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误区及对策

2008-12-24 05:48陈小丽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学困生成员

陈小丽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操作,更有学生之间互动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闹,实质上收效甚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四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误区一:形式上似合作而非真正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意味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关键是组员之间怎样合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关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合作时机的选择、合作时间的控制、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训练等,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对策:首先,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而不能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表演(表演给听课者看)。其次,合作学习要选准切入点,要建立在个体产生合作需要的基础上,在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不得其解时,合作才有价值,不应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第三,小组合作学习要能让每位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交流前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多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性化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在合作中要留足交流的时间,让每位成员都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合作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第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明白合作的意义和个体的责任。同时还要加强合作技能训练,如听的训练、说的训练、问的训练、辨的训练,提高学生合作的技能。

误区二:优等生是小组活动的权威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表现的机会,但是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优等生是权威。在小组里,优等生什么都说了算,中等生或学困生依赖严重,对优等生言听计从。优等生在小组中往往扮演了一种下达任务或帮助的角色。在小组活动中,学困生大多受优等生的操纵,都是按照优等生的要求去做,可以不通过独立思考就可能直接从优等生那里获得信息。在小组活动中优等生动手次数多,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这样优等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而学困生可能还停留在人云亦云、似懂非懂的状态中,情况可能比教师讲授还要糟糕。产生优等生操纵小组活动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怕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学困生发言;教师只关心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的想法就是其小组的想法;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分组随意,同质和异质成员搭配不合理,组内的分工不明确,配合不默契;教师对优等生合作精神培养不够,优等生总想包揽全部,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不给小组其他成员留有机会等。

对策:首先要合理组建小组。目前,课堂中教师组建合作小组往往带有随意性,同桌组合,前后4人组合,不考虑学生的特点,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特长。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时,首先,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活动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查,力求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每个成员表现自己的特长,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分好的小组在一段时间内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段时间后,组际间成员适当调整,扩大合作的面。第二,组内要进行合理分工。每组应设立组长、主持人、汇总人、发言人各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各种关系和小组纪律,每周小组内成员的岗位轮换一次,确保每位成员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锻炼,如某个成员在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时遇到困难,其他成员不要包办代替,而应该共同出谋划策,指导和帮助其完成任务。第三,要建立合作规则。建立一些小组合作的规则,可以使小组合作有序进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合作的成效。如交流前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优等生后发表意见;别人发表意见时要尊重对方,注意倾听;要敢于质疑,敢于争辩。第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理解、尊重、互助、分享,这样才能使小组不再是优生的小组,而是大家的小组,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误区三:合作频繁,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可能限制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等。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分别安排了如下几次小组合作学习:⑴在小组里交流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一些圆形物体。⑵小组合作画圆,交流画圆方法。⑶操作中认识圆心和半径。⑷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相等吗?整个一堂课,学生几乎都在合作学习。这堂课合作交流的次数多了,课程匆匆收场,学生们没有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其知识是很不扎实的。

对策: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合理把握合作的度。教学内容有的适于合作交流,有的适于自主探索,有的适于教师讲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实际需要安排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合作之后,要让学生独立反思学习过程,取长补短。

误区四:放任自流,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之后,有的自己走上讲台浏览教案,准备下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或者在小组间漫无目的地来回走一走;还有的会什么事都不做,站在讲台上环视四周,等待小组合作结束。这样就有可能将合作学习引向另一极端——放任自流。

事实上,学生的小组合作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一些疑惑,如果教师不及时予以引导,放任自流,就会使学生陷入困惑,似懂非懂。例如,教学“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时,教师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探究方法:有的用直尺量;有的会用圆规量;有的通过把圆对折来探索……也可能有个别学生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如用直尺量,可能会因为测量的误差,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就要引导学生比较测量出来的数字的特点,指出测量时会出现一些小误差,从而找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而对于那些束手无策的学生,更加要悉心引导。

对策:不管哪种教学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小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而且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协调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合作的情境,把学生引向合作。其次,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以及学习合作的技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局外人,应当走到学生中去,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要对他们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当学生探索未果或存有疑惑而百思不解的时候,教师就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正面传授合作的技能,对问题进行点拨;也可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去,在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或解决问题的策略,供小组讨论、探索。第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思维的空间大了,在探索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思路和办法。对此,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阐述和辩论,也不要急于用课本上规范的语言和要求束缚学生,要给其反思、完善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逐步完善自身认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庆余小学)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学困生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