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宁
摘要: 本文阐述了民办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基本理念以及基本思路、方法,旨在说明民办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将有力地推动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制度文化;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19日止,全国普通高校1983所,其中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334所(不包含同属民办机制的独立学院),占普通高校总数的16.84%,且绝大多数为定位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院校,这是适应民办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结果。有专家预见,在未来30年,民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主流,民办高职院校也将成为民办高校的主体。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应用型或技能型人才,加速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但另一方面伴随着这种快速发展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滞后正越来越明显地制约着其发展的后劲。制度文化建设成为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民办高职院校进行制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制度文化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民办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是指其在办学过程中运用制度进行管理实践所形成的一些共识,如制度理念、制度价值取向、制度管理准则、制度执行方式等,是制度与物质形态的总和。按照组织文化的一般分类方法,民办高职院校的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形成的基础,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它主要体现在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渗透,教职工行为规范的养成,学校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制度就是最好的载体,它对师生的思维、言行方式及行为习惯具有引领、约束和定型的作用。
2.制度文化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现阶段发展的需要。
海尔集团有一个“斜坡球”理论:企业如同爬坡的一个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职工惰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一个“止动力”,它就会下滑。这个“止动力”就是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还处于发展初期,组织结构的不健全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是主要问题之一,为了应对来自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竞争的诸多压力,学校必须解决好发展的“止动力”问题,建立起一套适合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整的系统的规章制度。
在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我国高校从2000年开始进入规模扩张阶段,民办高职院校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的层级逐步增多,开始出现信息沟通和传递渠道不畅通的现象,管理效率低下,凝聚力减弱。二是现有制度与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协调。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源于现有制度来源的渠道:应急制订新制度和盲目照搬公办高校的管理制度。因此,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是摆在民办高职院校面前的关键任务,不能构建科学的制度文化,就不能真正增强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命力。
二、民办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基本理念
1.系统思维。
制度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指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和执行,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过程上讲,“制度文化建设往往涵括制定制度文本——运行实践——反复修订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最终形成的是人人都自觉以此为准绳的体制、机制、政策系统,一种身在其中、离开它就无所作为的环境氛围。”(范跃进)建设民办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者要具有系统思维,既要意识到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也要理解制度文化的建设需要制度体系的支持,更要认识到制度体系内的各项制度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每一项制度不仅对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对其它相关制度表现出呼应和支持。
2.突显个性。
民办高职院校的内在特征及发展要求决定了制度文化建设要以它的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点,实现制度体系的导向性、激励性、约束性和人性化为追求,在系统构建的基础上塑造其制度文化的个性。
三、民办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
1.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所谓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是指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增大管理幅度、压缩职能机构和裁减冗员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紧凑而富有弹性的新型团体组织。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竞争优势在于降低了组织管理的协调成本,提高了组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民办高职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管理层级的增多,在管理上沟通不畅、效率低下的病症已显端倪。民办高职院校的“民办”体制也使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着比公办院校更大的资金和成本压力。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应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级,增大管理幅度,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充分发挥民办院校组织内要素存废灵活的优势,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构建富有文化个性的制度体系。
组织的运行,要靠制度的推动。下面分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民办高职院校富有文化个性的制度体系。
(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要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为目的,以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为依据,以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为核心,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提高教学质量。
民办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建设时应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一是教学管理组织系统(如教学工作领导体制,教学工作委员会,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等);二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构建基本上有五个方面:教学计划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制度,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从计划到运行到管理评价再到人力物力的保障,组成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各项制度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彼此相互影响,共同为实现民办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服务,同时教学管理制度又与学生、人事、招生、就业等制度之间相互呼应与支持,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形成一整套运作机制,这些机制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强化,就会逐步形成教学管理的制度文化。
在教学上,高职院校强调通过对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实现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因此,构建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文化,必须以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教学规律为背景,以“职业技术”为主线,以学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为主旨,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通过职业技术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彰显文化个性。
(2)学生管理制度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对学生校内校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要求,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活动形式,如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生活、行为和常规等;二是受教育的内容,如德育、智育、体育卫生、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三是学生集体组织,如社团、学生会和共青团等。
民办高职院校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的框架下,结合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来进行学生管理制度文化的建设。如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具有高校学生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人生态度比较消极、目标不明确、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弱等特点。因此,民办高职院校进行学生管理制度构建时就要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为核心,既着力构建挖掘和张扬学生个人闪光点的激励性制度,以形成学生乐观自信、追求成功的品格,又要加强规范学生各种行为的约束性制度建设,通过外界适当的目标和压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管理制度应是以育人为目标、激励性和约束性并举的富有个性的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源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实践,并以学生管理实践为载体。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逐渐被塑造成学生管理的制度文化,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保障。
(3)人事制度建设。
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可分为三个板块:工资政策、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
民办高职院校因民办机制而显示出在人事管理上的优势,全员聘用合同制是其用人机制的主要特征,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是其管理机制的策略,绩效挂钩、奖勤罚懒是其分配机制的价值取向。但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发展历史短、资金不足等原因,人事管理工作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很多,如人事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健全、人事制度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教学需要等。民办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文化建设应考虑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形成由定编定岗制度、聘用合同制度、薪酬激励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竞争上岗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等组成的人事制度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已经建立并正在运行的按需设岗机制、全员聘用机制和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三是在建立健全人事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上。民办高职院校应逐步增大办学经费中用于师资引进和培养上的比例,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有效的奖励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成长。为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民办高职院校应把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制度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制度的重要部分,培养一批既有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专职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4)招生制度建设。
招生工作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制度文化建设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招生制度体系的构建涉及的问题很多,如专门招生机构设置的重要性及其职能;招生人员的选拔和确定;招生人员培训;招生宣传营销网络的建立;招生人员招生区域的划定规则(专职招生人员都有相对固定的招生负责区域,并且负责对整个区域从招生宣传到学生入学的全过程的跟踪);招生人员的绩效考核及奖励等。
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制度体系是在多年的招生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并且随着民办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得到补充和完善。在构建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制度文化时必须将合法性、激励性、约束性和人本性等原则渗透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这样才能建立起健康高效的招生制度文化。
(5)就业制度建设。
就业率是民办高职院校吸引生源的最具说服力的因素。因此,民办高职院校一直把就业与招生视为同等重要的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教学计划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实训环节考核的加强等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二是在推荐学生就业方面,学校的介入程度非常高,除采用组织供需见面会、向毕业生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等一般的方式外,学校还向一些用人需求量大的地区派驻专门的就业工作人员调查用人单位的需求状况,将这种需求状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组织学生去面试,或学校指派专人通过互联网搜集用工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等。三是就业工作的全员参与,从系领导到班主任对就业工作都有相应的职责规定。四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工作,反馈的情况作为改进教学和管理的依据。
民办高职院校应通过实践摸索,建立反映民办特色的就业制度,如就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毕业生就业的全员参与制度、毕业生就业指导制度、组织毕业生面试制度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运用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升华为就业制度文化,推动和保障就业工作的有效进行。
民办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办学实践中生成的,并伴随着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它深植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土壤之中,蕴含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加强民办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将构筑起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民办高职院校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环境中发展。
(作者单位: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范跃进.论制度文化与大学生制度文化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姜华.要重视制度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6).
[3]罗道全.民办体制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11).
[4]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5]叶超.赏识教育与挤压成才——民办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浅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