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俊
【摘 要】英语教学是一个教和学相互统的双边活动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中学英语教学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应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引导、鼓励学生多操练等,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育观念 教学环境 实践能力
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着重视传授知识、教师讲授,而轻启发引导、学生参与等现象,这样的传统教育观念、方法,使学生的英语成为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一种新的科学教学理念引领着中学英语教育的方向,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对英语的运用实践,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从教育观念、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谈一些认识。
一、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观念
新的素质教育观的宗旨,就是让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故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英语是中学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让英语教学仅仅为升学服务,从而妨碍学生实际能力的发展。
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教英语不像教学历史或化学那样主要是由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学中当然有该学到的知识,如语言学、音位学等,但这些并不是我们在教学初期阶段所要教给学生的。对于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模仿是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发音的能力,取决于准确模仿教师语音的技能,取决于反复练习同样的语音和句型的耐心和恒心,取决于掌握它们的牢固的记忆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因为这些对学生的学习信念、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科学教育观,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对于优等生,应保障其正常发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对于中等学生,应提高其现有水平;而对于后进生,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二、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必须同社会、生活、生产等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英语学习重在应用、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通过良好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置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为真正掌握英语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教师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还需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内外可经常用简单英语进行对话,课堂上运用挂图、投影片等,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思维。如教师可用英语问及学生对未来的想法: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学生根据各自对未来的想法作出不同的回答:I am going to be a teacher/a worker/an officer/a cleaner,etc.通过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学生就能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做到好学、乐学,从而实现不断进步、提高。
三、学以致用,多作练习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练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言语技能,都要靠学生自己学得主动、练得积极才能有所长进,教师只能主导而不能包办代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硬灌,而应启发诱导。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让教学成为学生从不会到会,积极学习、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潜心备课、备学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生活实践贴得很近,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并形成浓厚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要备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进程。
有了好的教学内容,还应有好的教学手段。要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教学手段,无论是语言、实物、声像等手段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进行角色对话,等等。这样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入情入景,努力将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对于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上,要求学生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使之听、说、读、写四种英语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并实现综合运用。此外,还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等能力。 综上所述,改革英语教学,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是要摒弃传统的狭隘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开放的教育观念。在科学的教育观指导下,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以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使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立.英语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戴炜栋,等.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钟启泉,等.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朱风云.语境、语用、阅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外语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