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现代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史学研究现状的思考

2008-10-11 09:01
大舞台 2008年1期
关键词:木卡姆音乐史史学

王 梅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出现两种特点,一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和论文呈快速增长趋势,另一特点是,少数民族音乐史研究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这种现象并不偶然,中国音乐史学考证研究自有文字记载一直都在不断发展。中华民族最大的一支,汉民族自古代就有着高度的文明,音乐史的文献记载、考证和史学研究都相对十分丰富,音乐史学研究也是以汉民族为主干来定位的。在地方音乐史学研究方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无论史料记载还是史学研究方面都较为薄弱,中国的少数民族从地缘上看,大多散居在以中国中部周围的地区,又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巨大,在九十年代前,交通和通讯都比较落后,这些地区的音乐史学研究也出于各种原因没有大规模发展。近现代音乐,中国接受了西方的音乐影响,而在西部地区,影响力最突出的可能来自周边地缘上比较邻近的国家,从历史上看,这种影响似乎从很久远的年代就开始了。尽管当代科技十分进步,传播的途径已经有陆路发展成为空间。但是传统历史赋予的路缘传播仍有强大的传播力。在历史上,文化的影响历经漫长而相互影响的过程,因此,研究地区性近现代、现当代少数民族音乐史学,有些可能是中原音乐艺术文化与外国音乐艺术文化中间的连接部分,应该是有学术价值的。

这种情况到了近代相对开始有所改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当代,对于中国地方少数民族音乐史学的研究开始逐渐受到重视,音乐史学研究中少数民族的史学内容不断增加,不但在许多版本的音乐史中都增加了少数民族音乐史的部分,也出现了专门的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袁炳昌/冯光钰.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1 月版)。《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纪兰慰/邱久荣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1 月版)。《蒙古音乐史》(乌兰杰著内蒙古人民出版1998年出版)等少数民族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学犹如一棵大树,中国地方少数民族音乐史学则如同心萌生的枝丫,正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生长。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越是拥有丰富传统音乐的民族,就对于现当代音乐艺术比较忽略。在新疆地区这种情况最为突出,初看起来,这是对与传统的继承,实际却是对现当代音乐艺术的忽视。因为在少数民族地区,保持传统,与新音乐形式或者从传统音乐演变出来的民族民间音乐都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被多数人接受,即使是少数人为推广创新绞尽脑汁时,保守的群体仍然会想办法来限制音乐的新事物。这种情况也许很长时期都要持续下去,属于社会现象。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大多数的近现代音乐形式都是使用十二木卡姆改编,较早的一些大歌舞,当代的歌剧,以及一些管弦乐曲的主旋律都是采用十二木卡姆音乐或素材,这就使近现代由采用十二木卡姆音乐或素材的音乐和传统的十二木卡姆音乐对立了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两大阵营,一种思潮认为,十二木卡姆是传统的音乐形式,应该完全保持原生态,任何利用它改变、创作的手段都会使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另一种思潮则比较赞成既保持原生态传统,又可以利用传统的十二木卡姆进行改编。这无可厚非的两种意见,却在新疆的史学研究方面产生了另外一种影响,这种争论并非使用史学的态度和史学的观点,由于存在争论,一些答辩会,研讨会和一部分刊物不是以容许争鸣的态度来看待争论,而是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非常谨慎,这样的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很多的研究方向,选择可以避开争议的问题,来研究其他没有争议和目前还没有引发争议的课题。新疆地区近现代史学在新疆的状况就不像古代史部分,对与新疆近现代史部分一知半解的人也远多于了解古代史的人,新疆的古代音乐史学争议问题相对就比较少。

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中央音乐学院为首的少数几所音乐学院,艺术研究所。这种条件,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很难具备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对于音乐史学类研究的文章其内容写成了对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或者有把民族音乐学及其他音乐类别的内容写成了地方音乐史学,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方面的错误定位,由此研究方法上出现了错误,缺少学术规范,而使得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研究的学术价值下降。由于在总体方面,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目前的论文、课题研究成果都非常具有学术性和权威性,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也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对于新的研究课题的选定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在少数民族音乐学,地方性的少数民族音乐史学上寻找新的课题,导致了研究的一种低端热潮的出现,这种现象在一些刊物的增刊内容中表现得比较具体。

就全国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相对而言,研究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文献在总数量上是比较多的,涉及新疆地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已经发表出版的书籍有三十余部,发表在比较有影响的省级刊物论文有四百余篇,此外还有大量的论文发表在一些期刊的增刊上。在少数民族音乐史学方面,音乐史学的研究著作较少,这使得一些以音乐史为论据的论文缺少史料上的证据。地方音乐史学数量上的逐步繁荣,并不能替代质量上的学术价值,地区性的期刊,学报,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尽管也有一些比较优秀的论文,但其它的杂志发表的论文集很多质量较差。

