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庆娟
[摘要]没有快乐的教师,就没有快乐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等中分享快乐;在创设情境中感受快乐;在互动探索中发现快乐;在边玩边学中享受快乐;在生活中实践快乐。
[关键词]数学;平等;快乐
在数学家眼里“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数学在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一直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学也乏味,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满怀信心地投入学习中去,使他们真正在数学课堂上快乐起来呢?
1在平等中分享快乐
“没有快乐的教师,就没有快乐的学生”,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授课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学生在聆听中分享教师的情感,教师在聆听中感受学生的心跳,沟通学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师生应该是学生式的教师与教师式的学生,往往给孩子们掌声最多的是教师自己,因为平等,我们学会分享,分享数学课堂生命中每一分每一秒,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交流的快乐、成长的快乐、爱与被爱的快乐,使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合作交流的伙伴关系、解决难题的探究关系。
2在创设情境中感受快乐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每节课的引入部分相当重要。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七节“有趣的七巧板”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因为这节课是一节活动课,重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培养创造、创新精神,所以本课先以丰富的图案引出课题,让学生观察一组用七巧板拼出的图案,并让学生给这些图案各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见下图)。
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己强烈地想拥有一副这样的七巧板。
3在互动探索中发现快乐
著名的德国教育家第恩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传授真理,好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品质,使他们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4在边玩边学中享受快乐
中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如果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那么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将不再是一种负担。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精神愉快,事半功倍。
例如,八年级下册“可能性大小”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数学课,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产生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抛硬币、摸彩球、转转盘这三个参与性较强的主题活动,并以“猜一猜”为三项活动的契入点,学生们在有趣的猜测活动中首先对活动本身产生了兴趣,又在实践中经历了证实猜测的过程,使孩子们真正“快乐地享受数学”。
5在生活中实践快乐
现实生活、自然现象赋予生命能量,也赋予数学“活力”,为了让数学贴近生活,我让学生试着编写数学诗、画数学画、唱数学歌、跳数学舞、讲数学故事,特别是用讲故事的方式亲近数学是推动同学们更好地认识、理解和喜爱数学的有效方式,同学们把平时从图书馆、网络上了解到的中外数学史中的有趣故事(如算盘的由来)迫不及待地告诉大家,同学们讲得最多也最爱听的是数学家们童年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如陈景润在童年痴读数学书,华罗庚从学徒成为数学家的经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高斯从顽童成长为“数学王子”的精彩片段……孩子们对数学家崇拜得五体投地,数学家的人生成长轨迹,给孩子们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进而产生了亲近数学、走向成功的渴望与动力。
让数学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活动,不断丰富我们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这是我们数学课堂快乐起来的真正源泉,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快乐在哪里?快乐就在我们的课堂里,快乐在哪里?快乐就在学生的笑容里,快乐在哪里?快乐就在教师舒畅的心情里!
[参考文献]
[1]李群花,谈谈如何活跃数学课堂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1997(10).
[2]刘北荣,让数学课堂精彩起来[J].小学教学设计,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