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2009-01-20 01:43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培育

张 徽

摘要:人文精神的培育,需要通过长期学习人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自省才能实现。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引导,只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实现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是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文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注重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使大学生在人文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成才,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谈到人文精神,首先要理解何谓“人文”。“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贲》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广义上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辞海》里解释说:“人文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科学”重点在如何做事,“人文”重点在如何做人;“科学”提供的是“器”,“人文”提供的是“道”。

一个人具有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具备人文知识,二是理解人文思想,三是掌握人文方法,四是遵循人文精神。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所在,它是在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下所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具体来说,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突出以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高于物质、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二、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对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的肤浅理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信仰与理想观念的淡薄使得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几乎经受不住任何打击;另一方面,功利性价值观念和自我倾向的滋生逐渐打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禁锢。这样,就使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表现出对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漠不关心。有学者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的比例仅为34%,而在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中,“信仰共产主义”则排在了第三位;志愿服务西部地区的学生比例逐年下滑,一些学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获得更多的金钱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

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分析,其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学科衰落造成的,一些真正属于研究人自身和具有社会代表性、支柱性的人文学科发展陷入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同时,人文教育的工具化与空泛化,使我们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了解和内化主要是通过教师“灌输”的方式得到的,这使得一些抽象化的“真理”与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人文精神相去甚远。另外,从大学生自身来看,他们对素质和境界的追求要淡于对科技与专业的崇尚,这也使得他们忽视了人的内在需要和对精神家园的呵护。

三、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

科学精神培养的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人文精神培养的则是对人自身的认知。可见,人文精神比科学精神具有更强的基础性和前瞻性。一味地强调科学精神而忽视人文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丧失自我的“知识工具”或“知识奴隶”。我们在探讨21世纪人才培养问题时,也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现代教育使现代人才并不缺乏专业素质和科学素养,而欠缺的恰恰是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知识上“成才”,还要使学生在思想上“成人”。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取决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单纯地崇尚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会使人不自觉地去思考某一特定行为固有的绝对价值,最终会使人丧失自我。人文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培养学生精神性与智慧性的价值理性,并以此来抵御强大功利思想的袭扰,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二者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

2.以人文精神培育为载体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教师常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民主意识,这种师生关系下的不平等使得受教育者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也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仅仅通过“灌输”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而且还容易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而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自身的尊重,体现了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可见,以人文精神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绝不是束缚人、禁锢人、制约人,而是通过教育完善人、引导人、发展人。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塑造人的过程。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以科学的方法、人文的精神有效地开展工作,尊重学生,以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

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要求,这也正是其对人文精神的内在需求的表现。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应从人文关怀的高度出发,不断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四、如何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倡导和谐发展的今天,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认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人文教育体系。在教育观念上,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课程体系上,要让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得到更多的认同。

二是发挥教师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过程中的作用。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大学人文氛围,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在教学与生活中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积极影响,做先进文化的弘扬者与推动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表率。

三是促进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自觉诉求。人只有自身增强了自觉诉求意识,才能真正感受到自身生命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紧密联系,才能体会到人文精神对自身生命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努力促进大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自我塑造,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责编:晓岚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培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