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冬
摘 要:传统武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传统冷落、传而不统、统而不全、名实不符,传统失真等。传统武术急需重建和再发展,其途径是一条评价、整合、推广的道路,评价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确立传统武术的基本价值不丢失,动态地从其时态出发,客观的评价传统武术,实现其传统文化、技击、健身价值; 传统武术拳种的整合,包含相邻技术系列、性质相近拳种、从人文、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学科角度、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传统武术与世界武技的五个层面整合,相对应的应该有一套整合的措施;推广主要有段位制模式、竟赛模式学校武术模式。传统武术套路竞赛方法是功力测试——拆手对练——套路演练三位一体化竞赛。
关键词:传统武术;评价; 整合; 推广
中图分类号:G85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051-04
On the Strategy of Evalu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WU Do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Wushu is facing some troubles in the new era such as loss of tradition, descending without unite, unite lack of all-round, disjoint of title and facts, and distorted tradition. It requires re-construc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in a way of evaluation, integration and promotion, whose general theme is consoliding the basic value of traditional Wushu, doing dynamic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and realizing its value of culture, attack and fitness. Compound of Wushu boxings combine from boxings of similar techniques and nature, humanity, nature and society,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es, traditional and modern Wushu.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integration are required, including stage mode, competition mode, and school Wushu mode. Traditional competition format of Wushu routine is a trinity of quality test, single movement combat, and routine practi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Wushu; evaluation; integration; promotion
当我们为传统武术与新型的竞技武术发展不平衡而鸣屈时,传统武术本身是否也应该做一个反思呢?那就是,传统武术拿什么奉献给今天的社会?这就需要传统武术自身首先要进行自我的完善与发展,发展的途经应该是一个评价、整合、推广的过程,墨守成规,无动于衷的结果只能是被冷落及无可奈何的衰微。因为文化的发展,从绝对意义上来说,必然是个逐渐优化的过程,这是社会进步的历史规定。
1 传统武术的困境
1.1 传统武术的定义 传统武术是由传统与武术两个概念复合而成,在空间方面,我们限定在中国的地域上,在时间方面,一方面,根据“当代中国武术就目前的结构特点而言,大致由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系统组成”的事实,为了“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相对应(尽管这不符合逻辑);另一方面,为了剔除当代个别人打着传统的幌子,自称是传统武术,其实是还没有经过历史检验的新编武术,所以,我们认为将传统武术的时间界线划定在武术成为全国运动会竞赛项目的新中国诞生的1949年,为传统与现代的时间分界线。将此前形成并流传到当今的武术技法视为传统武术的内容。
那么,具体的传统武术是什么呢?按照逻辑学的发生定义法(就是用事物发生形成过程中的情况作为种差的定义),从传统武术的发生过程,我们认为: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击活动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下,以技击攻防动作为主要载体,以提高攻防技击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形神兼备,打练结合,内外合一的修炼,融技击性、健身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各种自成体系的拳种总合。
这样从传统的时空特性和武术本质属性角度,按照逻辑学词语定义的方法,我们将要讨论的传统武术定义为:从解放以前形成并流传于当今的传统武术。
具体特征表现为:
1) 从时间性上,我们排除了解放以后为了竞技比赛新编的各种套路,包括贯以传统武术拳名的套路,同时,也排除竞技形式的散打比赛等内容。
2) 从属性上,要求自成体系的武术拳种,包括清晰的历史传承、系统的训练、完整的技术、独特的风格等。
3) 从内容上,主要指经过80 年代挖掘整理出来的130多个拳种内容。
1.2 竞技优先,传统冷落 长期以来,在我国以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大背景下,武术也同样以竞技武术为主体,形成以专业队为主体的竞技武术一支独秀,与竞技武术相比,大量传统武术拳种的发展陷入无可奈何的境地,从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到投入的人才物力都是不可同日而语,在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下,传统武术就象流浪汉,四处飘荡,散落在民间,依靠一批痴心的武者苦苦支撑,致使大量的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已经或正在流失,如两仪通背、猿公腿法等拳种,以至于有人发出了“传统武术是我们民族最大宗也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1]的哀叹!
