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爱兵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学文化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中西方大学在各方面的种种不同,中西方的大学文化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了解中西方大学文化的差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大学文化,有助于中国大学的发展。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方大学亚文化上的差异,强调了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文化差异 大学文化 亚文化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兴起,大学文化研究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之一。时代强烈呼唤我国大学创新,我国大学创新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研究总结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在中西大学文化冲突和交融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探索中国特色大学的创新之路。
2 历史溯源及意义
从清朝晚期我国效法西方建立起第一所近、现代大学以来的一个多世纪,一直存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特别是中西大学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与相互交融,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1088年,世界上第一所大学诞生于意大利,从此,大学犹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方各国相继生根。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来到长沙岳麓书院,与张栻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中国大学在这里孕育出一个雏形。然而,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丧失了这一次绝好机会。直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中,中国第一所大学才姗姗来迟。
西方大学诞生于中世纪黑暗的背景之下,经历了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而中国大学则诞生于内忧外患之际,经历了抗战及“文革”等的冲击。诞生背景、成长环境及历史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大学在文化的形成上的巨大差异。由此可见,比较中西方大学文化的差异,可以更好的领会大学文化的精髓,取长补短,加速中国大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3 现存的文化差异
大学文化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都极广,而将中西方大学文化进行比较更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因此,要在此篇幅有限的文章中将中西方的大学文化进行深入细致地比较是不可能的,本文仅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简要说明,以期从这几个方面折射出部分中西方当代大学亚文化的差异。
(1)大学校园文化。这里所说的“校园”,是指狭义的学校所在的这么一块土地。中西方大学在校园文化上的差异是最显而易见的。中国大学的校园都是由一圈围墙或栅栏围起来的,出入口也会有保安限制人员的随意进出。而西方的大学基本上是没有围墙的,即便有,其大门也是永远向外敞开的。世界闻名的牛津、剑桥等大学更是有机地融入到了当地的小镇中,完全没有了校园的界限,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城。表面看来,中西方大学这种校园文化的差异管理理念的不同形成的,其实不然,深入探究起来,这其实是中西方大学不同办学理念的一个缩影。西方的大学教育立足于“平民教育”,因此,西方大学自然要融入到社会中其文化也是一种开放的文化。而中国的大学则强调“精英教育”,因此,一道围墙便将大学与其周围的社会分隔开。中西方大学这种理念的不同是导致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根源。
(2)大学思想文化。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大学是一个传播较深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在于经过了近千年的发展,大学已成为各种不同的思想诞生、发展、传播的一个自由空间,为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碰撞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意义上,大学好比一所教堂,而大学生活就是接受各种思想的洗礼的过程。思想自由是大学精神之所在已成为西方大学的共识。无论何种理论、学说、主义,只要是合理的,在西方大学中都会有其一席之地。西方大学之所以屡屡出现诺贝尔奖得主,自由的思想是一个重要前提。中国大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培养贵族纨绔子弟极为满清政府服务的各种人才。中国大学初期的思想是沉闷的。直到蔡元培在北大划时代地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口号,中国大学才开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西方新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蓬勃展开。这一时期的大学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之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下中国的大学思想近乎枯萎。对北大伤筋动骨的院系调整使中国失去了在大学思想上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后,大学思想一度复活,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等学说潮水般涌入中国。大学作为思想文化的先锋率先将其吸收。然而,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中国大学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最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在今天的中国大学,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狭隘国家主义大行其道。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大学已经失去了其精髓。对此如没有改进,中国大学很难有长足发展,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不过是空谈。
(3)大学学习文化。学习是学生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学习都是大学的首要内容。尽管在中西方,上课、自习是相似的蔚然成风,然而,透过表面现象,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中西方的学习文化的巨大不同。西方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主的学习,因此,西方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比较高。而在中国大学里,虽然学生也忙忙碌碌,但更多的学生是为了应付作业。考试是中国大学学习的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很多学生已沦为考试的奴隶:平时上课不去听,考试之前搞一下突击,只要考试能通过,考试之后还能记住多少已不重要。中国大学的这种学习文化培养出来的不是会学习的学生,而是会考试的学生。这也难怪中国大学颁发的所谓“学位证书”在国外得不到承认。中国大学学习文化的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大学社团文化。社团文化是展示大学课余生活的一扇窗口西方大学社团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由于西方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学生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西方大学社团经常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做出一定的成就。比如西方大学的天文爱好者发现小行星的为数甚多,而中国仅清华、北大的天文爱好者曾获此殊荣。中国大学社团建立的基础也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但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功利主义思想渗入社团使很多社团逐渐有些变质。中国一些学校以是否加入社团作为评定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社团干部在评优评奖、入党等事情上有往往一些优势。学校通过这种方式变相要求学生加入社团。学生在不情愿的加入某个社团后,或者对加入的社团毫不关心,或者只是想着如何能成为社团的干部,在这种情况下,社团的发展举步维艰。另外,相比西方,中国大学社团的自主性极差。耶鲁大学著名的“骷髅会”,其内幕只有少数成员知道,而中国大学还要受制于一些所谓“社团联合会”的不是社团的社团,社团的一举一动都要向其汇报。结社及社团活动的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5)大学宿舍文化。概括地说,西方的大学宿舍文化是一种学习的文化,而中国的大学宿舍文化则是一种娱乐文化。西方大学宿舍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很多学校的宿舍区内专门设置教室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中国的宿舍内,打牌、玩游戏兴致盎然,每逢周末更是甚至彻夜不眠。电脑已走入中西方大学的很多宿舍。比尔·盖茨在宿舍内潜心编程,Google从宿舍中走向市场。而中国的宿舍里的电脑熏陶出来的至多不过是游戏高手。
4 结语
大学是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学与生俱来地具有引领文化创新的重要功能,校园规划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综上对中西方大学亚文化五个典型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普遍较低,构建与创新存在诸多困惑,相对于西方大学在文化理念及文化创新上仍有很大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需要每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教师及管理者共同努力,理念先行,培育践行校园文化之魂。唯有如此,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加以弘扬,优秀文明才能得到传承,中国高等教育践行的成功素质教育才能卓著成效,中国的大学才能真正走出有中国特色大学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 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徐小洲,陈军,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3] 恩雅.世界名校精英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1.
[4] 梁柱.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
[5]毛阳芳,池平青.浅论大学教授与大学文化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
[6] 王冀生.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5.4.
[7] 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贵州教育出版社,2006.1.
[8] 张超西.论高校思想文化冲突与校园文化构建[J].湖北社会科学,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