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2009-01-25 05:44许久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2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高专职业能力

许久霞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经验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本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通过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措施进行积极的探索,努力构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F230;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4-0122-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应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表述上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档次的高层次性、培养类型的技能性和毕业去向的基层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较为丰富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更应突出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职业经验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构建有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1现实化:就是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技能层次来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层次,逐步实现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2全程化: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将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这一能力的培养。要分清专业能力与一般能力,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与专业知识,是学生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石,必须得到重点保证:操作能力是指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是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支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综合能力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积极配合,以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才能完成。

3理实化:理论教学内容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应用,理实教学有合有分,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各成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4角色化:就是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定位学生从事会计工作的岗位角色,优先培养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必须具备的运用技能。从会计专业来说,运用就要反映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分析会计职业岗位的职责,紧紧围绕会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来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环节、内容和要求。

5仿真化: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如果全程实践教学都由企业承担。在岗位分配上、组织管理上就会有很多困难,因此,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仿真实训,有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实践教学活动的层次、实践教学活动的考评与管理等要素。

(一)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既与培养研究型、设计型、学科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又与单纯培养操作型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有所不同,不但要培养学生某一单项能力,还要培养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目前,会计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用人单位特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专业能力之间还存在差异。学校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来安排实训内容,而不是以会计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使实训课的安排成为理论课教学的附属。而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则是针对具体岗位,如出纳员、成本核算员、会计主管等,这些具体岗位对会计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岗位性、针对性。可见-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根据社会调查和多年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准确定位,即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落脚点就是满足社会的需求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和熟悉会计岗位的一般业务流程及其岗位职责,增强感性认识,获得实际操作技能;消化理解已学过的专业相关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二)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

1基本技能:是指职业岗位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基本要求,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基础性技能。如计算技术技能训练,点钞技能训练,计算机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的技能训练。在此阶段训练中应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优良的职业精神。这种训练主要在课堂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

2专业技能: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完成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如财务会计课程进行的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训练;成本会计课程进行的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训练;税务会计进行的税种计算、核算、纳税申报的训练;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的会计软件应用能力的技能训练等。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学生某一项或某几项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处理职业岗位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这种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采取的是模拟训练或仿真训练。

3综合技能训练。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以及创新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职业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综合技能训练阶段以实际或模拟(仿真)实际对象为背景,着重培养学生在更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阶段的模拟实习如综合实训是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习,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设置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职业岗位,按照各个会计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组织训练,通过实习了解和掌握各会计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及实践能力:毕业实习是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进行的综合性顶岗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为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活动的层次

1认知实践:对新生进行会计专业教育。新生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学的内容、就业去向等方面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树立信心,学好会计专业课;到企业参观学习。几年来,我们都安排新生在会计课学习之前到现代化企业进行实际考察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及其职责、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等,让学生写出考察及实习的心得体会,召开学生座谈会,使学生对他们要研究的企业以及要服务的企业有一定的认识;组织学生到模拟实验室观看毕业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通过观看,让学生知道在校学习后,每个人必须学到而且能够取得的学习成果。

2专业渗透:就是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课堂化,完成对会计的职业体验。即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根据岗位技能和课程的特点,适时地将有关会计岗位的实践信息进行传授,在学生首次接触到某一技能时,边传授,边实践,让学生感知、认识和了解某一技能的基本要点和操作技巧。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融合渗透在各个学期的课堂教学之中,较为分散,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互交融。通过渗透实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会计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技能,为模拟和仿真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仿真实训:就是在校内建会计基础实训室、财务软件应用实训室、会计手工实训室,或引入财务代理公司,校企组合共建实训室,仿企业真实环境、真实岗位、真实流程、真实内容。采用真实、仿真的业务数据作为实训内容。按照企业会计岗位任务真实流程来完成学生实训实习的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会计从业资格的考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不仅要获得毕业证书,而且应获得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实行“双证书”制。为解决“双证”的沟通与融合,处理好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在教学中的协调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添加职业技能证书培训大纲中规定的内容,以课程置换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使学生在课内就达到相关岗位资格所要求的技能及素质标准有些课程就用考证教材,这样就解决了教学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两条线的问题避免重复考试。

5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前,深入企业校外实习,真正从事岗位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得到应用,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让学生积累实际会计经验,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顶岗实习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校外实习,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四)实践教学活动的考评与管理

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系与合作;考核重点放在会计工作过程和职业行动上;考核标准尽量与国家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接轨;考核的方式要摒弃结果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考核的形式,可通过实训报告、技能操作、流程处理、技能竞赛、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

1校内实训:要严格按学校提供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习计划要求,学校委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严格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2校外实训:基地应选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实习结束后要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将作为毕业实习成绩的依据,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实习期间,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上下班路途交通安全。

三、实践教学活动的保障措施

1实训教材: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也是施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实训教材建设要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设计,要与企业合作开发:分阶段目标设计依照实践教学的逐渐扩充的内容体系和梯次提升的层次体系的要求,充分体现仿真性,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知识与技能、单项与综合等关系,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的需要。

2实训基地: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的基础保证和基本前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职业性、整体性、开放性、先进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提高建设水平。职业性,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要体现职业的真实情境,建立模拟、仿真、全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整体性,就是实训基地的组合模式要围绕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和要求,建立能够适应多项目、多岗位和综合实训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放性,就是实训基地的利用模式要满足学生职业技能主动建构和学生课余训练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训练提供条件;先进性,就是实训基地的思维模式要创新,在实训项目、手段、职业情境的设计等方面体现会计的发展趋势;服务性,就是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形成校企全程合作、区域资源共享的局面。

3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保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提高在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建立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保障制度。

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项伟大的系统性教育创新工作,我们应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努力开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高专职业能力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