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义务(国民)教育经费问题浅析

2009-01-12 08:42
科教导刊 2009年17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保障成效

张 静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江西省的义务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本文拟从历史角度探究江西在教育经费筹集、增高、保障各方面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以为现实借鉴。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义务教育 增高 保障 成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1 南京国民政府以前江西教育经费概况

北洋政府时期,因民国初创,财政困难,教育经费短少,难敷应用。后又因军阀混战,教育经费常被挪用或拖欠。教育经费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来源。有数据表明:1921年至1926年,省教育经费总数分别为:628500元、635400元、764000元、814000元、1252752元、1332752元。而各级学校由于教育经费无法保障,罢课,罢教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本省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义务(国民)教育经费概况

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义务(国民)教育经费得到保障及增高。首先,l927年,省教育厅长陈礼江向省府力争教育经费独立,省府遂确定每年以江西盐附税2000000元为省教育经费专款(这一年省教育经费总数为2149448元),直到1935年,并无增加。自1936年起,省库开始增拨省教育经费,每年均在500000元左右。

其次,中央及省县三级经费拨付体系的建立给教育经费提供保证。省教育经费由省库拨给。而县教育经费在1934年以前由县教育局或财政委员会主管其收支并无确定预算。具体来源有:丁漕附税(以其全数70%充教育经费)、地方学款学产(宾兴、采芹、书院筹款)、多种附捐和木捐、糖捐、迷信捐等。中央及省库亦不再予以补助。1935年始,各县教育经费列入各县地方岁出预算,在预算费内开支。并相应规定:从本年度起,田赋地方附加项下:教育、建设、自治、企生共占30%,其中教育经费至少应占35%;各县未达到此成数者应予以增拨屠宰附加、契税附加、牙当附加。赣南出产钨砂县份应于钨、锡砂地方附加项下划拨20-35%充作教育经费。见右表1。

再有,省府相关部门出台各种政策、法令宽筹教育经费。1935年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要在10年期限内普及义务教育。国民政府行政院订定《各县市筹集义务经费暂行办法大纲》,据此大纲,江西省政府订定《江西省各县筹集义务教育经费实施办法》,对筹款范围作了界定。归纳起来有3项:(1)公学款产祀产祠产庙产;(2)热心公益人士乐捐;(3)依照人民富力之分担。1936年3月,省务会议通过《江西省各县清查地方公款公产暂行办法》。不久,省财政、教育两厅又草定《江西省按照人民富力分担义务教育经费实施办法》,其中规定“各县人民富力以户为单位依下列各项标准估计之:(1)田亩之收获额;(2)特产收获额(已估列富力之田亩,其特产品除外)。(3)商业之营业收入额;(4)房铺之租金额。”1941年始,各县实行自治财政制度,教育经费由县统收统支。见右表2。

另外,学费收入也是教育经费组成的一部分。省教育经费除由省财政支给外,还有少量学费收入。1932年颁布的《修正江西省中等以上学校征收学生费用规程》规定:省立专科学校学生,每学期每生缴学费7元,初中生缴5元,女校学生学费按前项各类标准减半收取;其他如职业学校学生、师范生等均免收学费。

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江西省义务(国民)教育成效

由于各种筹集和保障教育经费的措施良好施行,江西义务(国民)教育发展成绩显著。据《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记录:“根据该省教育厅义务教育推行概况统计,历年设置学校数:二十三年度共8,641校,二十四年度共14,448校,二十五年度共17,374校,二十六年度共17,938校,二十七年度共18,453校,二十八年度照教育部统计共25,190校。历年在校儿童数,二十四年度共共767,671人,二十五年度共846,751人,二十六年度共799,967人,二十七年度共821,656人,二十八年照教育部统计,共838,101人。历年教职员人数:二十四年度共21,239名,二十五年度共22,441名,二十六年度共23,698名,二十七年度共24,040名,二十八年度照教育部统计共29,006名,历年岁出教育经费数:照教育部统计,二十四年度共4293,933元,二十五年度共5684,216元,二十六年度共5,702,124元,二十七年度共4,438,650元,二十八年度共5,263,973元。

参考文献

[1] 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教育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2] 民国教育部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保障成效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