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语文教材,培养健康心理

2009-01-18 06:00王国新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语文教材挖掘

王国新

摘要现代的健康概念是:一个人除了身体健康外,还要有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持续符合社会基本要求,并具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一种心理态度。当今的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要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学会竞争、学会选择,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发展、学会创新,而这一切都与人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我们周围经常发生的一些学生烦躁不安、出走乃至自杀等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更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挖掘 健康心理 培养诚信 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公民”。同时,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不少课文涉及到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整合语文教学与健康心理培养,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

1 表达自我,培养自信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能使学生在思想海洋中自由冲浪;而郁郁寡欢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一种愉快的心情则有利于让学生善于自我表达,交流自己在事情中的感悟,从而拥有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某种能力信任程度。凡是自信心强的人,不论干什么事都会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去主动克服,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心灵的交流过程,表达则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语言的交流,也是对文本感悟的情感交流。因此,语文教学,就是要注重体验,创造整体参与氛围,让学生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感知课文的语言文字,产生灵感,内化成自己的感悟,在民主、平等、互相的关系中,让学生尽情表达。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都是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思想深邃、感情丰富。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让学生感悟语言之美。再或以学生为中心,或以问题为中心,或以活动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行为训练等教学活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训练表达交流能力,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心理培养;培养学生自信心理。尤其是低年级的说话课、中高年级课本中的语言交际等。

2 说到做到,培养诚信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诚实守信又是做人的根本。因为,只有诚实可信,才能取信于人,别人也才能与之合作。否则,就会失去伙伴,被孤立起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反映诚实守信的心理品质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适时渗透教育。如《诚实与守信》一文,记叙了“我”深夜驱车回家途中,不小心撞碎了停在路边的小红车反光镜后,主动留下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感知事情的经过,理解课题中“诚实”“信任”的含义,领悟“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实与信任”的内涵。再通过合作探究,一探文中最后一句“……他的话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中哪句或哪几句?二探文中“我”的责任、“他”的责任、我们的做法;三探课题或改题等,让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3 学会尊重,培养宽容

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敬重和爱戴。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有涵养的外在表现。受人敬重的人一般不斤斤计较,活得洒脱,具有宽容心理。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培养他们宽容大度、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如《鞋匠的儿子》一文中,那些出身上流社会的参议员觉得出身“鞋匠的儿子”的林肯当上了他们的总统而尴尬,于是嘲笑、讥讽林肯。面对羞辱,林肯凭着自己的自信、潇洒、宽容、仁爱、正义,以自己出类拔萃的才华和对祖国的挚爱,赢得了大家的尊重。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林肯的三段语言,通过形式的感情朗读,去体会林肯对自己的父亲深深的敬爱之心,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的心声。通过议员们的神态表现的变化,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

4 抵制诱惑,培养顽强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毅力是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做事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要有控制自己抵制诱惑的能力。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必备的品质。有的同学做事就没有毅力,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控制自己,常常半途而废,这就是没有毅力的表现。对同学、对社会、对国家而让同学有这种毅力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课本中有许多渗透这个理念的课文。如课文《小草与大树》一文,讲了夏洛蒂·勃郎特三姐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们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们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涩与痛苦中昂起头来,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教学中,抓住“逆境”“偏见”“毅力”“成功”等词语,阅读文章,体会她们在逆境中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顽强毅力。同时,让同学明白,只有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从小事做起,克服懒散、贪玩,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

5 热爱生活,培养乐观

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每个人不管在哪里、不管在哪个方面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开朗活泼的心境,这就是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理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会灰心。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耐挫的心理都比较差,遇到点困难就躲避,遇到挫折有时就想不开。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利用教材中有关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迎难而上、乐观开朗的心理。如课文《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天的高远,以及人们在大海的劳动与生活,语言生动、精妙。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沿着“海”与“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着两条线充分朗读感悟,充分让学生感受烟台海的绮丽壮观,体悟人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思想内容丰富,许多课文都包含对学生人格训练或品德陶冶的因素,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以上所举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智能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完美境界。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语文教材挖掘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中寻找口语训练的契机研究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