从文献和论著数量方面可以明显显示出对于十二木卡姆的研究要多于其它音乐方面的研究,自五十年代起至今,在全国性刊物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的木卡姆文章一百三十余篇,在很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刊物上发表的研究姆卡姆的论文就有二十余篇,这并不包括杂志增刊的篇数内容。

五十年代:刘烽.《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及收集工作简单介绍》.中国音乐。

六十年代:万桐书.《〈十二木卡姆〉枯木逢春》.新疆日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十二木卡姆”简介》.新疆日报。埃尔酊.《听〈十二木卡姆〉》.人民音乐。等六篇工作报告性文章。七十年代空白,八十年代开始以及快的速度增长。

八十年代:苏克.《国内首届木卡姆研讨会》.中国音乐。万桐书.《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新疆艺术。等论文四十余篇。

九十年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木卡姆研究学会编著.《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新疆人民出版社。买提肉孜·吐尔逊.《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及其音乐结构》.维吾尔木卡姆研究。司马义·铁木尔《哈密木卡姆简论》西域研究。等论文六十余篇。

两千年至今:周吉.《木卡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等论著三十余篇。

在新疆地区,存在一种相对比较单一的研究现象,最为引起学术重视的是对十二木卡姆的研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文章,在史学方面特别是近现代、现当代史学的研究应该说单在数量上就比较薄弱。

另一种在当代出现的维吾尔歌剧形式,代表了维吾尔族当代音乐艺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但是关于这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出现的史学研究文章截至目前却也仍然是空白的。1972年出现维吾尔歌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翻译:铁依甫江、买买提祖农,导演:王成文、刘志一、阿不来提·吾买尔。音乐创作:黑亚斯丁·巴拉提、依斯坎德尔·赛甫拉、则克力·艾力帕它、玉山江·加米、周吉、努尔·买买提。

仅有的报纸评论文章有:《万方乐奏有于阗》作者朝华,以文革时的特有的政治语汇,高度评价维吾尔歌剧《红灯记》,以 “古为今用” 为口号,强调运用十二木卡姆部分曲调为素材加以改革、创新、发展、来设计《红灯记》的歌剧音乐的重要意义。赞扬其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通过创作此剧剧团人员思想水平的提高。

维吾尔族移植歌剧《红灯记》还被拍成了电影,同时奠定了日后维吾尔族歌剧形式的基础,这之后先后出现了维吾尔歌剧、移植歌剧《母与子》《阿曼尼莎汗》等11部。维吾尔歌剧《战斗的历程》1979年,编剧:赛福鼎·艾则孜、陈村。改编:铁衣甫江·衣力龙夫、买买提·塔提力克。导演:王成文。副导演:尼加提·艾克拜尔、木合塔尔。作曲:黑亚斯丁·巴拉提、哈里斯·阿西鲁夫、艾拜都拉·吐尔地、周吉。指挥:罗祥熙、郭志强。

维吾尔古典歌剧《艾里甫与赛乃姆》被誉为维吾尔族的经典歌剧,除新疆歌剧团外,也被哈密文工团等地州市艺术单位改编演出。《艾里甫与赛乃姆》在歌剧团历经了三次改编,1957年编剧:孜亚·赛买地。导演:李纯信。音乐整理:则克力·艾力帕它、玉山江·加米、阿不力孜汗·马木提、吐尔逊·铁衣甫。1979年版,改编:艾力·艾则孜。导演:李纯信、斯拉吉丁·则帕尔、艾买提·吾买尔。音乐整理创作:则克力·艾力帕它、黑亚斯丁·巴拉提、玉山江·加米、阿不力孜汗·马木提。指挥:郭志强、周吉。1992年版改编:艾力.艾则孜。导演:马合木提.阿木提。音乐整理创作:则克力·艾力帕它、黑亚斯丁·巴拉提、玉山江·加米、阿不力孜汗·马木提指挥:艾克木·艾山。

评论文章仅有三篇有:《美的民族,美的戏剧》作者李钦从观众的角度热情洋溢地评论《艾里普与赛乃姆》演出情况。《艺术的民族性与群众性》作者赵寻,认为《艾里普与赛乃姆》歌剧音乐采用了十二木卡姆曲牌,深受观众喜爱。《早春丁香语》作者阿灵·阿仆汉,也是仅仅介绍了《艾里普与赛乃姆》等歌剧、音乐话剧的演出情况。

新疆各地的地州歌舞团和地州市文工团,都演出了一定量的歌剧,有些是与邻近的艺术演出单位联合演出的,一度曾经风靡。仅新疆歌剧团就演出了维吾尔歌剧十余部,维吾尔音乐话剧十一部,但是,这种艺术形式的史学研究却是零。

