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东
摘要本文结合对包装设计教学的研究,谈谈对高校包装设计教材编写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包装设计 教材编写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
1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包装设计课程主要是从培养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设计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地巩固在其它设计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加深对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各种表现技巧,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将设想制作出来。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设计能力的高素质广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上要求学生接洽真实包装设计课题,把调研、分析、定位、设计与制作、发布融会贯通;要求学生掌握包装设计基本理论的同时,积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督促学生逐步养成较强的广告创意能力和设计能力。
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销售第一线,掌握对某一类产品资料的观察和收集;通过网络调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地调研材料进行补充;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教会学生从调查到分析、思考、定位、设计的正确设计方法;通过作业及课堂提问形式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及程度,并加以指正。采取多媒体演示教学、学生同步操作为主,指导学生上机实践,强调广告设计的原创性,提高学生的包装设计能力。
2 现今各类包装设计教材的编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不同于中学,“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更显得突出,光靠老师教是不够的,自学有时比老师教更重要。教材除用于老师教,还是提供给学生自学,通过自学一本大学教材,也许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领域。大学教材非常重要,但长期以来从事教学、研究的老师在编写教材时,总会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结合多年的包装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谈谈包装设计教材编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1 大篇幅强调设计部分,但忽视了前期调查部分
把近年来市面上能找到的包装设计教材对比一下,就不难看出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虽然也提到了包装调研,但篇幅往往极少,一般两到三页,而与之呈鲜明对比的则是对包装设计的发展史、包装的功能、分类、设计程序、包装容器造型结构、设计手法的长篇大论以及大量的图例。这些教材无形中让学生好像发现了包装设计学习的重点,而放松了包装调研能力的训练。
从事包装教学的教师们大多是设计院校出身,对如何设计、如何教授设计可谓驾轻路熟,但对营销学、市场学、消费者行为学等理论知识往往知之甚少,在教学中就会出现所谓的“扬长避短”,这也在无形中造成了“轻调研、重设计”现象的出现。
包装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毋庸置疑。在商品购买行为产生的过程中,除了各种大众媒体广告的推波助澜外,小小的包装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在销售终端(商业场所)内部,其广告宣传作用更为重要。而包装设计的好与坏取决于前期调研的成败。在广告的整个过程中,调研效果直接关系到后期广告定位、广告设计是否准确,作为广告一部分的包装设计,自然而然也应该花大力气进行行之有效的调研活动。
2.2 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非常全面,但忽视包装设计的针对性
包装设计是一门涵盖各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设计课程,包括美学、市场学、材料学、色彩学、心理学、策划管理及印刷技术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但包装设计绝不是个大杂烩,它是强调“包装”特色的特定设计课程。
在一些设计院校往往是三年级后开设的课程,许多相关基础知识都已经了解和学习,纵观几年来出版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基础知识的身影,如对包装设计中的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包装结构设计都较大篇幅地涉及三大构成、字体设计等基础知识,这对高年级学生就有炒剩饭的嫌疑。
2.3 强调案例的结果展示,忽视案例的产生过程分析
翻开近年来出版的任何一本包装教材,一幅幅国内外经典的包装作品充斥其中,这里面不乏许多设计大赛的优秀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到某些包装理论知识时也会通过大量案例图片予以补充说明,这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但从包装设计教学中这种案例教学也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使学生流于了对作品表面设计效果的欣赏与敬佩心理,但这种效果的起源与发展、成熟过程却无法了解或知之甚少。
我们知道任何一幅包装作品都经历了设计者的心血,不论是设计大师还是普通设计师都不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正是包装设计初学者关心的、想学习的,但由于教材章节知识的相对独立,把本该连为一体的过程给分解成一些支离破碎的部分,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与理解的难度。
3 对包装设计教材编写方向的思考
3.1 大胆改革教材知识结构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材结构一般是从包装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包装发展历史、包装设计流程、包装造型设计、平面设计、印刷与编排等方面按部就班的编写,现在大多数包装设计教材都采取这类编写结构,而这种编排结构对学习者有种换汤不换药的感觉。
根据学习国外相关广告教材结构编写特点,结合自己教学反思,笔者提出一些设想供参考,应该打破传统包装设计教材的结构,大胆改革,以案例为主导,将包装设计知识合理穿插在其中,如可以现对包装案例的历史背景、品牌特点进行先期简单交代,提出案例要求解决的问题并给出几条解决思路,但要留有余地供学生思考,再适时地穿插与案例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技巧,教材中要强调这些技巧不是绝对的,并且教材中也不能给出答案或根本没有绝对答案。
每个章节的针对性各有不同,但要注意知识及案例之间的有机衔接,并且由浅入深,将以往传统的知识生硬传授变成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
3.2 注重教材的引导性
注重包装设计教材的引导性,其根本目标就是在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基础上,突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善于思考、讨论、发现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不同的学生,其自身基础和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教材的编写中要强调显著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教材中除少数概念外少用绝对化用语,可以提出些常理下显在的问题,留下潜在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异念、想法要尽可能鼓励,给出一个相对模糊并留有充分思维空间的建议,绝不是强加和必须执行的建议, 学生可以反驳、据理力争。如教材中可以在适当的位置留出一块空白供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3.3 加重包装设计调研部分的撰写力度
包装不是艺术品,它必须接受市场的认可,并取得经济效益来体现自身价值。设计也不是自我崇拜,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信任而产生购买行为,就必须了解消费心理。任何设计不被市场认可,不管它如何为设计者推崇,而只能是一件单独的艺术品而已 。因此,调研对包装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包装设计不应该是仅仅表现设计者个人的意志,而是设计者走进市场,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之后的个人的意志同消费方意志的总和。在指导学生调查中,有针对性的了解品牌以及对市场运作的属性,为将来的设计提供新颖 、适宜的构思创意。并寻找有实际意义、具有创意性的设计课题 。
教材中应较为详细地介绍各种社会上认可的包装调研的内容、步骤与形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对调研的过程及出现的问题都不能放过,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举一反三;要对国内外一些经包装设计公司的调研分析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将优秀作品的产生过程透彻地展现出来。
3.4 注重包装设计教材的可操作性
包装设计课程毕竟是设计课程,落脚点是要拿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上,设计部分仍然是编写的重点之一。但应该强调学习的可操作性。在包装造型结构设计上、材料的运用上、印刷工艺的选择上应更直观地编写,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论的讲授,如在包装材料部分,教授的难点就是材料的介绍教枯燥,缺少必要材料对应,教材可以在条件允许下额外地提供一些常用包装材料的样品和相对应的包装作品,就像你到材料市场买墙面涂料时,商家为你提供的样品一样,虽然这有些难度,但教学效果却会好得多,另外还应结合案例对材料的不同适应性做详细的介绍。
总之包装设计课程教材出现的问题大家应该是有目共睹的,改进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以上是本人结合自己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教学问题,对以后包装设计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有些也不够完善,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严士健.高校教材问题谈.大学出版,2006(1).
[2] 苏里曼.包装设计教学与创造性引导.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7).
[3] 舒永平.广告心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陈世丹.探索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光明日报,20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