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绍了否定副词“不”在某些复合命题和性质命题中的逻辑功能,以及否定副词“不”会因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不同而直接转变命题的根本性质。另外,本文还从预设的角度对“不”“没(有)”“别”三个否定副词进行了区分。
关键词:不 命题 逻辑功能 预设
一、复合命题中“不”的逻辑功能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副词“不”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副词前,表示否定。例如:~去。
“不”作副词主要出现在下面一些固定格式中:
(一)A不A(A为动词或者形容词)。用于反复问句。例如:你去~去?其逻辑含义是:你去或者不去?这句是有疑而问,并且实际上都是由隐藏的“或者”连接起来的选言命题,可用公式表示为:p或者q。但是,并非所有的“A不A”形式都表示选言命题,例如:把车子弄成这样,人家还骑~骑?
另外,“不管A不A”(A为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无论这样或不这样”。例如:不管来~来,你都打个电话。此句的逻辑含义是:无论来或不来,你都要打个电话。这句也是选言命题,只是选言肢不一定穷尽,因为它实际上不需要做出选择,是不容商量的口气。
(二)不A不B。A、B为意思相对或相关的动词或短语,表示“如果不……就不……”。例如:我们~见~散。此句的逻辑含义是:如果不见面,那么就不离开。它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另外,它也可以理解为:只有见面才离开。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由上得知,在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中,否定副词“不”加在动词前,可以将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转变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且二者逻辑意义相同。
(三)不是A就是B。A、B为同类的动词、形容词,也常常是小句,表示两项之中必有一项是事实,为选言命题,例如:明天不是刮风就是下雨。
(四)“不……就(才)……”。表示如果不这样就会怎样。例如:不做周密计划,工作就做不好。此句的逻辑含义是:如果不做周密计划,那么工作就做不好。或者表述为:只有做周密计划,工作才能做好。
二、性质命题中“不”的逻辑功能
性质命题按联项的不同分为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按量项的不同分为单称命题、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三种。概括起来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形式:全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为:所有S是P(通常用“A”表示),可缩写为“SAP”;全称否定命题,逻辑形式为:所有S不是P(通常用“E”表示),可缩写为“SEP”;特称肯定命题,逻辑形式为:有的S是P(通常用“I”表示),可缩写为“SIP”;特称否定命题,逻辑形式为:有的S不是P(通常用“O”表示),可缩写为“SOP”;为了弄清否定副词“不”在性质命题中的作用,下面来看几组句型:
第一组句型:……都/全/完全……
第二组句型:……都/全/完全不是……
第三组句型:……不都/不全/不完全……
这里撇开了命题的主项,只研究联项的限制词,因为“完全”“都”“全”都具有概括功能,都隐藏一个全称性主项。为了说明前面的问题,我们来看下面一组命题:
(1)一班的学生都认识小王。
(2)一班的学生都不认识小王。
(3)一班的学生不都认识小王。
这三个句子的语言形式是:NPP+VP。例(1)的逻辑形式是:∀x(F(X)→R(X,a)),对于所有的X,如果X是一班的学生,那么则存在a,a是小王,并且X认识a。例(2)的逻辑形式是:∀x(F(X)→﹁R(X,a))对于所有的X,如果X是一班的学生,那么则存在a,a是小王,并且X不认识a。例(3)的逻辑形式是:∃x(F(X)∧R(X,a))至少存在一个X,X是一班的学生,并且存在a,a是小王,X与a具有认识的关系。
上面这组句子,尽管各句的语言形式相同,但其逻辑表达式却存在差异。这组例子都是关系命题。“一班的学生”是关系者前项,“小王”是关系者后项,“(不)都(不)认识”是关系项。从表面看来,这个命题的关系者项都没有数量的限制,没有量项。但事实上,命题(1)、(2)中的“都”具备概括的作用,实际上是隐含了全称的命题,相当于“所有的一班学生都(不)认识小王”。命题(3)的“不都”表示“不是所有的”,也就是说“有的”,隐含了特称的命题,相当于“有的一班的学生认识小王”或者“有的一班的学生不认识小王”。因此,否定副词“不”的存在与否,及其位置的变换对句意都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说明它的影响。
(一)否定副词“不”是判断命题为肯定命题或者否定命题的主要依据。联项为“是”的是肯定命题,联项为“不是”的是否定命题。
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两个句子:
(4)皮球都是圆的。
(5)皮球都不是圆的。
例(4)的含联项是“是”,逻辑含义是:所有的皮球都是圆的。属于“A”命题。例(5)的含联项是“不是”,逻辑含义是:所有的皮球都不是圆的。属于“E”命题。“A”命题与“E”命题为反对关系。
(6)皮球不都是圆的。
→a.有的皮球是圆的。
→b.有的皮球不是圆的。
