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波
[摘要]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企业: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4-0084-02
1农业信息化及其意义
1.1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加速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实现农业企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业管理决策信息化。
1.2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首先,农业信息化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对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只有合理利用资源。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其次。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手段。过去农民开展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闭塞造成销售难的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网络的出现,不少精明的农民纷纷利用农业信息化资源生产和销售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学会利用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再次,农业信息化可以减少市场交易风险,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有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作基础,能够减少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最后,农业信息化可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改善农业就业结构,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农业信息化的载体。大大提高当代农民的素质。信息技术的引用,带来农业产业升级,改善农业就业结构,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技术劳动智力知识劳动的人越来越多。有效地转移了一部分劳动力。
由此可见,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和谐的重要手段。
2农业企业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农业企业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对整个农业信息化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所以重点研究农业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有助于农业信息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国农业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过于分散和产品雷同的经济格局,致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分散化、小型化,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难以形成。而且由于农业企业多为传统的工厂制企业,真正实行股份制运作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农业企业数量很少,从而制约了信息化体系建设进程。
2.2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弱
由于农业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基础研究能力差,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低,从而导致对信息化要求不高,影响了企业建立信息化体系的积极性。
2.3缺乏高素质的企业家人才队伍
农业企业家许多是农民出身,在艰难的环境中,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拼搏出来,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战略家的眼光、经营家的精细和系统的理论知识。面对农业信息化的新形势显得无所适从,难以改变传统观念。因此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难以有创新思想,无法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
2.4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很多农业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明显的不足。一般的企业只有几台电脑用于处理企业的日常工作,只是简单地代替手工劳动。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
2.5农业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农业企业的员工多来自于县乡村,很多农业企业的员工素质偏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又很少接受过信息化方面的培养,导致农业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有资料显示,在全国近9亿的农村人口中,专、兼职农村信息管理员仅有22万人。员工素质的低下造成了信息化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开展。
3农业企业发展信息化的策略
3.1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信息化建设
企业的经营体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已经有太多的例子证明过了,所以建立一个好的经营管理体制会在宏观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提高领导者素质,增强创新观念和意识
企业的领导者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作用巨大,领导者的决策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由于农业企业的领导者多出身于农民,自身素质决定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经验办事,缺乏创新意识,对信息化这个既“新”又“老”的词不甚了解,所以对自己的企业如何来开展也是摸不着头脑。鉴于领导者对企业的作用,企业的领导着应该参加相应的培训,增强其信息化意识,使其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坚定其开展信息化的信心,企业的领导者支持了,工作开展就会顺利些。
3.3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没有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即使企业领导者有开展信息化的意愿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应从底层保证信息化开展,企业要实现基本的局域网网络设施,各部门电脑应该联入此局域网。同时,能共享的硬件和软件要最大限度地共享以节约开支,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留出部分资金。
3.4培养一部分信息化人才
任何一个企业要开展信息化建设,没有相关的人才是绝对行不通的,即使可以把信息化建设外包给某个供应商,但是实际上外包供应商不能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所以企业应该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培养若干信息化方面的人才,这些人对企业未来实施信息化的作用非常大。虽然外包商提供软件设计,但是最终还是要由企业的员工来使用。他们对软件的掌握程度决定了相关的效率。
3.5建立企业核心网站及数据库
在农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上。网站建设应该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为各种农产品提供最新的生产技术信息和知识的系统;二是覆盖国内、国际市场的各种农产品市场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的系统。一个系统解决农民怎么利用信息的问题,另一个解决农民怎么卖产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基本上覆盖了服务的重要方面。然而,目前全国有17000多个农业信息网站,真正能提供普遍服务的很少。
3.6整合企业信息化资源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产生很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开展,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指出,企业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集成即整合阶段,所以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应该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包括软件系统集成和数据库集成等几个方面,为今后企业信息化向更高程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整个农业信息化的影响巨大,联系到国家对“三农”问题和和谐社会的政策。我们应该重视农业企业的信息化开展。本文提出的若干策略能对开展信息化的农业企业起到指导作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对待,相信在企业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企业相关信息人才定能为企业信息化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信息处理角度为企业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