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梅
摘要当教师按照课前预设的方案进行教学时,有时会出现“意外”情况,需要正确对待“意外”,让“意外”演绎精彩,让语文课放射出智慧的光彩。
关键词意外 预设 演绎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上,当教师按照课前预设的方案进行教学时,学生会突然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情况。应怎样正确对待“意外”,让“意外”演绎精彩呢?我以为要从容地面对“意外”,敏锐地捕捉“意外”,机智地处理“意外”。下面是变课堂“意外”为“精彩”的案例:
案例1:人是会长尾巴的
师:请大家用“尾巴”一词说一句话。
生1:小猫的尾巴真可爱。
生2:牛的尾巴作用大,驱赶蚊虫最拿手。……
这些句子,教师都给予肯定。突然,有学生说了个与众不同的句子——“人是会长尾巴的,我们可不能长尾巴呀!”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许多学生都嘲笑他。听课的人都在为这位老师捏把汗呢,只见老师微笑着对那位学生说:请你说说理由。
生:老师,您平常不是说,“当你们取得进步时,不能翘起尾巴,否则就会退步。”我想,这里的“尾巴”应该是“骄傲”的意思。我刚才说的这句话中的“尾巴”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人不能骄傲,如果骄傲,就会退步。
师:多好的一句话呀!这句话把“尾巴”一词的引申意义运用得多么巧妙啊!
顿时,教师里想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案例2:苹果里的六角星
一位老师执教《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拦腰切下去”的横切法,也为了让平时没有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孩子“开开眼界”,授课老师带来了苹果和小刀,准备在实物投影仪的展台上现场为大家横切苹果。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听课老师也不乏好奇与期待,因为在生活中确实很少有人将苹果横切,有的也没见过苹果里的五角星。随着授课老师的“手起刀落”,有孩子就喊了起来:“不是五角星,是六角星……”屏幕上展出的苹果横切面中真的是一个“六角星”的图案,授课老师不免有些慌了手脚,听课的孩子和老师也小声议论起来。幸好授课老师带来了两个苹果,切开第二个苹果,展台上出现了大家所期盼的“五角星”,这节课才圆满地结束了。但它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
课堂上,教师带来实物教具,直接给孩子们演示,这样的直观教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与需要,当然是个不错的设计,可是教师不能把苹果预先切好,也就无法预知苹果里的图案。如果课堂上,这位教师只带来了一个苹果,或者切开的第二个苹果又出现“意外”,依然不是“五角星”,那这节课又该怎么上呢?其实,这时候,教师可把第一次的“意外”及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的主旨: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苹果中看到了五角星,难道苹果中就只能看到五角星吗?这样的思维方式也可以被打破,这节课上的孩子们不就看到了六角星吗?会不会在有的苹果里还藏着四角星、三角星?横切开梨子又会看到什么样的图案?……课如果这样上下去,应当可以激发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望,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以上案例,说明语文课上出现的 “意外”常常是无法预计的,这是很自然的。“意外”的出现是好事,是好课的亮点,是课程的生长点,它往往具有动态生成的价值:它能激活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迸发教学智慧,使语文课堂获得意外的成果。
如何使得“意外”成为激活语文课堂的一个契机,让语文课放射出智慧的光彩,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预设“意外”,为生成精彩奠定基石
预设要为生成奠定基础,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个性心里特点有所了解或熟悉;二是对文本的内在联系以及与文本相关的信息有比较全面的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应对课堂进行弹性的教学设计,对过程与结果要了然于心。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利于动态生成的预设呢?我认为应该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设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发表的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甚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教案时,要高屋建瓴,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选择恰当的问题作为动态生成的“课眼”,形成“弹性化”方案,这种方案,不要过于具体和详细,要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
2 尊重“意外”,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如果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我们应把引导“意外”的发生过程看成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不能把避免“意外”和消解“意外”当作教学水平高超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不回避“意外”,给 “意外”喝彩,给 “意外”以尊重。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对学生有创见的见解,要给予辩证的(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评价,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应对学生提的看法认真思考,并与备课预设情况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预料之中的情况,要思考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果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即使偏离原来的目标,也要顺应学生的思路,形成新的问题“生长点”;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且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师就没必要跟着学生思路走,而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教师应加强课后的反思与总结研究。
3 捕捉“意外”,教师要努力修炼,提高自身修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对待“意外”,虽然表现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你怎么处理,却能反映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及专业水平。面对新课堂的挑战,教师必须刻苦修炼,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奠定丰厚坚实的教学基础。一个有素养的语文教师面对“意外”,总会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尊重“意外”,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自然,还需要有比较丰厚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便迅速提取。教师要有教学的敏锐,及时捕捉“意外”,要有教育机智,,灵活地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巧妙地调控。这样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也才会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