不容质疑,除去我们在武术赛场上看到的武术外,的的确确还有大量非常优秀的传统拳种,而这些拳种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健身价值、特有的娱身功能,而之所以这些拳种不能普及推广,很大程度不是拳种本身的问题,而是和我们的一些推广体制和方法有直接关系,就像在某一个荒山僻林中有大量的宝藏,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或者没有好的途经运不出来,不能造福人们,宝藏也成了“废物”,比这个例子更可怕的是,宝藏或许总有一天被人们发现,可是,大量的传统武术是以一些人来保存的(录像与书本绝不可能代替),随着一些武术艺人的逝去,有可能失而不可复得,如刚刚去世的孙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孙剑云老师,其一些技艺将随之西去。
1.3 传而不统,统而不全 我们一面为传统武术的冷落鸣不平,一面我们也“怒其不争气”,当然这和各级部门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但是,从传统武术本身看,许多传统拳种本身在传承过程中就有断续之处,仅就传统武术拳种的套路而言,记载的与流传的,原创的与保存的都有相当大的出入,以至于不少正宗传人也不得不广罗散失的套路,如白猿通背传人胡绍光讲:“……怕这拳法失传,我们挨个拜访了上辈传人…”,现在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苦苦寻求失落的传统武术套路,且不说其意义大小,反映的是传统武术本身存在的问题,1982年进行的大规模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所谓的“自成体系”的129种拳术,真正落到操作层面而不是纸面的拳种有多少呢?
究其原因之一,是由于社会变迁、传承方法、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目前,呈现给我们的许多传统武术拳种本身就不够系统,这是必须正视并加以挽救的事实。
但是,特别指出的是,目前传统武术拳种的不“传”与不“统”,不是传统武术本身没有,主要是散落和杂乱,缺乏系统科学的梳理和建构,如某一拳种在一定地域或某些传人中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就整体而言,如果能够互补,完全可以建构出相对完整科学的传统拳种体系,完成这样的工作必须是有组织有步骤的系统工程,随着相当一部分传统武术老师的人去楼空,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1.4 名实不符,传统失真 尽管,传统武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她顽强地在延续,可以看到难以计数的不同肤色的武迷,不远万里千里探寻传统武术的真谛,这正是传统武术巨大魅力,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遗憾的是传统武术被一些人玷污了,膺品传统武术的泛滥与危害给原本灿烂的传统武术蒙上了阴影,打着传统武术的幌子,喊着“神功”、“绝技”的武术随处可见,只要你随便翻阅任何一本武术杂志,想必不难找到你想学习的所谓“正宗”传统武术的各种奇功异技,前提是只要你肯付钱,花十几天甚至是数十小时的功夫,学得正宗传统武术不是问题;还有一类,相对普及的一些传统武术拳种鱼目混珠,不断涌现,如各种自称传统的太极拳,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时间冠以各种名称的传统太极拳如雨后春笋般的凸显,也不能不叫人瞠舌,扰乱了市场,也毁坏了传统太极拳的声誉,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也需要打假,否则,丧失了声誉的“传统”武术以后还怎么发展。
2 传统武术的评价
2.1 评价的思路与意义 基于我们对评价理论的认识和传统武术的把握,首先,我们应该确定传统武术的基本价值:每种文化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功能,不同的文化价值不同,传统武术在长期传承过程中,具有了,第一,传统民族性。这是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的特点。传统武术以技术传授为主要载体和途径,其中寓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特性,如拳礼的民族性,抱拳礼等;动作的文化内涵,如形意拳的五行拳,包含了五行、五脏等内涵要求;运动形式的哲理性,例如套路的编排就有暗含“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象小八极拳套路的“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组合,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第二,功套用的一贯性。这是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特点。不同的武技都有自身的技击价值,但是,传统武术技击价值的实现,它所依存的训练过程就是功法、套路、应用三位一体的一贯性,这恰恰是技击价值的特点,传统武术的实体是成熟的各个拳种,而成熟的各个拳种的技击性各有特点,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功法、套路、实用三位一体的训练模式,由此实现传统武术的独特的技击价值,具体表现在整体传统武术技击的技法全面、练法独特、攻守巧妙、效果突出、赋予哲理等。