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雷
摘要: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呢?作者认为主要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关键词:数学情境;创设;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科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炼出的规律,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以及学习发现这些规律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若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相当于把学生的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一些教育家早就提出:“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所以,我们教师若用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创设教学情境,取代、改编教材的例题,就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
那么,具体来说,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我们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呢?本人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贴近生活实际是新课改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体会生活,是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实物(或挂图)创设情境,增加了数学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缩短了达到教学目标的时间。
例如,在讲解矩阵与变换中的切变变换时,借助于学生的作业本这一道具,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切边的定义并知道了切边变换中面积不变的这一重要条件。
二、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中科院研究员研究所研究院张梅玲老师讲到:“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又如在讲随机事件的概率时,之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硬币,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抛掷硬币若干次,观察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进而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概念、定理、定律等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往往教师不易讲解透彻,学生也不易理解深刻。对于这样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板块,我们教师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往往会出现死记硬背、概念混乱、错误叠出等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课本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创设简单易懂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三、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在讲解正弦定理时,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研究三角形解的个数,我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了几根纸带,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抛出问题:“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成的图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只要给出三条线段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呢?如果能构成三角形,则是否是唯一的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己动手拼接、尝试。最后三角形解的个数与角和边的关系是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概括而来的,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四、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通过先进媒体的辅助使用,学生兴趣盎然,尝到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学学习、应用和探索的甜头。
五、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我们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精心设计,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立足社会需求,模拟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理解生活中数学现象的美妙,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教学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宝贵礼物”,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又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