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家
[摘 要] 带着一满荷包问题走进教堂的课算好课,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 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一个便于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是好教案;一 个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案是好教案;常问的学生是好学生,爱问、会问的学生 是更好的学生,问得很深刻、很奇特,更可能是杰出人才的未来之星。
[关键词]教师;教学;教案
ぃ壑型挤掷嗪牛軬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5-0110-03
一位教师连续讲两节课未喝水,中间休息时也未喝。一次一次都这样,学生问:“老师,你 上课不喝水?平常喝吗?”老师答:“平时?我几乎不停地喝水,一小时至少一次。”学生 更奇怪了,“那为什么上课不喝?”“总不记得喝了。”老师又答。
其实,上课前这位老师有时也带上了水,可是仍未曾喝过。他确实没顾得过来,他随时在思 考着。平时伏案工作不也思考吗?可是,课堂上的观察和思考更多,更紧迫,更需灵机应变 。
问题确实是很多的。起码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听懂了吗?优秀的教师一般不会对学生问道: “你们听懂了吗?”而常常这样问:“我讲清楚了吗?”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学生可能 作如下回答:“你讲清楚了没有,我不知道,但我没有弄懂。”
即使学生未回答是否听懂了,只要看到学生凝重的面孔,老师就得立即思考:学生的问题可 能在哪里呢?我如何换一种说法或讲授法?若弄不清楚他们的困扰之所在,是否再补充询问 一些问题呢?是否还需要补充一些案例来说明?或者旁敲侧击地围绕主要问题再附几个相对 具体、相对浅显的局部性问题,以便迅速弄清楚学生的困难之所在,同时进入解答或释疑的 过程。
学生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对概念还是在对命题的理解上?是命题本身还是在命题的论证上?论 证之时,又在哪个环节上特别困难?其实,有时是逻辑上的混淆,有时是思维定势上的障碍 ,有时是前提性知识的不足,究竟属哪一类问题呢?显然,教师需十分及时地思考当堂所面 临的情况。
一堂好课应少不了让学生提问,还要设法引导学生发问。如何引导呢?是径直由自己发问还 是诱导学生提问?还是直接地请学生就一要点提问呢?还是任凭学生随意询问?教学有方 法,教学无┒ㄊ健*
实际上,只有让学生既处在集中思维又很放松的状态下,才会有问题出来。若想学生集中思 维,除了讲课本身的吸引力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所以,老师只能苛求自己。
引导学生围绕而不远离一个主题,却又有富于弹性的空间,这样,既有效又可使他们有更自 由的问和答。越是自由的状态,越容易涌现出问题来,越能获得最佳效果。
一旦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必及时应对;若遇到学生问题本身不够清晰时,还需及时设 法让学生自己把问题明朗起来,以便有的放矢地给予回答,或不直接予以回答而首 先 将学生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简单的问题,而后仍引导学生自解自答,最后组合为相对完整的答 案,这个过程更好。这叫做思考着的回答。
经常面对学生的问题时,会有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想法出现,有些是自己未预想到的问题, 有些是自己还要想一想才能回答的问题,有的还可能是自己一时答不上来的。这都是非常好 的现象,会促使老师更积极地思维和应对。
有人说,教学是对话,是交流,是理解。这种说法实在是不错。交流,对话,必然是双方的 ;学生参与这一方常常更困难,可是,一旦他们参与,他们对知识、语言、概念的把握质量 会大大不同。所以,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看着、听着,而是让学生思考着,教师思考 着地教,学生才更可能思考着地学。
欲使学生思考着地学,教师需有更多的思考。教学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不仅是将 知识展现 给学生,而且是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思考状态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在学知识, 也是在学思维。
教学生如何去思考的办法,就是教师设法将自己的思考方式(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不同途 径自然地表露出来。这样,就便于学生看到,问题不仅是可以这样回答的,而且是可以这样 思考的。
思维的方式,思考的途径常常就是发问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没有询问、求问的过程,就没 有有效的思维过程,也就没有学习深入的过程。
