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训体系对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作用

2009-01-16 08:15张舜德
职教论坛 2009年35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

张舜德 色 莫

摘 要: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紧抓实训体系建设这一纲,据此带动教材、课程、考核方式等改革一系列的目,才能使受教育者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上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要求。实训体系是与培养专业岗位技能群的集约反映,它应该使受教育者所学所知所会能够应对岗位的所需所求,又由于它是职业岗位群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具体化和细节化,对办学方向和就业率的影响力至关重要。高职专业的改革应该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教学以技能为主,课程以实训为先,理论以够用为度,实践以能力为范,教材以应用为重,育人以素质为先的路线推进,重点要放在实训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上。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职业能力;实训体系;实训链条

作者简介:张舜德(1965-),男,博士(后),宁波大红鹰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及先进制造技术。

基金项目: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051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35-0021-03

一、引言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岗位群和产业集群办学,是职业教育近年来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新中国教育史上,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没有系统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应用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从理念和方法都有了质的突破。目前,高等教育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高校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人数也在不断地扩大,另一方面企业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急需反思的问题很多,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能做到的就是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做一些力所能及、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为扭转现行局面添砖加瓦。

造成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学校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与现实的企业需要存在着一定差距甚至脱节的现象,毕业的学生,即便是专业对口,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才可以胜任企业的工作。因此,很多企业更愿意使用具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如何缩小乃至消除这一差距,是各高校都在思考、都在探索的课题。多数人的共识认为,提高教学质量是应对这一难题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当然,这里的“教学质量”含义不同于以往的狭义的认识,机质量反映在学生每次考试的平均分数上。教学质量应该体现在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上。在岗位上,面临专业问题如何分析、如何解决,面临非专业问题如何处理;受教育者所学所知所会是否能够应对岗位的所需所求,是一个新的教育质量标准。这一问题尤其对高职类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关系重大。大课时、大比例和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是保障这种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具体到高等职业教育,实训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训与实验不光是名词上的不同,而是观念上的不同。实验是用于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是否存在或成立,面向的是纯粹的知识;而实训是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手段,面向的是应用。

实训体系构建和实施是高职教学质量工程的关键。我院从建院之初就在教学体系上努力摒弃传统的观念,努力摆脱本科和普通大专教育的模式,建立起创新性的、一体化的适合于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培养计划上根据行业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来细分职业能力,再根据职业能力划分能力单元和相应的支撑知识点,从而将能力单元和知识点交来构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上,体现了够用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岗位技能与企业、行业岗位要求零差距。客观上学校里的教学成为了企事业单位岗前全面培训的场所。

二、高职实训体系的构建

以我院的网络技术类专业为例,该系以培养网络构建技术人才、网络管理技术人才、网络安全技术人才为主,同时也培养网络应用人才。人才培养的最佳方式不谓乎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实践紧紧贴近岗位需求,引伸出一条由岗位能力分解出职业技能,由职业技能来设置课程,由技能需求来设计实训项目的实训链条。实训和授课的内容,从选材、萃取、组织、加工,由点到面的构建都围绕职业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进行(见图1-1)。实训的项目来源于企业案例,经过剖析整理升华,又高于企业案例,成为通用性较强的仿真项目,并且汇集成库。加上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个体系又以树型分解为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毕业综合实训、课程实训、单元实训和章节实训在教学中运行。下面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进行阐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是网络构建技术人才(不是网络高级工程师),网络构建技术人才是中小规模企业和公司所必需的,因为这些单位的出路是在管理的信息化和产品的高科技化,而实现的条件离不开计算机网络。这一类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概要地分解,由这样几部分组成:

*具备网络技术方面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技术资料中网络构建需求和网络拓扑图的结构、含义、用途和实现方法能够达到正确地理解,并能够按照要求实施;

*对中小规模网络的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配置技能基本掌握,一般设备软故障可以排除;

*组网技术基本熟练。了解楼宇布线;室内布线和主机连网方法熟练掌握;IP地址规划等技能熟练。一般网络不通的故障可以分析、排除;

*掌握一般服务器配置和维护技能。常用服务器(如Web、FTP、DNS等)的配置和管理;常见故障可以排除;SQL Server数据库的维护以及ASP动态网页的制作应该掌握。

