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009-01-25 08:59陈家志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抛物线图象情境

陈家志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在民主氛围中培养创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积极、自信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开始。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富有创见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信任、欣赏每一位学生,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距离,教师也应在积极鼓励的基础上给予引导。其次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抓住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关键之处让学生质疑问难,并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围绕新知、联系旧知、抓住“不知”提出问题。由于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从而主动去探索,这就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创造能力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容易产生富有独创性的想法。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两点:一是情境的创设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知识人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情境要尽可能的生动、活泼、有趣,能让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之中,能吸引学生对问题开展思考。这样做,一方面能使教师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及其图象”时,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

(1)一支香长20cm,如果它燃烧的速度是均匀的,为每分钟烧去0.5cm,这支香点燃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后其长度的计算式分别是什么?

(2)用y(cm)表示燃烧过程香的长度,x(min)表示燃烧的时间,a(cm/min)表示燃烧的速度,6(cm)表示香最初的长度,你能写出y与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3)建立y-χ直角坐标系,将(1)中的各个点在图中标出,将这些点连起来,就是其函数图象,你发现这个图象是什么?

(4)两支香最初的长度相同,都是6,但燃烧的速度不同,a1>a2,它们的图象有什么不同?这两支燃烧速度不同的香,要求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烧完,如何确定它们的最初长度?请利用图象来确定。

(5)一支香就是一个简单的定时引爆器。请你自己提出定时引爆的要求,然后设计出定时器。

这样的问题情境有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乐于去思考;问题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地作出发现,尽管发现的结论是书上已有的,但它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有创造的成分。最后的问题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创造能力

可以说,数学教学就是问题的教学。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类型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尤其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克服思维定势。如通过一题多变,将课本例题和典型习题多次变化,让学生反复练习,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经过(-1,0)、(3,0)和(1,-5)。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这个问题可以作如下变化。

变题l:已知抛物线与χ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为(一l,0)、(3,0),且图象经过(1,-5),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题2:以(1,2)为顶点的抛物线与χ轴交于A、B两点,且AB=4,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变题3:已知抛物线与χ轴交于点(-1,0)和(3,0),且与一直线交于点(2,5),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通过变题训练,学生思维灵活了,他们体会到形式不同、实质相同的条件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或用同样的方法去得出结论。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就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首先要增强自身的创造意识,培养自身的创造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为之而努力。

(责编王学军)

猜你喜欢
抛物线图象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巧用焦点弦公式,妙解抛物线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让抛物线动起来吧,为运算量“瘦身”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