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艺术+人生

2008-10-11 09:01
大舞台 2008年1期
关键词:赖声川江滨桃花源

宋 奕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组都急着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组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 ……

长久以来,《暗恋桃花源》作为当代一部十分成功的先锋戏剧而受到业内外人士的推崇,甚至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语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①、“创造着亚洲最精彩的艺术”②,而该剧的编、导者赖声川亦被称为“台湾剧场最灿烂的一颗星”③、“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④。2006年始,该剧在中国大陆各大城市剧场进行了自它诞生以来的第四次巡演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似乎创造了又一个剧场神话。笔者认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成功的奥秘在于他创意美学的运用,即:用戏剧的艺术形式来展现人生的艺术。

一、先锋的艺术形式

本剧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打破了传统戏剧的表现形式,这也是此剧被列入“先锋戏剧”的重要因素,这种形式首先就是“戏中戏”以及其中的“戏连戏”、“戏通戏”、“戏扰戏”、“各自成戏”。

首先,观众看两个剧组在剧场排练就是一出戏;其次,剧组各自排的戏又成戏;更妙的是一悲一喜、一庄一谐、一今一古的反差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出戏有了联系点、交融点、共同点,于是,纵向的“戏中戏”中有了横向的“戏连戏”、“戏通戏”、“戏扰戏”;一个寻找刘子骥的女子在戏中穿插、两出戏的导演交叠出现……这些都和散场的灯光、淡出的演员、拉上的大幕一起告诉观众:戏只是戏,戏各成戏。离开剧场的观众心中装满了戏,一出、两出、三出抑或更多,他们带着它们去到自己的人生舞台中继续饰演自己的角色,这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戏即人生。

另一种受人关注的表现形式就是“悲喜交加”。有人说地球上最不能相交的就是南北两极,它们在我们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你发现没有?它们其实是有共同点的,那就是都是那样的白雪茫茫,都是那样的冰雪覆盖。那么悲剧与喜剧呢?

赖声川在国人的剧作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悲与喜置身在同一个舞台上,而这又绝不是让两者相互妥协、掺合、湮灭,而是一种激发,让它们都能在彼此的刺激下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就像烟花:火与引信是最不能相交的,但是一旦它们被相互点燃,却能在瞬间产生最绚丽的烟花。在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中,火就是江滨柳与云之凡的“时装悲剧”,而引信就是老陶、春花、老袁组成的“古装喜剧”,而它们的绽放就是舞台上独特的暗恋桃花源,哭声与笑声中,观众读出了人生。

喜剧与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最相左的两种剧,也有很多的剧作家尝试过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但是成功者甚乏,更不要说在搬上舞台后会能有良好的收效,但是赖声川做到了。这在笔者看来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一种巧合。

赖声川在就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戏剧博士期间,他研究的方向就是悲剧与喜剧。赖声川在仔细研究之后发现,古希腊的剧作家在演出完三场悲剧之后,规定还要加演一场羊人剧,即喜剧。同时,他也观察到“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哭到傻,他脸部肌肉的状况,跟一个人笑到疯,笑到傻的表情是很像的。”⑤因而,他在想“有一天我把一个悲剧跟一个喜剧同时放在舞台上,会怎样?”⑥于是,一种特有的戏剧情结促成了一台《暗恋桃花源》的诞生,在悲剧与喜剧间他找到了一条通往舞台的桥梁。他的这种探索精神和古希腊戏剧的精神是一致的,他的异想天开其实是一种戏剧艺术思考后的应用,是一种实践更是一种检验。

这种先锋的戏剧形式既是赖声川戏剧探索精神的体现,从更深层的角度看更是其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和”为美的结果,是对《论语》中“尽美矣、又尽善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诠释。它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启发了观众的思考,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它承载的内容以最大的功率发出了一种光,这种光是形式与内涵的最舒服的(最佳结合暂且不论,但是绝对是让观者最舒服的)结合体,是形式和内容以及对立的范畴内的和谐统一,这种先锋才是真正的先锋,因为它用艺术阐释了人生。

二、无处不在的意境美

1.如诗般的“暗恋”

在“暗恋”中,给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凄美的爱情悲剧里透出的那一阵阵淡淡的哀愁。无论是上海外滩公园秋千上的年轻情侣还是台北医院病床前话别的昔日情人那“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依依惜别,还是如白色山茶花般纯洁的云之凡“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的娇羞,或是江滨柳记忆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给观众带来了瞬间的希望与长久的失望。将有形的场景与人物都化入了无形的境界。