能够使学生掌握这些职业技能,在相关岗位上发挥其职业能力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开设了支撑培养目标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含楼宇综合布线基础)、《网络构建与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Web程序设计》、《SQLServer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课程;我们筹建了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网络操作系统平台实训室、B/S系统开发实训室等,可以较好地完成上述知识和技能的实验、实训和实习任务;经过教学过程中的章节实训、单元实训和课程实训,学生对职业技能有了基本的实践和体会之后,为学生能够得到初步的实践和探索的经历以及岗位实战的体验,推出了整套的毕业综合实训计划。此计划提供一个能够涵盖中小规模网络的模拟环境,以及能够在这个环境上实现的仿真网络构建项目库。我们对校内的多个实训室进行有机的搭配和整合而构成一个适合岗前演练的校内实训基地,以便在毕业前的综合实训中,学生能够体验和实践岗位事业过程,提高职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准岗位历练。由此可以看到,课程设置和实训体系都是直指岗位群的职业能力。

在整个实训体系中,章节实训、单元实训、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之间的关系:从后往前是职业技能的逐级树型分解细化的过程;从前往后是掌握技能及相关知识的螺旋式逐步提升的过程。

章节实训是依据单元实训所涉及的技能分解而来,当然章节实训的具体内容又是课堂教学中介绍和演示过的小点滴(成套软件的一个最小单位功能、能够独立运行的程序片段、配置服务器步骤中的一个阶段等)汇合而来。单元实训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地实践和巩固,而且是将相对零散的章节实训整合为一个个的小项目,使得片段化的知识和技能集成起来相对系统化。课程实训则是完整的一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大演练。它和该门课程的单元实训关联性较强,是对单元实训的归纳、集约、提升(实例见另文)。综合实训则是多门专业课程的会聚点,它囊括了课程实训中所呈现的所有题目的内涵,是对培养目标中所列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大检验(实例见另文)。也是对掌握本专业能力的综合考核。

实训的过程管理必不可少,实质上是仿效企业开发团队管理的模式,使得被管理的学生能够体验岗位环境,拉近与职业实际的距离。具体的管理措施有:学生考勤;对实训项目认真程度、实施期间投入精力的评价;分配角色后的团队协作能力考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考核方法以教师直接掌控和同学自评、互评为主,有条件的辅以仪器或软件考核(见图1-2)。

对于学生来说,仿真的项目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看到了有什么用途;模拟环境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体会到了岗位的磨练;系统的实训链解决了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这也是网络技术系在培养高职类IT专业人才中摸索出的一整套实训体系为主的培养模式。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确实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更由于它是社会岗位群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具体化和细节化,对办学方向和就业率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对于学生来说,仿真的项目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看到了有什么用途;模拟环境解决了怎么学的问题,体会到了岗位的磨练;系统的实训链解决了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这也是网络技术系在培养高职类IT专业人才中摸索出的一整套实训体系为主的培养模式。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确实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更由于它是社会岗位群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具体化和细节化,对办学方向和就业率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实训条件和环境是保障实训目标达成的关键。实训环境不仅要满足实训体系所要求的条件,而且要办成能够运行仿真项目的企业模拟环境,成为较好的校内实训基地。

对实训体系的实施,由院领导班子紧抓不松才能落实到位、坚持到底;职责到教研室、分工到教师才能行有所果,果有所效。具体地实施措施也关乎实训体系能否真正提升教学质量,避免形式化、表面化的大计。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为了能够培养出合格的社会需求人才,技能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结构上要加大了实训的比例,普遍应在1:1~1:3间,有部分课程干脆在实训室内上课,边讲边练较为合适。课程改革体现在强化实训上,同时在改变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上要下相当大的功夫:

*课程体系上贯穿了章节实训、单元实训、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的链条;

*教材建设突出了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环节紧追行业前沿,不求全而求精的理念;

*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为课题;

*实训室的建设可以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补充;也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铺垫。我院的很大一批专业核心课逐步地转移到了实训室和实训中心进行教学。

*分层次教学,分方向培养。这是以学生能力和兴趣划分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学生资质,人人成材的举措;

*课程内或课程外加入了职业认证考试,使得学生修完课程的同时可以拿到相应职业技能的证书,为将来持证上岗奠定了基础;

*实训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实训的项目库、任务书、报告书、指导书以及评价体系渐趋完善。

三、结束语

总体来讲,我们从多年来高职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体会是: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决定了我院专业的设置和改革的方向;而专业的确定又决定了课程的划分和配置;学生的层次和基础决定了课程建设中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目标;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高职应该坚持的办学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S].2004.

[2]郭俊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陕西教育(教学),2005(10).

[3]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S].教高〔2008〕5号.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16号.

责任编辑夏焕堂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