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陕新
当前进行的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正在朝着推进新课程改革方向发展,基于实现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也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更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教育的工具.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还是靠经验或直觉在开展在整合,在学科应用上还仅是利用信息技术的浅层优势.大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应用.笔者从教学资源和不同信息化环境下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方面谈些看法.
一、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基础支撑条件
1.明确教学资源在建设方面的思路.也就是说,要搞清楚依据什么来设计、建设资源,建成什么样的体系框架,建设方法以及如何组织实施等.对于学科资源的建设,首先要对学科内容系统分类,并且对每一类内容系统分析教与学的过程,常规教与学中存在的困难,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解决的困难及可能解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科资源到底建设哪些内容.事实上,物理教学资源相当丰富,从课程资源的功能上分,可分为素材资源和条件资源.如各种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科技图书、视听光盘、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素材性资源.场地、设备、物力、人力、设施和环境等条件性资源.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及互联网等既是素材资源,也是条件性资源.按空间分布的不同,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因此只有树立全面的、正确的物理教学资源意识,切实理解教学资源的内涵,才能寻找合适的途径,较好地开发建设有效的物理课程资源.
2.教学资源的开发、积累和资源共享.虽然物理教师在开发课件上有优势,但还是应以教学为主.教学课件是“立体化教材”的一部分,是教材必不可少的补充.教学课件的开发应是教材出版单位的任务,教材编写者应在编写教材的同时考虑与之相关的教学课件.当前,在教材编写单位还没有开发出足够的立体化教材的情况下,我们一线教师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就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同时要重视优质课件的积累、收集与资源共享,可在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和能制作课件人员共同协商开发教学课件.较为理想的办法是通过课题整合更多的学校资源,通过教育网络联盟建设教学资源库,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同时我们还应大力开发实验室资源.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室是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物理实验的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进行的,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等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实验室设备,优化实验配置,加快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与新教材相配套的物理器材较少,所以既要鼓励物理教师对过去的实验器材进行改造,使之适合新教材的要求,又要鼓励教师用身边的易得简易器材制作实验仪器,丰富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基于信息化环境寻找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
1.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划分.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差距较大.教育信息化环境可从学校局域网络,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区域信息共享及教学支撑环境、家庭学习支撑环境及互联网络等方面对教育信息化环境进行分类.从学校的角度看,经常能够使用的信息化环境是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校园网络.从教师的教学角度看,使用率较高的是多媒体教室.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中,教师要搞清楚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哪些环节可能用到什么样的信息化环境,基于教学需要寻找与不同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
2.探索不同信息化环境下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要寻找与不同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教与学模式,一方面是从学科入手,对学科教学内容按照教与学的规律进行分类,对每一类教学内容系统分析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常规教与学手段存在的困难.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应发挥学科组的团队作用,开展教与学的协作研究,共同探索、系统分析每一类教与学的内容,科学设计出教与学的方案,共同进行教与学的实践.另一方面,系统分析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可能营造的环境,每种环境的优缺点.系统研究每种环境包括传统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下能够解决的教与学困难类型,能够有效支撑的教与学方式,以及每种困难类型都适合在哪些环境中采取何种方式解决,从而形成不同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在实施不同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时,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是教师,还与教师本人的教学理念、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语言艺术、教学的调控以及和学生沟通的能力等有关.因而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深入开展:比较适合的教与学内容,比较适合的教与学形式,能够有效支持的学习步骤,需要的支持条件等.由于多媒体课件大量进入课堂,许多教师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手段改革上.实际上就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关系看,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处主导地位.在进行教与学的过程时,教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明白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何方,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事实上,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和好奇心,教育的培养最终目标是能力、素质,不是知识.知识是能力中所涵盖的规律、方法、概念等.(2)系统研究影响所教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诸如年龄不同,基因不同,信息获取渠道,不同的学习方式等.(3)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如何能够高效率地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使之与学生的生存本能需要或好奇心吻合,从生理学角度,营造有效的信息环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较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