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武军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要取得实效,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制定活的目标是前提,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是关键,合理的考核评价是保障。
[关键词]活化 信息技术教学 案例驱动 考核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也在各级学校逐渐普及并得到发展。从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存在课堂教学模式僵化呆板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划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以教科书为本,一章一节讲完就好,没有紧跟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讲、学生后做,缺乏生气,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必须突破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使计算机课堂教学活起来。具体来说,即要抓好三个“活化”:活化教学目标、活化教学内容、活化教学过程。
一、“活化”教学目标
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如果心中没有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而是一班学生或一个年级学生,这种情形下制订的教学目标就没有体现出个体差异,是一种“死”的目标。这种“死”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很不适应。因为信息技术学科与别的学科不一样,学生的起点悬殊特别大,有的学生家有电脑且爱捣鼓,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已有相当的功底,有的则是一片空白。这样用划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学生就很不合理,从理论上讲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践上看必然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饿死”,没基础的学生“撑死”的难堪局面。为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必须使教学目标“活”起来,或者说“活化”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何让教学目标“活”起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制订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由于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肯定不同,接受新知识存在着快慢。因此,首先制订共同目标,为使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计算机保持兴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其次,制订扩展目标,为较快掌握共同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让他们劲有处使,培养他们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如学习EXCEL函数,共同目标是掌握使用方法及熟悉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扩展目标是掌握TODAY、COUNT、COUNTIF、RANK等函数使用。
2.转换静态目标为动态目标。为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可制定静态目标,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有路可循。随着学生学习过程一步步深入,他们会产生一连串问题,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即动态目标。如WORD中版面设计教学,静态目标是使文档的布局美观,结构合理。为达到这个目标,应从改变“字体”学起,把教学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知识点,使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字体、段落、边框和底纹等设置。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教师课间巡回辅导,把每个学生学习情况记录下表,根据实际掌握程度对目标作出调整,使教学目标一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活化”教学内容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门学科象信息技术学科这样发展得快。而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科书和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脱节。我们教的应该是一本通过教师自己开发的“活”的教科书。如何使教科书“活”起来?即活化教学内容,对教材作创造性的加工处理。具体可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兴趣原则处理教学内容。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的局限,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以及有限的教学时间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扩充或取舍。对过时的、不实用的教学内容要毫不留情地删去,如五笔字型输入法,不是人人去做文字录入员,拼音输入法对他们来说已足够了。能提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可扩讲,如讲到“WINDOWS的录音机”的录音功能时,教师可准备话筒和音箱,让学生亲自尝试录音,把录音让同学听,这样学生能感受到计算机课程内容就在自己身边,对计算机课的学习会产生一种亲近感,激发兴趣。
2.坚持生活原则处理教学内容。“回归生活”成了所有学科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能拉近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距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为此教学内容应尽量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例如,“WORD中插图、文本框、艺术字、声音”知识点的教学时,笔者就用学生过节时相互寄送的贺卡为内容,通过制作图文声并茂的电子贺卡并用E-MAIL发给同学或网友的过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教学内容。
3.坚持先进性原则处理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学要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必须尽可能追随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方向,及时向学生传授和介绍一些新科技、新知识,实现“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如学生经常上网下载资料,会用到下载软件及压缩软件,可讲述迅雷、RAR等软件的使用。
三、“活化”教学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及如何掌握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的想法和情感,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当作机械人。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先讲理论再作实践,而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最畏惧的恐怕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因此,很多学生开始学信息技术热情高涨,后来害怕上信息技术课。反观周围的很多人,虽然对操作系统与计算机原理知之甚少,却可以在Windows下畅游、学习、上网、玩游戏。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活化”教学过程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只有从使用入手开展教学,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
1.灵活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 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单调的教学手段,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如计算机辅助计算机教学,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室、网络教室进行演示教学,将每节课教学内容和从Internet上收集的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放于Internet上,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去利用等手段等。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熟练掌握我们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多样教学策略激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相匹配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此吸引学生。如案例驱动激趣,一般教材中介绍软件中各菜单命令的功能时是平铺直叙的。照既定程序讲练教材,学生会感到乏味。如果用任务驱动或设置悬念等方式来呈现教材,则效果就会完全不同。比如,学习WORD软件时,先展示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黑板报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边讲边练的过程中引出并讲述各WORD命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掌握。再如互帮互助激趣,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习层次也有高低,操作水平好的学生比水平低的学生做得快做得好,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去帮助操作较慢的学生,能收到多方面效果:一可解放教师,不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解答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小问题;二可提高教学效率,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询问教师会有一定的畏惧感,而询问同学则会产生亲切感;三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同学互帮互助的品德;四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学到新的知识,课后有成就感,保持对计算机课的兴趣。
3.灵活的考核评价。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信息素养,帮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为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以知识、能力本位观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
(1)采用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一些纯理论知识内容,可采用笔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工作原理等涉及到较多的理论知识,采用笔试的形式就可以达到考核目的。
(2)采用笔试和上机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既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技能的内容,可采用笔试和上机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用笔试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用上机考核考察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情况。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用笔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用上机形式考察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按笔试和上机考核所占比例确定成绩。
(3)采用上机考核的形式进行考核。对部分实践性强的内容,完全采用上机考核的形式进行。比如WORD、EXCEL,可布置综合性课题,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独立或协同完成。通过相对科学、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考核方式,以使考核切实达到检验学生能力的目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百花齐放,只要教师结合实际,勤思考、多探索,总结出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就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益华.基于计算机多媒本教学环境下的评价指标体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沈萍,邓国斌.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创新[J].福建电脑,2006,(2).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童富勇.浙派名师新课程例精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