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洋溢着和谐的音符

2009-01-28 03:52
文学界·人文 2009年5期
关键词:气氛语文教学课堂

王 艳

摘要: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当今语文课堂教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就如何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学习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5-066-02

作者:王艳,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武陵镇常沅小学教师;湖南,常德,415001

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当今语文课堂教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邀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使课堂成为学生唤醒自我、张扬自我、成就自我的阵地,使语文课堂成为洋溢着的生命活力,是在新世纪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又一大举措。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教育的追求,和谐产生美,就象一幅图画的美在于它的构图、色调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教育要和谐,首先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立足发展,让教师尊严变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始终在这种极具亲和力的课堂氛围中驰骋思维。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究。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劳动的成功与否,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师首先应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并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允许他们对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的感悟、体会和结论。例如,我在上《化石吟》时,天真的学生向教师提出了两个问题:“皱纹是人脸上才有的,皱纹与化石是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呢?”我坦然相告:“我不知道!”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有的说这是大自然留给化石的痕迹,有的说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在多元认知的冲突及体会中,不断发现探讨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样自主探究得来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

二、建立和谐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容易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激情。同时,它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课堂情境的和谐,关键在于教师要潜身心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结构、语言、思想、情感等,然后借助语言、图片、音乐、视频资料等手段设计出适合本课,且又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于是我精心制作了课件,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他们个个睁大了眼睛,被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仿佛亲耳听到了海底的“窃窃私语”,真切地感悟了课文所描述的意境。看完后,我提问:“你觉得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又如:在教学《毛毛虫的故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成长过程,教师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戴着头饰,争先恐后地抢角色表演,将小毛毛虫的成虫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既强化了记忆,又使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建立和谐课堂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教师能在教学中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就能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建立和谐的学习空间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的传统地、表象地分析上,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拓展每个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其阅读量,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形成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里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以声写春,描写了春光、春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静写春天。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化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春天阳光照射下美丽如画的江山。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描写春游踏青的乐趣。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者以色写春天。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爱春之情油然而生。这样,与课文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能让学生把学得的形式举一反三,由课内到课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组和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在有限的课堂内,为学生拓展出无限的发展空间,这样的课堂是师生精神的天堂,师生徜徉在这样的课堂文化中是愉悦的、充实的、幸福的、成长的!

四、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方式

“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沃土,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甚至求新、求异的思维。例如: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教学中,谈到如果有天记忆真的可以移植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利大于弊”,认为记忆移植能缩短人们探索大自然的时间,人类的发展速度将更快。这时候站起来几个学生,大胆的质疑,认为人类不通过知识积累的过程,探索自然的精神的磨练即使有基础,也难有创新的能力,这是不劳而获,人们将会退化。提出了“弊大于利”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剑,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我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学生感受到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时,学生才会产生自尊、自重,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避免了无谓的烦恼、争端等,在互尊和谐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和谐是一种完美,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存在的最理想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建立和谐课堂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人性在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洋溢和谐的音符。

猜你喜欢
气氛语文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Creating an Atmosphere
当个努力型“气氛组”成员也不错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除夕赴年夜饭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写字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