略
2.1科学安排指导时间
课前学习时间安排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完成的质量。课前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新课学习的前一天,最好放在课堂上。涉及社会调查、制作学具、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可在下午放学之前安排,容易引起学生重视。学习任务轻的,时间安排少一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学习活动,诸如单元预习、社会调查、制作学具、收集资料……教师要早作打算,在新课学习前2到3天布置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中多提醒学生,最好要求家长配合,学习效果比较好。
2.2指导课前学习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很重要。尤其对于知识、技能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犹如交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利用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个别交流等途径,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实践过,而且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1)阅读提问法。就是让学生根据课后提示,尝试阅读教材,找出自己的困惑所在。这种方法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学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采用由扶到放的办法,先指导学生阅读、提问的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序列训练,最后放手让学生操作。阅读要认真、仔细。先粗读,再细读,最后精读,边读边想,在疑问处标出记号。
(2)解答习题法。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设计出课前学习的学习提纲。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上网查询、咨询家长、翻阅课外书籍等,找出问题的答案。利用这种方法教学,教师要吃透教材,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学习提纲。学习提纲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内容要少而精,而且要有趣味性,学生既乐意完成,又能达到促进教学。
(3)动手操作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数学教学。上课前,教师布置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学具。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其次在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收集资料法。这种方法既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广泛了解与学习新知识有关信息。教学时,根据学习需要,安排学生开展收集活动。如学习百分数认识时,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有关百分数的知识,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时,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有关人类研究圆及圆周率的资料,按时间顺序整理,做成小报告等。
(5)调查法。教学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通过咨询他人获取知识,从而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2.3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习惯培养绝非一日之功,需要耐心和坚持。尤其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艰难。教师要树立信心,恪守坚持。方法指导和技能训练做到经常化。
3 指导学生课前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要将方法指导与实践结合起来,边指导,边实践。方法指导要细致、入微,训练要反复多次,直到形成技能。
(2)要加强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检查。为了督促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教师可将课前学习任务以书面作业形式布置下去,坚持检查,以引起学生重视。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课前学习的重要性,但更有效的是检查。
(3)布置的学习任务要有层次性。课前学习大多是在校外进行,无教师系统辅导。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征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教师可以采取发放家校联系卡或召开家长会的方式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尤其要与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家长多联系。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督促学生自觉进行学习。
(5)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教师要持肯定态度,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细心呵护学生的每一点微小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