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辖区内有两个农村镇、一个街道办,即乐山镇、永春镇和富锋街道办。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随调研组到永春镇实地调研了基础教育有关情况,现将所发现的问题及相应思考
一、朝阳区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分散,办学效率偏低
我区共有14所村小,数量多,分布广,教育资源闲置,难以形成规模化办学。以永春镇为例,该镇现有7个村,5所小学,1所初中。这种村村有学校的不合理布局,导致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分散,甚至是浪费,难以集中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生育高峰的退去,我区农村中小学生的生源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一些村小无法设置独立班,教师难以配置,学校各项活动开展困难。以永春镇莲花小学为例,该校现有6个年级81名学生,其中1年级、2年级和5年级每年级学生总数不足10人,由于学生人数少,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比较、参照、竞争,缺乏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同时由于教师多班上课、跨学年上课、跨学科上课,难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农村中小学布局分散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我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二)农村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较大
这集中反映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配备和经费投入等方面。从全区情况来看,城区学校好于农村学校,乡镇中心校好于一般村小,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实现校舍楼房化,永春镇5所小学包括中心校全部是地房,只有60中学是楼房;二是设施配备水平偏低且不足。永春镇中心校图书室的数量标准符合省颁标准,但图书质量不能令人满意;60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按照省里“新三室”的配备标准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近年来,我区师资得不到有效补充,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永春镇中心校自2003年以来没有进过新教师。为弥补师资不足,今年永春镇政府出资5万余元聘请了9名代课教师,虽然暂时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首先是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其中永春镇中心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6岁。其次是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受师资限制,各镇小学英语课开设质量令人堪忧。永春中心校2名英语教师都为非专业教师,中心校尚且如此,村小英语教师任教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四)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严重
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是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好控辍工作,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辍学问题较为严重,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涉及到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涉及到上万个家庭的幸福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按照省里初中年辍学率不超过3%的要求,我区农村中学的辍学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区委、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控辍保学工作做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上日程,落到实处。
那么,制约我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 历史原因。
包括永春镇在内的几个乡镇原来隶属郊区,原来的教育基础就比较薄弱。划归朝阳区以来,尽管政府在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很大倾斜,但是总体来讲,还是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要求。
2.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3. 农村教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
4.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强大的农村教育支撑,而强大的农村教育需要优质的师资队伍来保证,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是导致农村教育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策建议
针对我区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建议从政府导向入手,强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建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促进机制。
(一)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的投入体制,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必要投入
1. 强化政府责任,依法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增长”的要求,逐步提高区财政总支出中农村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确保区财政农村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确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落实。建立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2. 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更多的各级各类项目资金,以项目建设推进我区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和重组。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支持农村教育,多方筹措资金和教学仪器设备,共同为农村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整合资源,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 要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实现我区“一镇一校”或“一镇两校”的工作目标。建议区教育局、各乡镇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对全区已制定的布局调整方案重新审视,修订完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区域农村现状,包括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的因素;结合当地教育现状,包括现有在校学生、未入学儿童、计划生育新增婴儿等情况,科学地预测当地未来人口发展情况和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注重科学论证,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长远性和实效性,并将学校布局调整纳入乡镇、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并结合实施。另外,建议区教育局会同各乡镇对全区撤校并点之后的校产闲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在全面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总的原则是变“闲”为用,以避免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2. 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校舍楼房化,设施标准化,加快我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三)统筹教师资源,全面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 建议区里认真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教师补充机制,从根本上逐步解决教师缺少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2. 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增加培训经费,充分发挥进修学校培训部与中、小教部的指导培训作用,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与服务。
3. 继续实行“城师下乡支教、农师进城培训”计划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支教支校”、名师“送教”等活动。全面实施“联盟学校帮扶”工程,采取“一对一,全方位,可持续”的帮扶模式,努力实现城乡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协助农村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在学校建设和条件装备方面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