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文化素质不高、文化发展不平衡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抓紧农村和谐群众文化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农村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6-0129-0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的必要性
(一)文化全球化的挑战要求构建和谐群众文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影响,农村的文化建设面临着严重挑战。要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互相激荡,互相包容,并且不为外界腐朽糟粕的文化所侵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要抓住这个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的大好机遇,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打造和构建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群众文化。
(二)我国农村文化工作现状迫切要求构建和谐群众文化
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初步形成县、乡(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但发展还不平衡。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虽然比较重视,但也有一些地方认识不够到位,同时有些地方特别是贫困山区农民的文化生活相对贫瘠。在农村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协调广大农村各利益群体的关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谐群众文化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需要协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存在着诸多利益群体,如何协调好这些利益群体的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败,关系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成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社会形成一股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要求构建农村和谐群众文化
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持续进步,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在不断增长。现在,农村的文化生活质量是大大提高了。露天电影农村仍然在放映,家家安装了有线电视,许多家庭已经配备了DVD,少部分家庭还用上了电脑,即使这样,农民仍然觉得生活有些单调无聊,他们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新农村和谐群众文化发展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文化建设观念不到位
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设施建设,轻活动开展;重短期效应,轻长远利益,致使文化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够。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其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
(二)文化发展不平衡
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济的差异造成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文化设施齐全,文化团队比较健全,文化活动比较丰富。个别经济相对落后村(社区),群众文化生活还比较贫乏。与城市比,文化发展方式和文化活动形式依旧单调。因此,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方式和内容都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机构主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文化馆站是现有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的职能机构,担负着组织城乡广大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辅导基层文化的重任,应在群众文化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从现有状况来看,专业人员老化和缺乏、文化设施和设备简陋,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文化经费紧张等因素,导致了文化馆站对群众文化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大部分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业务知识匮乏,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上力不从心,造成基层组织开展活动的档次难以提高。由于政府投入力度不够,编制问题的制约,缺乏保障基层文化持续稳定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基层很难引进优秀专业人才。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群众文化的发展路径探讨
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朝着构建和谐农村的方向努力,以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为目的,发展一个具有成熟的文化理念和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发挥有效的政府职能
构建新型、健康的新农村群众文化,需要政府作为坚强后盾。通过政府搭建基础平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通过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发展滞后的状况。通过扶持民间文化市场主体,形成国家主导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型服务体系,满足农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二)建设农村群众文化设施支持体系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推动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和阵地的配套建设,构建县以下面向农村基层的文化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设施体系。
(三)健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首先,拉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建设综合性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村落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纳入村舍整体规划之中,并建立相应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次,统筹协调城市群众文化和农村群众文化,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实行城市带动战略,以大城市辐射带动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建立城乡互动、互利双赢、协调发展的统筹机制。最后,提供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制度和组织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保证。
(四)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首先,促进“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始终坚持“文化下乡”政策不改变,满足农村老中青年群体的文化需求。其次,扶持农村具有公益色彩的民间文化的成长。一方面,支持和鼓励农村民间文化组织开展农村公益和准公益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奖励地方为保护优秀民间文化而进行的文化保护、开发和研究项目。最后,培育农村群众文化主体。除了加大文化投入,更重要的还要发挥农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罗荷香.试论新农村和谐文化的构建[J].求实,2009,(1).
[2]余方镇.新农村面临的文化困惑与建设策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6,(4).
作者简介:张世潮,男,重庆市奉节县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