赖声川更是给主人公命名为“江滨柳”和“云之凡”。江滨柳,“江”是黄埔江的江;云之凡,“云”是彩云之南的云,它们都是主人公最热爱的地方:一个是相恋的地方,一个是可爱的家乡。而它们也是他们从此人各天涯的地方。就这样,两个爱恨交加的地名被象征性的写进了主人公的名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情,而这还不够。江滨柳,江边之柳怎能不恋水而居?云之凡,彩云之凡在于依山而绕。就这样,悲情中的绵绵柔情在两个对爱情充满了无限憧憬而又被命运捉弄的年轻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又将无形之情赋予了有形的可感可知的人。这种意境与中国道家的太极是那样的契合:刚柔并济,以柔克刚。

于是,坐在剧场中看戏的人,想必此刻已分不清是在用“暗恋”读诗还是诗写的就是“暗恋”,抑或“暗恋”本身就是一首诗,总之,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诗意。

2.如画般的 “桃花源”

“桃花源”最早出现在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那从不曾有过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⑦的画面却曾出现在每个人的梦中。而剧中老陶所去的桃花源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因此,它一出现在舞台上就被观者所认可和接受,观众在剧场中没看到舞台、没看到道具、没看到布景上的“留白,”而是从中看出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画中有山、那是水墨泼成的;画中也有人,是剧中的老陶、春花、袁老板,也是观众自己。

于是,舞台上的“桃花源”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美学的角度上形成了统一,其中自有“玄妙”之处。首先,两者都是将自然作为人心灵的归宿,无论是剧中的老陶、春花、袁老板还是《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都在寻找现实社会生活之外的一处净土,此乃于无中而生有;其二,“陶、花、袁”是“桃(老陶)、花(春花)、源(袁老板)”的谐音,赖声川将主人公的理想早已写进了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却在剧中一直追寻自己的桃花源,却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桃花源一直就在自己身边,这正是宋人范唏文《对床夜语》中所说的“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其中的“化景物为情思”即变“有”为“无”。这正体现了老子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⑧

无论是如诗的“暗恋”还是如画的“桃花源”中人性的美与自然相融合,好像诗与画才是抚慰人受伤心灵的一剂良药,它们都使人生成为了艺术。“暗恋”中的江滨柳始终生活在早已逝去的爱情里,“桃花源”中的老陶也想不通为何会失去春花,他们都是爱情中的可怜人,但是又是自己爱情的践踏者,这种伤痛与践踏都曾经历过那自然平静的生活,一个是与结发妻子共度的平淡岁月,一个是在那恬静的田园经历的时光,但他们都没从平淡和恬静中品出趣味,没能意识到淡而无味的生活正是幸福的归宿。

创意美学的功用:艺术透视人生

戏剧是写人生,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透视着生命的价值。正因为此,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得以传颂、上演至今,《暗恋桃花源》就有这样的生命力。剧作家的创意是源于其人生的体验,是对属于他的时代的情感经历,是用戏剧艺术的方式记录了一个个真实的生命,这样的创意才有呼吸和体温,能被触摸和感知,才能让剧场中的观众时而大哭、时而大笑,时而翘起嘴角时眼中却含满泪花。他在他那个特定的时代,关注到了芸芸众生的情感世界,以简单承载了复杂。

其实,无论是现代时装悲剧的“暗恋”还是古装喜剧的“桃花源”都是一种人生的思考,体现着人生的哲学;从美学角度看,正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方面:“错彩镂金”和“初发芙蓉”。先锋戏剧《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播种“人生”粒种子后长出的一朵奇葩。

正如赖声川所说:“二十年来,演出四次,我每一次都很荣幸能够做到导演的位子上,在那位子上,我感到一种特殊的幸福,舞台的交通让人生如此在我眼前展现开来……我还在想陶渊明,他这么敏锐的看到世界、历史、人心。到如今,我们的世界又走到什么地步?是不是更幸福一些……”,《暗恋桃花源》延续了陶渊明的一个梦,只不过这次做梦的人是赖声川。

注释:

①语出自《远东经济评论》(《暗恋桃花源》,表演工作坊,P83,2007。)

②语出自美国:《新闻周刊》(《暗恋桃花源》,表演工作坊,P83,2007。)

③语出自日本NHK电视台(《暗恋桃花源》,表演工作坊,P83,2007。)

④语出自《亚洲周刊》(《暗恋桃花源》,表演工作坊,P83,2007。)

⑤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赖声川

⑥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赖声川

⑦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

⑧老子(春秋):《道德经》

参考文献:

老子(春秋):《道德经》

孔子(春秋):《论语》

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

范唏文(宋):《对床夜语》

李泽厚:《美的历程》

宗白华《美学散步》

周宪:《美学是什么》

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中信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央视《新闻会客厅》柴静采访赖声川、丁乃竺

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采访赖声川

《三联生活周刊》采访赖声川

《财经时报》采访赖声川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猜你喜欢
赖声川江滨桃花源
休妻用狠招
吃虾记
菊与星
《桃花源记》
赖声川首部网剧《王子富愁记》登陆优酷
你心中的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
虚构的桃花源 桃花源的虚构
一张会行走的床
我是玫瑰你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