比如,大家都说要学会关心。可是,有多少人曾问过:关心为何需要学习?关心需 要学些什 么?学起来会有哪些困难?大约要经过一些什么样的学习经历才可能学会关心?怎样才算学 会关心了?这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学习的质量也高得多。
又比如,大家都说以人为本,可是,有多少人曾问过:为何要以人为本呢?人是本,什么是 末?人曾经是本吗?本末倒置过吗?若未曾倒置,何以现在强调要以人为本?做到哪几点, 才算基本上做到了以人为本呢?这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就有可能真正理解了。
自然科学也如此。例如说力等于质量乘加速度。那么,匀速运动(此时加速度为零)为何也 很有力呢?甚至,速度在慢慢降下来的时候(此时加速度为负数)为何也有力呢?力等于质 量与加速度之积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100公斤的棉花与100公斤的铁块又以同样的速度 运行,产生的力会是一样的吗?这么一问,思维就深入得多了,就可能达到真懂了。
学问,学问,作为过程就是学习询问;作为结果就是获得学问,通过学习询问而获得真正的 学问。不耻下问,才能荣于学问,享于学问。
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思考着的教师,引导着学生思考;做过学问的教师引导学生学问。 所以,忘记了喝水的教师是很正常的现象。善于调节的教师,中间记起来要喝喝水,也是很 正常的。是否喝水?答案不一;是否思考?答案唯一。
由此,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想想怎样才算一位好教师?这里当然不是全面地讨论这个问题, 比如说,教师应当人格高、态度好、责任心强等等,这些就不在此处讨论之列了。
从本文的角度看,一个好教师应当是思考过成千上万个问题的人,应当是善于寻问与思考的 人,还应当是善于引导他人思考和寻问的人。这样也就列出了三个条件。
怎样才算一堂好课?与上述三条相平行,也可以有三条:教师带着一满荷包问题走进教堂的 课算好课,教师将问题穿插于全过程的课算好课,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问的课算好课 。当然,若教师被问倒了,那就达到了一个最高境界。
怎样的教案算好教案?只抄写下了教科书的内容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只有结论而无问题的教 案不是好教案;只有问题而无如何引导学生的方案、途径的教案不是好教案;一切都预设好 ,而没有对“可能”的新意诱发作准备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在教学的实际运行中需过分去 依赖的教 案不是好教案。认真准备的教案是为了课堂上无需教案。“人能够达到的境界,这在本质上 是不可计划的”[1]。一堂课可能达到的效果,最好是出乎预料的。一个好的教案 是便于 在课堂上让自己自由畅想的教案;一个好的教案是让人回头来看时多少觉得可笑的教案。
怎样的学生算好学生?品德好,修养好,这当然是前提。就本文的角度讲,可以说,常问的 学生是好学生,爱问、会问的学生是更好的学生,问得很深刻、很奇特,更可能是杰出人才 的未来之星。
教师和学生一起无止境地追问,这就是教学,就是优秀的教育。
思考着的教学是全身心的投入,它常常忘了教学以外的事;思考着的教学是课堂上 不断产生 的创意,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凝固文字;思考着的教学是与学生最大限度的融合,而不是一个 人的独白;思考着的教学是一杯正在酿浓的美酒,课后才顾得上细细品尝。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91.36.
(责任编辑 黄建新)
University Classroom: the Thinking TeachingおZHANG Jia(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5, China)Abstract: A teaching full of questions is a good teaching, and so are the teachi ngs which spice the whole teaching course with questions and continuously guidethe students to think and question.A teaching plan which can think freely by o neself is a good teaching plan, and so is a teaching plan which is a little funn y after teaching. A student who likes to question is a good student, and the stu dents who like to question and be able to question are better students. But thestudent whose questions are deeper and stranger is more likely to be the outstan ding star in the future.
Key words:teacher; teaching; teaching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