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不过我想并非每个人心中的感觉都截然不同,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或许也会相互交错,被隐秘的小径所连接。
在此期策划的最后,不再问桃,而是问心。您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呢?
或许您已有理想,又或许正在寻觅。在这里,我们请来了几位不同年龄层的人士将他们心中的桃花源告诉您。
只希望当桃花开败,桃果下肚后,一份向往仍能留在心间。这份向往或许能带我们穿越时空,连接古今,更能连接起彼此。
郭兆胜(40后,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我认为“桃花源”实际上是对“天人合一”的追求,是一种对自然的融入和回归。如今受市场经济影响,有太多浮躁,如果能少一些争权夺利,少一些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人与人,人与物,都能和谐相处,我想这就是“桃花源”。
阳先顺(60后,艺术家):
从地理上来讲,我认为安徽徽州的景色与陶渊明描述的桃花源比较吻合,我也会去那边采风,进行桃花源主题的创作。从精神上来讲,我的桃花源就是“追求”这个过程本身。
贾柯(70后,媒体人):
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应该是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一片田园景象。在这里,人们自给自足、晓情明理,安乐而终,大家没有太多的物质需求,享受的是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安逸。
依依(90后,设计师):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虽然距大学毕业仅一年半的时间,但我已经领教到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也产生了些许无奈,心中的桃花源也从最初的陵薮安身到朝市中——在期待中醒来,再伴着期待入睡,这就是我现在渴望的“桃花源”,然后,如果能少些霧霾天,就更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