由例(6)可以推出两种隐含的性质命题a和b。a属于“I”命题,b属于“O”命题,二者为下反对关系。但例(6)不完全等同于a和b,它侧重于否定,即否定“皮球都是圆的”这样一个判断。
A命题与O命题,E命题与I命题之间的关系,例如:①皮球都是圆的;②皮球不是圆的。二者是矛盾关系。A命题与I命题,E命题与O命题之间的关系,例如:①皮球都是圆的;②有的皮球是圆的。二者是差等关系。
(二)否定副词“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表达的命题也不同。如果否定副词“不”位于“都/全/完全”的后面,表达的是全称否定命题。如果否定副词“不”位于“都/全/完全”的前面,表达的是特称命题,并且可推出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两种情况。例如:
(7)皮球都不是圆的。(全称否定命题)
(8)皮球不都是圆的。(特称命题)
由此可知,在性质命题中,连词在“是”或“不是”之前加入范围副词“都”“全”“完全”等不改变性质命题的质,也不改变性质命题的量项。但否定副词“不”加在“都是”“全”“完全”前面时,命题由原来的全称命题变为了特称命题。
相对于上述标准的逻辑形式,自然语言中的性质命题,大量的是用非标准形式表达的。如:
(9)小孩岂能欺骗父母。(所有的小孩都不能欺骗父母。)
(10)我们不都是韩国学生。(我们有的不是韩国学生。)
(11)这箱苹果不全是坏的。(有的苹果没坏。)
上面的三句话都可转换为后面括号里的形式。
三、从预设的角度看“不”
关于不、没(有)、别这三个否定副词的用法,很多语言学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很少有人将这三者放到一起比较,更没有人从预设的角度对此加以分析。因此,我们试图从这个新的角度对不、没(有)、别这三个否定副词进行比较区分。
(一)预设的含义
预设,就是满足句子所作的断言为真或为假的照应条件或前提。可以表述为:如果从命题P和命题“非P”都可以推导出Q,那么Q就是P的预设。例如:
(12)a.小王学会了游泳。(P)
该句子可以推导出:
b.小王学过游泳。(Q)
如果命题“非P”:
(13)a.小王没(有)学会游泳。(非P)
该句子也可以推导出:
b.小王学过游泳。(Q)
显然,从P和“非P”都可以推导出同一个命题Q,因此Q就是P的预设。P和Q的关系可用符号表示为:P>>Q
(二)对“不,没(有)、别”的预设分析
我们首先来看下面几个例子:
(14)a.下雨了,小王不来参加学校联欢会了。
b.下雨了,小王没(有)来参加学校联欢会。
c.下雨了,你叫小王别来参加学校联欢会了。
上例a预设:存在小王这个人,存在学校举办了联欢会并且有其他人参加,同时小王能够自己决定来还是不来。上例b预设:存在小王这个人,存在学校举办了联欢会并且有其他人参加。上例c预设:存在小王、发话人和受话人。发话人能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并且能影响或干涉小王的行动。
(15)a.小谢说小李不会再去澳门了。
b.小谢说小李没(有)再去澳门了。
c.小谢叫小李别再去澳门了。
上例a预设:存在小谢和小李这两个人及澳门这个地方,小李已经去过,并且小李能够决定自己去还是不去。上例b预设:存在小谢和小李这两个人及澳门这个地方,并且小李已经去过。上例c预设:存在小谢和小李这两个人及澳门这个地方,小李已经去过,并且小谢能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能影响或干涉小李的行动。
(16)a.这么晚了,不等小王了。
b.天晚了,没(有)等小王了。
c.这么晚了,别等小王了。
上例a预设:存在发话人和小王,并且发话人知道小王打算来,发话人能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上例b预设:存在发话人和小王,并且发话人知道小王打算来。上例c预设:存在发话人和小王及第三者,发话人能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并且能影响或干涉第三者。
(17)a.王强现在不去打麻将了。
b.王强现在没有打麻将了。
c.王强,你别打麻将了。
上例a预设:存在王强这个人,他会打麻将,以前打过,并且他能够决定自己去还是不去。上例b预设:存在王强这个人,他会打麻将,并且是以前打麻将。上例c预设:存在发话人和王强,发话人能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并且能影响或干涉王强的行为。
从上面各句的预设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没(有)”“别”这三个否定副词的主要区别。“不”用来否定事物要进行某种动作行为,并且往往包含对意志的否定,主观性比较强,比如“我不去了”是自己主观意愿决定不去了。“没(有)”则是用来对动作行为这些客观事实的否定,比如“我没有去了”,这句话给听话人的感觉是你可能有什么客观原因想去而没有去,陈述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别”常常用在祈使句中,表示劝阻、禁止、不要,比如“你别去了”这句话让受话者感觉说话者想要他别去,希望干涉受话者的行为。从预设的角度详细区分这三个否定副词,将有助于在留学生教学中避免教学的尴尬,从而帮助留学生正确运用这些意义相近的否定副词。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形式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4]段治超.否定副词“不”的逻辑功能[J].保山师专学报,2007,(1).
(刘玉婷 衡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外语系 420001;长沙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41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