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生命化的初中数学课堂

2009-02-05 03:56赵兴法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1期
关键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数学教学

赵兴法

[摘 要]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应该融入到生命化的光环之中。只有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生活化的课堂文化,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从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生命化的学习内容、倡导生命化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构建生命化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命化 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

数学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新课标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正是生命化数学教育的最好注解。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应该融入到生命化的光环之中。只有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生活化的课堂文化,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营造和谐的生命化课堂: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首先必须强调要尊重儿童,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在数学课堂中,要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就必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确立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生命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快乐成长。生命化理念下的“和谐关系”,要求教师的爱在学生成长的环境中,是一条涓涓的溪水,给学生以祥和的心态;是一股美丽的喷泉,给学生以向上的勇气;更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让学生领略其宽广的胸怀,乘风破浪,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和谐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在和谐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的和谐互动为课堂的生命化增添了羽翼。

二、构建生命化的学习内容:体验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内容作为学习的载体,应当充满浓浓的生命气息。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富于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地进行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推理与交流”。也就是说生命化的数学内容,不能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创造性地使用,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和生活问题的数学化。这样的学习内容,能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创建“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使数学课堂更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创设以下的教学情景:“我”在购物时,甲商厦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九五折销售,而乙商厦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次购满500元可领取九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该到哪家商厦购物得到的优惠更多?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这时,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这样创设“生活化”情景来设计数学问题,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里,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享受到数学的内在之乐。

2.设计“生活化”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实例、新闻等生活现象,瞄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化“冰冷”为“火热”,让学生体验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内容的“生活化”。

例如,设计这样的应用题:某初一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看到如下字样:“甲、乙两地相距40千米,摩托车速度为45千米/小时,运货车速度为35千米/小时,■■■■■”(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作业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激烈讨论。教师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敢说、敢疑、敢动手操作,敢问、敢讨论,充分发挥各种智能。此时,课堂上看起来是乱哄哄的,其实正是学生自主参与过程最强烈的时候。与此同时,教师起好组织者的作用,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学生经讨论,得出不同的补充内容:①摩托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经多少小时相遇?②摩托车和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摩托车用多少小时追上货车?③摩托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则摩托车比货车早到多少小时……就这样,学生在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中,出现情意共鸣、信息传递、反馈畅通、思维活跃、创新精神涌动的优美情境。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到“生活化”内容的学习之中,既发展了数学思维,又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3.开展“生活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生活化”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设置问题:某一块梨园有两处水源——圆形的水池和笔直的河,果农应该如何选择取水地点?为该区域划一条合理取水的分界线(供当地果农取水时参考)。这样把现实问题的解决纳入课堂教学领域中,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所以,“生活化”活动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也是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交流的起因,是学生实现创新的条件。在“生活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了实践的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在不断发展。

三、倡导生命化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一切必然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即使在相同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感悟的东西也是富有个性的。因此,课标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生命化学习方式,学生才能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1.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陶行知先生提倡“手脑并用”的教学思想,新课标也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课堂中的知识,只有与学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有真正的意义。学生只有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并把外显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的表达,才能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例如,探究“摸到白球的概率“一课教学片断:①盒子里装有5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白球。师: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白球,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这两个事件是什么事件?可能性是多少?并用数轴表示。②再将5个大小形状与白球完全相同的红球放入刚才的盒子中。师: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白球,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这两个事件是什么事件?可能性是多少?并用数轴表示。③如果盒子中装有4个白球,1个红球。师: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白球,发生的可能性比上次活动中模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大了还是小了?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球是红球,发生的可能性比上次活动中模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大了还是小了?再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区域表示出来。师:能否用一个正确数据表示在此模球活动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此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体会摸出一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及摸到白球的结果数,体会到概率的意义。此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这些问题太简单了,老师能再难一点吗?”学生要求教师增加题目难度,反而给人一种学生“赶”着教师走的感觉,这是新的生成、新的亮点。教师说“好”,然后再提出问题。④再在5个球中(4个白球,1个红球)四人共做20次摸球游戏,记录摸到白球的次数和概率……在一个个反馈过来的动态信息中,不难看出学生已体验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试验的每个结果都会呈现出其频率的稳定性,可以用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就会使学生体会到概率的含义,而不只是学会套用公式,这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

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来体会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既紧张又活泼有趣,他们在摸球活动中体验和学习,个性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活泼。

2.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数学。数学学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再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自己意义的认知建构,并发展探索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自己画图、测量、观察后,来发现、归纳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①画出三角形ABC。②将学生分为三组,根据中位线的定义,分别画出如右图的三种情况的图形。③分组进行观察、测量,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

这样来推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使学生参与到定理发现的全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弄清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来龙去脉,而且展示了图形的各种变式。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发现定理时需考虑的多种情况,而证明时有时仅证一种情况即可证明这一分类讨论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觉到发现定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知识对学生是新的,不必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而是可以将原来的推导过程重演,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种价值,不低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创新的启蒙教育。”由于定理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所以他们理解的特别深刻。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充满着个性和活力,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放了学生的思路和潜能。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让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的过程学习数学。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初中生乐于交往,而合作交流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多层次和多向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互激励、补充、答疑,解决各种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因此,数学学习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只有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过程,才能体验认识数学和数学思想,才能相互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在重视采纳不同意见上为学生做出了榜样,这既是对讨论本身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小组合作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课堂也因此焕发出生命的气息。

4.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通过互相的评价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重要环节。评价环节实施得好,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及时获得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为教与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在课堂中,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能力都在生成,都在发展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成中的信息,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被动转向主动。评价时,教师要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更美好的灵感。对于学生迸发出的创造性火花,教师要格外地珍惜和爱护,而不能泼冷水;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而发表错误意见的学生,教师应该多一份耐心、多一份谅解。学生只有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数学知识,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这不正是生命化课堂的精彩所在吗?

叶斓教授强调:“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空间里,用新颖灵活、充满童趣的方式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化的色彩,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

[3]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猜你喜欢
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数学教学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和谐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