第三,武医健身的统一性。这是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特点。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是以武为体,以医(传统中医为主)用,实现健身价值,不同的运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健身作用,传统武术的健身主要是通过练习具有攻防属性动作的武术内容为载体,遵循传统中医理论,而达到健身作用,如形意拳的劈拳,动作的主要属性是劈击,而遵循中医五脏学说,以劈拳属金,通肺为依据,以求健肺,使武术技法与医理相统一而健身。
其次,我们应该从事物状态角度认识传统武术的评价。传统武术的状态有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而且是一种有着从过去、现在到将来的方向性的矢量,故而评价必然是回顾过去、立足现在而面向未来,判断的根本标准就必然是出发于现在走向将来的远大目标。因此,传统武术的应然性是在一个特定文化环境下产生的,必然有相对这个文化环境下的时代特征,而随着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武术必然会有实然性的变革,传统与现代常常是矛盾的,如何有机的结合是传统武术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确保传统武术特有的价值前提下,动态地保留过去传统武术中丰厚的文化底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开发将在未来社会发展的空间,将是传统武术评价的一个方向。
由此,我们得出对传统武术评价的基本思路:确立传统武术的基本价值不丢失,动态地从其时态出发,客观的评价传统武术。
对传统武术的评价旨在真正意义上的推动和推广传统武术的发展,这是培育民族自信心、自强观念,宏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唤醒和实现中华民族巨大的创造潜能,实现民族强盛的使然。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21世纪,诞生于华夏大地、闪耀着黄河文明智慧的传统武术必将流播于世,供世人学习和崇敬。那时,我们会无愧于强大的祖国,无愧于伟大的中华民族。
2.2 科学评价传统武术的基本标准
从传统武术价值层面和状态出发确立对传统武术的评价,由于传统武术的实体是具体的拳种,所以,事实上对传统武术的评价落到实处,是对拳种的评价,基本标准:
2.2.1 丰厚的传统文化性 这是体现传统武术传统民族的文化价值,以及过去时态的重要条件之一。
具体表现:
1) 清晰的历史传承。传统,在拉丁文中“traditum"原义是从过去到现在的事物。美国社会学家希尔斯认为:从操作意义上说,延续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事物都可以看作传统。一般要求在三代以上的流传关系,要求有实物的证明,如拳谱、文献、师徒之间的拜师帖以及回帖等。
2) 充实的哲医内涵。不管是具体的武术动作,还是各种练习形式,甚至是武术礼节,服装器械等都要赋有充实的哲理、医理、以及民俗文化等,反映一定的传统民族文化内涵。
2.2.2 完整的技术体系 整个拳种要有包括从基本功、动作、套路、实战等一系列完整技术体系。这是实现传统武术技击、健身价值的前提之一。
具体表现:
1) 规范的基本技术。要求具有本拳种相对确定的技术规范,而且具有科学性。
2) 突出的风格特点。本拳种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拳种的特点,如特有的动作造型,别具一格的技术要求,独特练功方法等。
3) 完整的训练程序。传统武术在长期的传流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功法入手,进阶套路,过渡实用的基本程序,其中包含了一个具体而详实的训练过程,这是传统武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2.2.3 突出的健身功效 这是传统武术健身价值和现在时态的体现。
具体表现:
1) 依武而健。传统武术拳种的健身功效不能也不应该脱离武的特点,也就是所采用的动作要有武术的攻防属性或具有武术特有的技术要求,寓武性于健身性中,这是武术健身的本质特点。
2) 因拳而异。不同的拳种,因技法要求的不同,其健身效果各异,每一个拳种都要有相应的突出的健身功效。如八卦的走转对下肢的健身效果,通背的长击对上肢的锻炼作用等。
2.2.4 传统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这是传统武术文化性,以及贯通过去、现在、将来时态的要求。
拳种不但要有技术体系,还要有自己突出的相应理论体系。
具体表现:
1) 理根传统。传统武术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产生的,必然具有传统的理论基础,如传统的阴阳、五行、六合、脏腑、经络等,因此,这些都是传统武术所必须依托的理论基础。
2) 符合现代。传统的武术理论建构在传统理论基础上,同时,应该符合现代科学原理,我们反对削足适履的改革,一味的“西化”,但是,利用现代科学的实证研究必不可少,保持传统理论的架构,应用现代科学的诠释与不断完善是衡量传统武术的必须,这是事物状态发展的要求!
