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2009-01-16 08:15张诗华
职教论坛 2009年35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开发问题

摘 要:针对现行高职教材多数以学科体系编写,没有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合,重理论讲授轻技能训练以及存在的统编性和滞后性,失去了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等问题,提出高职校本教材开发要体现职业性、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适应性、科学性、思想性等对策,使高职校本教材更贴近实际需要。

关键词:校本教材;开发;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张诗华(1955-),男,江苏如皋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材管理、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5-0026-03

高职校本教材是教材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坚持依靠本校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出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的本校专业特色的教材,打造特色毕业生,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高职校本教材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模式落后。高职教材多以传统的学科体系编写,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缺乏衔接。虽然冠以高职教材之名,但讲解理论的篇幅过多,实践性内容安排过少,技能训练得不到保证。这样的编写组合,学生难以在学科知识与所要从事的职业之间建立联系,难以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也就难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1]。

2.统编弊端。高职教材的“统编性”,难以满足院校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由于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地域性、不平衡性,行业的不同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传统、办学特色对教材的需求也就不同。完全照搬“统编”,就会降低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

3.周期较长。高职专业教材修订周期比较长。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规划教材由于受修订周期影响,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将新技术,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

4.适应性差。高职教材内容缺乏弹性,适应性不强。高职教育针对不同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不尽相同。有职业岗位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等。不同能力对相同知识内容掌握深度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同。比如物流设备专业开设的“工程机械基础”这门课,授课总时数不到一百。它包含“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机械材料工艺学”、“热工基础”四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至少要选用四本书作为这门课的教材。而其中的任何一本,课堂上用得上的内容都不到一半,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如不选用教材,就只能靠抄笔记来弥补。占用了较多的讲解和练习时间,使教学任务无法按计划完成。

5.缺乏衔接。高职教材内容未融入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双证制”其实质是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目前大多数高职教材的编写还没有融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的内容,自成体系,缺乏相互衔接,使课程设置重复,不仅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学院的教学资源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开发高职校本教材,突出本校的优势,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1.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已迈向知识型和创新型社会。新的职业不断涌现;职业岗位工作内容不断更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行业种类繁多;各地区、各行业、各学校需求各不相同。虽然现今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只是一种普遍导引性的材料,因此高职校本教材开发迫在眉睫[2]。

2.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劳动力市场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就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工作岗位要求的变化,调整课程内容,培养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劳动者。校本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也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开发校本教材正是顺应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和市场对人才要求变化的需要。

3.适应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面前,高职院校只有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创立和突出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校本资源,紧扣市场经济发展的脉搏,开发校本教材,打造有特色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向社会和行业输送有特色的实用型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1.高职校本教材要体现职业性。“校企合作、联合开发”是高职校本教材突出行业和职业特点的主要途径[3]。合作开发即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共同参与教材编写计划的制订、确定教材内容和编写模式以及教材编写。

2.高职校本教材要体现针对性。高职校本教材内容的确定,是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培养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需要确定的。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用人单位需求,更具有针对性。

3.高职校本教材要体现灵活性。在高职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既要对学校已有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校本教材的亮点与特色,又要关注未来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特有的灵活性,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经验、新的要求,加以修订,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代性的内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4.高职校本教材要体现实用性。高职校本教材的编写要改变传统的按学科体系编排的模式,讲究实用性。建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4]。{1}以项目为载体,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项目化分解,将知识均匀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形成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一系列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知识;{2}以实践为主体,在编写项目时,应以实践为主体,将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践中,这样的教材虽然知识体系不连贯,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系统的;{3}以实用为宗旨,理论与实践在实际教学中的比例要适度。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遵循“必须”和“够用”原则。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理念。实践教学时数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具体视不同的专业而定。

5.高职校本教材要体现岗位适应性。将具体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功能模块,再对各功能模块细分,得到这些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要素。在此基础上再按级整合,就形成了基础理论模块、专业基础理论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每一模块均辅以必要的技能训练,注意职业技能的培养。

6.高职校本教材要体现科学性。教材项目内容的编排应以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为前提,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呈现方式。以知识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灵活多样,多引入现实生活和生产一线鲜活的案例;把现场变成课堂,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积极实践。

7.高职校本教材要体现思想性。现代社会对于职业能力的理解,除了基本的职业技能外,更加重视从业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5]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材在设计中以适当方式呈现出来。

四、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施对策

高职校本教材开发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只有依靠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正确实施立项审批、实施编写、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实际试用和质量评价五项对策,协调彼此的关系,才能优质、高效率地开发出既符合企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又体现本院专业特色建设的校本教材。

1.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教学资源。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要使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能[6]。要鼓励和支持他们深入企业一线调研;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资格证书;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教材的研究与开发,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倾注在编写讲义、实验、实习报告或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指导书上。及时将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则引入课堂,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网络教材、实验实习的录像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更好为教学服务。

2.把好立项审批关,减少盲目重复投资。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严格按照教材编写立项审批程序办理。对计划立项的教材,要对编写的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要阐明本教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写的内容、体系及特色等,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对立项要求修订的教材,要先声明现有教材使用的届数及效果、问题所在,本次修订对原教材存在的问题如何纠正,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弥补,确保新编教材的质量和经过修订教材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校本教材的特色得到充分展示。

3.实行主编负责制,确保统一步调。主编要求由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老师等担任。主编负责做好教材编写的全面规划,综合考虑所编课程的内容设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交叉等问题,对所有参编人员要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如何编写教材的理解一致,编写方法相同,增强教材的逻辑性,减少整合与修改的工作量,为教材早日投入使用争取时间。

4.抓好中间检查和结题验收环节。为确保教材按期完成,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由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人员对教材编写过程进行中间检查,主要内容:第一,编写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第二,对编写大纲执行情况。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在完成编写任务后,主编申请结项。由教学工作委员会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参加验收。对教材是否符合编写大纲的要求、编写的特色是否得到体现、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等进行认真审核。对没有按大纲编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教材坚决不予通过验收。严肃教材规划管理制度,对未通过验收或未立项、擅自组织的教材不予承认,不允许流入课堂。

5.建立校本教材评价制度。高职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7],成功与否只有通过试用才能知晓。在使用一个周期后,可由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人员对使用情况进行校企联合评价。(1)通过对使用过的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2)约请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代表以及使用过的老师进行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教学工作委员会综合各方面意见,写出书面评语,一方面作为资料保存;另一方面作为高职校本教材选用、评优以及修订的依据。使教材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

高职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紧跟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节拍,将行业发展的新要求、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充实到高职校本教材中,才能使高职校本教材充满生机,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适应性,更贴近高职教育的实际;才能在培养适应行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5]陆国红.高职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设计[J].科技文汇,2008(07).

[2][6]杨成.高职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EB/OL].http://www.govyi.com/lunwen/2008/200811/271249.shtml2008-11-19.

[3]余祖文.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132-133.

[4]李玉芳.试论“知行融通”型高职教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27):128

[7]梁伟娥,徐春静.高等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刍议[J].商业经济,2008(10):115-117

责任编辑夏焕堂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开发问题
基于企业需求的职业学校加工中心校本教材开发的探讨
对流动儿童竖笛校本教材内容选择的思考
开发咏春拳校本课程,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五年一贯制大专阶段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研究开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