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臣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分析了高职语文的学科特点及其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 渗透德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任。高职阶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当今社会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增加了教育工作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挑战性。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广泛易迁移,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高职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学时期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高职教育不只是要教会学生学会一门技术,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而且只有学生真正学会了做人,才能真正懂得怎么做事,也才能把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理论指导是必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但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熏陶更能收到奇效。
德育是人自身发展完善需求的产物,人是德育现象发生的根据和基础。德育是学校教育之首,是学校教育的导向、动力。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科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首先要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德育教育与智育教育融通,德育教育要渗透到智育教育的过程之中。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着眼于专业素质,更看重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情商指数、综合素质。道德素质包括做人、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做人,就是要教育高职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团队合作精神,要求高职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跟同事齐心协力,争取双赢。吃苦耐劳精神,要求学生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实际的生活本领,执着的奋斗精神,坚韧的毅力品质,乐观的稳定情绪,敢于直面失败、挫折,勇于面对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德育的天然规定。
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所谓“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道出了语文与德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叶圣陶曾言:“教学生读书,为的是让学生从所读书中求得真道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教师而言,教师既要教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又要教学生做人;就学生而言,学生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要学做人的道理,即语文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具有语言文字教育的功能,而且所涵盖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人文内涵。
语文“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兼具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熏陶熔炼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把人的精神逐渐引向光明和崇高,文学可以呵护人类脆弱的社会良知,使人的道德境界不断地趋向高尚;引导人正确处理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正如钱理群所强调的,“语文教育所用的教材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体的文章,文学作品又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都无一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因此,语文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
语文是一门很好的德育教育课程,它的作用是一般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所不能替代的。虽然,政、史、法、哲、艺术等课程是有效的育人课程,但语文通过文学形象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激扬斗志、培育人格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因为语文本身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
(1)语文蕴含着优秀的民族精神。文学作品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以其独有的审美感召力和修养涵化力,穿越时空,影响人的心智,而且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职语文教材正是精选其中的精华,涉及的内容丰富宽泛,包括理想情操、责任义务、忧患意识;清廉、仁爱、友谊;高雅、谦和、旷达等等,积淀了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熔真、善、美、智于一炉。对于以理工科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文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生活内容和情趣,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体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内涵;理解作者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感受作者“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达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对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旷达潇洒的人生态度,笑对挫折和磨难的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激励学生以人类的传统美德铸造自己的品格、不断提高自己精神素质、树立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语文具有丰厚的思想道德底蕴。高职院校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文化趣味的平庸化和世俗化,武侠小说、网络游戏和打斗片挤占了部分高职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宁愿上网玩游戏、聊天,也不愿意阅读一部优秀作品,一篇优美散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而导致其心灵空虚、焦虑,缺少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尤其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绝对不是单一的政治思想课或某项专门知识的传授所能包容的,而是综合的、系统的工程,应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立足于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从心智的层面感召学生,提高其文化品味、审美情趣、道德情怀,引导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其确立高远的人生追求和正确的价值判断。语文正具有此种媒介功能。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华,道德情怀。教师精选典范之作,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鉴赏,让学生品味其内涵,理解中华民族真挚朴素的情感,崇高的道德人格;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人性之美;感悟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愉悦陶冶,增强对是非美丑善恶的辨别力;使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精神情趣,健全的人格,团结协作,明辨是非,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寻觅人生真谛,形成实实在在的思想品德与综合能力。
高职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一片沃土,只要耕耘不辍,就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丰富知识、深刻内涵,提高修养,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建立起充实温馨、丰富美好的精神家园。
注释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参考文献
[1] 张澍军.当代大德育思维的逻辑支点[J].教育研究.2002(4):7~9.
[2]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J].教育研究.2003(10):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