3) 技理统一。无理不成拳。技术与理论必须高度的统一,无论是传统理论还是现代科学都不能是牵强附会的穿凿,需要实证、实证再实证。
3 传统武术拳种的整合
3.1 传统武术的整合层面 传统武术整合是以完善“文化的”、“技击的”“健身的”武术体系为宗旨,最终的整合目的是实现其各种价值。这种价值整合观念是传统武术整合的核心,主要在五个层面的整合。
第一个层面是相邻技术系列的整合。这是最直观、最基础、最容易实现的整合,比如同一拳术不同流派的整合。
第二个层面是性质相近拳种的整合。这是基于相邻的技术系列有机联系起来的、比较容易实现的整合,比如相同技术特征之间的拳种整合,长击、短打、圆柔类。
第三个层面是人文、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学科的角度对传统武术的整合。这是传统武术技击性、文化性、表演性、健身性、娱乐性等不同层面的整合。
第四个层面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几千年来形成和流行的传统武术,对文化发展在具有选择性的同时也强化了封闭性,使得传统武术与文化发展之间出现了断裂和异化,需要武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整合。
第五个层面是传统武术与世界武技的整合。传统武术不可能游离于世界武技之外,与世界其他武技之间的整合,是传统武术屹立世界武技之林的必然。
3.2 整合的措施 第一层面相邻技术系列的整合。
按照传统武术的认定标准,对现存的同一类拳种,不同的技术流派,进行整合,具体方法:
1) 确定拳种基本标准。
2) 科学论证,容许合理个性存在,求同存异,最优化。
3) 通过试验证实,确定相对标准。为以后传统武术的推广、竞赛、实行段位制等做好基础建设。
第二个层面是性质相近拳种的整合。
1) 从劲力和技法特征确立标准。
2) 按同技合流,异技分立原则归类。
3) 提出相对集中的各大拳种认定标准。
第三个层面是人文、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学科的整合。
1) 抽取各大拳种的典型动作和套路等内容。
2) 从文化、技击、健身等方面对同一内容进行实证研究。
3) 提出可操作的技术内容。
第四个层面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整合。
1) 厘清传统武术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2) 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必要的现代论证。
3) 让传统武术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第五个层面是传统武术与世界武技的整合。
1) 寻求世界其他武技与传统武术的异同。
2) 借鉴、吸纳其他武技有益的成分。
3) 保持民族传统性适时改进自身以融入世界武技,经久不衰。
4 传统武术的推广
4.1 推广的必要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主管部门落到实处,有步骤计划的推广。现有的体育制度,需要国家主管武术部门的行政和学术的领导,在评价和整合的前提下,大力的有步骤的推广传统武术,可以将现在较为成熟的拳种,逐步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武术活动,推广传统武术的发展。
开设传统武术专业,培养现代化传统武术人才。传统武术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规格是决定传统武术发展的核心,传统武术的评价、整合、推广,特别是在跨越传统与现代的过程中,没有现代化的高级传统武术人才是难以完成传统武术的真正发展!
4.2 推广的出路
4.2.1 段位制模式 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利用段位制模式推动各个传统拳种发展。段位制是一种成熟的推广模式,许多域外武技都成功地利用段位制推广,但是,作为传统武术的段位制,应该注意的是完整地保留传统武术技术和理论体系,不能肢解和异化武术的整体性,如技术训练由功法、套路、到实用的训练过程,其中,贯彻渗透着浓厚的文化特色,要追求文化性、技击性、健身性的统一。
4.2.2 竞赛模式
4.2.2.1 赛制模式 竞赛是撬动传统武术套路发展有力的杠杆。有学者从武术整体性,原本性的角度认为不宜再搞类似竞技武术套路的比赛,但是,竞赛对一个运动项目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因此,我们认为从推动传统武术套路发展的角度,竞赛必不可少,通过正式的国家认可的高规格的竞赛,会极大的推动技术水平提高,以及普及推广,具体的竞赛模式有:
成立单项拳种协会,举办专项的拳种比赛,促进技术的发展。这是针对某一拳种举办的单一拳种比赛,如八极拳、形意拳等比赛。这种比赛可以促进拳种的技术发展,以及相关拳种的人口普及。
全国最高规格的传统武术套路锦标赛。这种竞赛是与目前竞技武术锦标赛相同规格的竞赛,但是,值得研究的是是否能够真正体现传统武术套路的本质,为此,我们设计一种新的赛制模式。
4.2.2.2 传统武术套路竞赛方法 传统武术套路本质特点——突出技法,追求劲力。传统武术套路的主要特点是讲求动作的技击性,编排构思巧妙,体现一种技击属性,训练的主体价值取向于练劲,培育技击之本,表现为功力大小。