新疆的音乐史学研究和音乐史学教育一样处于一种比较薄弱的情形下,假如定义新疆的音乐数学研究和音乐史学教育状况都属于空白,未免有些武断,因为还是有不少音乐史学类的研究文章,但是一些重要的音乐部分,歌剧史、声乐史、交响乐史等等,仍然没有史学类的研究文章出现。新疆的音乐史学研究人才同样非常缺乏,地方性的音乐史学并不一定要由职业的音乐史学专家来完成,但是却一定要懂得音乐史学的人士来完成,近现代至今,新疆的音乐史学并不是没什么可写,而是缺少会写的人,这种情况在八十年代对与木卡姆的研究方面得到了证实,因为在刚开始出现对于十二木卡姆研究的探讨时,许多人都并不了解十二木卡姆更谈不上研究,但是,一些研究十二木卡姆的人获得了荣誉,一些人由此改变了学术研究方向,同时也获得了各方面的成功,于是,一窝蜂都写研究十二木卡姆文章的情况就很快出现了,大部分艺术界的人士写研究木卡姆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篇评职称用的论文而已,至于选择题目,正是因为不懂十二木卡姆,因为不懂,没有作大量的研究工作,才会自认为有许多的研究空白。新疆地方性音乐史学研究在一些低端的刊物上已经呈现出同样的迹象,区别只是还缺少一个一窝蜂的成功样板来启动这个潮流。这种情况又好象目前西部经济发展的问题,一方面西部地区的资源相当丰富,另一方面,这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产品却都是低端的,人们没有能力从资源的研究和提炼中获得高价值的产品。

实际上,研究一种学科的人越多越好,区别仅仅是研究的起点和方向,在起点方面,如何着手这个起始点出现时,本身就应该接受比较好的史学知识,之后再选择研究的题目。寻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显得十分紧迫,首先是在研究的方法上,在认识方面,选题,都相当重要。有了当代国内专家的指导和评定,学术研究可以更快地引起学术界的注意,也可以更顺利地走向世界。假如在不能获得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下,建立论文由专家论证这项工作也尤为重要。经过论证的学术论文在论文发表后,有助于其他著作文章引证时不会漏洞百出,以讹传讹,提高学术发展水平。

与一般涉及研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不同的是,音乐史学带有科学的史料研究,是纵深的,研究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来研究整体,同时研究少数民族音乐史、考证音乐史,追溯少数民族音乐的古代起源、发展、变化,传承。不断的研究,有助于中国音乐史学中地方少数民族音乐史学部分的不断充实,学科建设的发展完善,形成越来越丰富研究成果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周青青,郑祖襄,梁茂春,李应华,俞人豪,张前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国当代音乐》.梁茂春著.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第3版

〔3〕《音乐学概论》.2003年版,俞人豪.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4〕《新疆维吾尔乐器》.万桐书编著.新疆: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丝绸之路乐舞艺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中国音乐史纲》.杨荫浏.上海:上海万叶书店,1953年版

〔7〕《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大象出版社,1996年版

〔8〕《伊斯兰音乐史》.岸边成雄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9〕《中央音乐学院院史》.(1950—1990)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院史编辑部

〔10〕《上海音乐学院简史》.(1927—1987) 丁善德主编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1991年版

〔11〕《中国音乐辩论》.梁茂春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2〕《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北京:北京社科出版社,1989年版

〔13〕《西域音乐史》.宋博年,李强著.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中西戏剧交流史》.李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15〕《东方音乐文化》.俞人豪,陈自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6〕《阿拉伯音乐史》 .萨米·哈菲兹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

〔17〕《伊斯兰音乐》.岸边成雄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18〕《哈萨克族文化史》.苏北海.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9〕《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0〕《中西文化交流史》.沈富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1〕《西域史话》.刘维钧著.新疆少年出版社,1982年版

〔22〕《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杜亚雄.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版

〔23〕《从迷人的音乐中感受和声的魅力》.孙维权编著.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24〕《艺苑篇》.李希凡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25〕《中国民族史》 .江应梁著. 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

〔26〕《世界民族音乐概论》.王耀华著.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

〔27〕《新疆简史》.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8〕《西方音乐史》.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版

〔29〕《中国新疆历史与现况》.厉声主编.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0〕《中国音乐通史》.郑祖襄著. 第一篇《中国古代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

〔31〕《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32〕《样板戏的风风雨雨》.戴嘉枋著.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33〕《中国音乐简史》.戴嘉枋著.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3年版

〔34〕《面临挑战的反思》.戴嘉枋著.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

王 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研究生,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木卡姆音乐史史学
新、旧史学的更替
评杜维运《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读杨和平《浙江音乐史》有感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史学漫画馆
史学漫画馆
乐舞之魂木卡姆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