功力测试——拆手对练——套路演练三位一体化竞赛。根据传统武术套路的本质特点和竞赛规则,套路属于难美性项目,对套路的特点检验应该属于同项群的项目,因此,根据套路的本质特点,针对其构思巧妙的技击属性应该采用拆手式对练,如类似八极拳对打,这种对打不同于脱离套路单练的对练,而是针对单练套路技法和攻防编排的对打,旨在检验技法的真实含义,和套路编排的攻防合理性;针对传统武术套路的追求技击劲力的特点,设计相对的功力测试,具体方法是选取若干拳种典型动作,以击打的力度和准确度为测试手段,如八极拳的顶肘、通背拳的拍掌、形意拳的崩拳、短兵的劈刺、软兵的击打准确等,由此,三项竞赛形式,以有机的形式组合而成一个赛制,以求完整的保留传统武术套路的本质特点,将三项竞赛得分以一个相对合理的权重配比,构成一个传统武术套路竞赛方式。
4.2.3 为现行的竞技武术提供支持的模式 为竞技武术发展的技术支持、全面振新传统武术、包括传统武术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现行的竞技武术按项目主要有套路和散打两项,竞技套路比赛的技术与风格的枯竭与迷失,面对由传统武术延伸而形成的竞技武术技术越来越枯竭,只能大量的搬运其他体育项目的动作,如舞蹈,体操等,其实,传统武术中蕴藏了大量的资源,由于我们继承的太少,重视的不够,因为“不知”而“迷失”,这也是我们常常怀疑竞技武术是武术吗?或者竞技武术被指责不是武术的一个技术原因。竞技散打比赛,美其名曰中国武术散打,事实上中国武术存在的实体是各个传统武术拳种,然而,今天的散打,我们难以看到其与传统武术拳种之间的真正关系,以至于人们疑问现行的散打是源于我们的传统武术吗?如果真正立足于传统武术拳种,从中高度抽象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武术散打训练体系,技术体系,想必我们看到的散打一定是一种从内到外,从形式到内容的真正中国武术散打,这需要从传统武术中汲取丰厚的资源,也是传统武术应该为现代竞技武术提供的技术支持。
4.2.4 走向学生的学校发展模式 拳种的感召力和独特而丰富的功能是满足不同人需求的宝藏。
许多拳种早已随着文学影视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家喻户晓,极赋有感召力,可以吸引众多的学生加入武术的学习队伍中,而且,各个拳种都具有各自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身心锻炼价值,为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地需要提供了宝贵地武术资源,为改变长期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学校体育,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内容保障,同时也是传统武术拳种得以保护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领域,更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杨民族精神,绝好的载体。
5 结论与建议
1)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击活动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下,以技击攻防动作为主要载体,以提高攻防技击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形神兼备,打练结合,内外合一的修炼,融技击性、健身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各种自成体系的拳种总合。
2) 传统武术目前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如:竞技优先,传统冷落、传而不统,统而不全、名实不符,传统失真。
3) 传统武术的评价的基本思路:确立传统武术的基本价值不丢失,动态地从其时态出发,客观的评价传统武术。主要表现在丰厚的传统文化性,具体反映为,清晰的历史传承和充实的哲医内涵。完整的技术体系具体反映在,规范的基本技术、突出的风格特点。和完整的训练程序。突出的健身功效,具体反映在依武而键、因拳而异。传统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具体反映理根传统、符合现代和技理统一。
4) 传统武术拳种的整合。包含相邻技术系列的整合、性质相近拳种的整合、人文、自然和社会等不同学科的整合、是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传统武术与世界武技的整合等五个层面,相对应的应该有一套整合的措施。
5) 传统武术的推广主要有段位制模式、竟赛模式、学校模式等。传统武术套路竞赛方法,是功力测试——拆手对练——套路演练三位一体化竞赛。
6) 建议本研究只是宏观的战略研究,尚需具体的针对每一个环节展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5-19.
[2] 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1-4.
[3] 袁责仁.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07.
[4] 黄甫全.课程理想与课程评价—世纪之交对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文化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55-61.第31卷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