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分层视角下的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08-09-11 10:49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8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罗 旭

摘 要:以转型期中国社会所呈现的动态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为视角,选取北京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健身需求的大样本调查研究,考察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多样化态势及多维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身需求平均分居前2位,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阶层对体育需求的程度次之,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需求的程度最低。2)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评价等级、收入水平、体育健身价值评价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且在各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与体育健身需求成正相关,而自身体质健康自评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成负相关。

关键词:社会分层;健身需求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019-03

A Study of the Fitness Requir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

LUO Xu

(Dept. of P.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From a perspective of dynamic divers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the paper takes Beijing as a typical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diverse trend of mass fitness require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s by a large number of samples of fitness requirement of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average grades of fitness requirement of managers and professionals rank in Top 2, while owner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rank secondly to them, and peasants and non-employees and half non-employees last. 2) quality evaluation stages of fitness service, incomes, and fitness value evaluation have positive relations in some extent and remarkable differences exists in different st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 has positive relation to fitness requirement while self-evaluation of physical health has negative relation to fitness requirement.

Key words: social differentiation;fitness requirement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s

北京市在全民健身服务需求研究中所能体现出的代表性、典型性和深刻性,考虑到研究的时间、资金等方面因素,以转型期中国社会所呈现的动态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为视角,选取北京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试图对我国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多样化态势进行典型层面剖析,探究体育健身需求趋势的阶层化差异及多维影响因素,主旨在于提高全民健身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在我国群众体育领域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保障全体国民享有基本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可咨参考的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样本量的确定 以北京市16~70周岁市民为调查总体,按照北京市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以职业分类为参考,以社会阶层比例为抽样分类依据,采用PPS抽样,样本组成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数据库、INTERNET检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整理有关全民健身服务研究资料。文献来源主要有体育各类学术核心期刊、其他学科学术期刊(社会学、哲学等)、有关学术专著;对社会体育或群众体育的相关条例、规章、会议纪要,以及尚未发表的各类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就地翻阅。

1.2.2 问卷调查法 在搜集、整理有关体育健身服务的理论、方法、问卷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一组考察被调查对象体育健身需求的问题,分别采用小样本再测法与克朗巴哈系数法,客观检验法与主观评定法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确定此问卷符合本研究的需要。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对其所涉及的

所有问题进行评价,即从“非常重要(赋值为5)、比较重要(赋值为4)、一般(赋值为3)、不太重要(赋值为2)、非常不重要(赋值为1)”5个选项中进行选择。将被调查者7个问题回答的总分相加,并计算平均分。根据数据描述性统计初步结果,从高需求至低需求分为3个等级,以平均得分划分,分别为:高:≥3.15分(赋值为3);中:2.16-3.16分(赋值为2);差:≤2.15分(赋值为1)。在考察影响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健身需求因素的研究,将体育健身需求程度设为因变量,为三元变量,分别对应3个等级。自变量为: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体育健身价值认同度、体质健康自评满意度、体育健身满意度(体育健身满意度以对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平均分为基础,分为三级:分别为“高:≥3.6分(赋值为3);中:2.8~36(赋值为2);差:≤2.8(赋值为1)”。问卷调查均采用当场填写、当场回收的自填式问卷方式。实际发放问卷5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 049份,有效回收率91.8%。

1.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资料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处理,各自变量赋值见表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健身需求的特征与差异 为考察挖掘不同社会阶层健身需求的特征与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推断。

不同社会阶层健身需求描述性统计表明,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身需求平均分居前2位,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评分最低,不同阶层差异明显(表3)。可能的原因是体育健身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精神产品,对其的需求与生活水平和质量密切相关,有较高收入或较高社会地位的阶层的需求要高于低收入或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下层的阶层。但经理人员阶层内部同质性差,标准差大,可见该阶层在此问题上有较大分歧。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4),不同社会阶层对体育需求程度存在差异(F值=126.339,p<0.01)。

方差两两均值比较(采用Student Newman Keula法,简称S-N-K法)结果显示,经理人员对体育需求的程度最高,且与其他阶层存在差异(p<0.05)。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阶层对体育需求的程度次之,并与其他阶层均存在差异(p<005)。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办事人员阶层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他阶层有差异。个体工商户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间不存在差异,但与其他阶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业劳动者对体育需求的评分最低,且与其他阶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5)。

2.2 476个体工商户7492.2 918办事人员8352.7 127产业工人1 1062.7 263商业服务业员工1 0032.7 462国家与社会管理者1832.7 853私营企业主1052.9 375专业技术人员6153.2 209经理人员1813.3 591P值1.0 0000.4 8900.6 6701.0 0001.0 0001.0 0002.2 体育健身需求的影响因素 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体育健身价值认同度、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体质健康自评满意度做为自变量,分析影响体育健身需求的因素采用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Ordinal Logistic)统计方法分析。样本基本统计量表明,多数需求集中在中间等级(51.7%),高需求度比例为21.9%,低需求度比例为26.4%(表6,表7)。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7),男性比女性对体育健身的需求高,差异显著(p<0.05,OR值为1.3198)。年龄上体现出分化态势,20~39岁年龄段的体育需求最高,且与60岁以上年龄段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0岁以下年龄段的需求低,与60岁以上年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40~59岁年龄组的体育健身需求高于60岁年龄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评价等级越高的人群,体育健身需求越高,且在各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同向性。体质健康自评满意的人群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低于体质健康自评不满意的人群(p<0.05),对自身体质健康自评不满意者的健身愿望较强。对体育健身价值给予较高评价者表现出的体育健身需求高,各等级间存在差异(p<0.05)。从收入水平看,表现出收入越高,体育健身需求越高的相关性。月总收入1300元以下的人群相互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不同收入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文化程度也与体育健身需求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体育健身需求越高(p<0.05)。

3 结 论

1) 处于工业化、市场化双重转轨和社会现代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全民健身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阶层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各阶层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满意度不高,对健身环境、健身设施的需求较高。2) 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评价等级、收入水平、体育健身价值评价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且在各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 文化程度与体育健身需求成正相关,而自身体质健康自评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成负相关。

参考文献:

[1]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

[2] 刘鹏.抓住历史机遇 努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2006年全国体育局局长会讲话.

[3] 栗锋,庞元宁,张东黎.我国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动态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39-1041.

[4] 王凯珍.中国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09-1013.

[5] 郑杭生,李路路,等.当代社会城市结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芦平生,熊振强,陈仁伟.我国西部地区居民体育活动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4):8-10.

[7] 陈筱东,叶佩素,江志鸿.浙江农村全民健身活动主要因素的探讨[J].体育科学,2002,22(6):69-72.

[8] 杨文轩,胡小明,谭华,等.全民健身的社会监控体系研究[J].体育学刊,2001,8(2):1-4.

[9] 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组.全民健身服务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群众体育的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2004(1):3-8.

[10] 徐焕新,董新光.构建群众性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4):1-5.

[11] 李仲明,许惠玲,黄晓春,等.小康地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2):23-31.

[12] 李军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公共需求指标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专刊),2002:78-80.

[13] 孙淑惠,王广虎,舒为平,等.社会各阶层体育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5):1-5.

[14] 周小东.福建省成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2,22(3):43-45.

[15] By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Us dept. of Health& Human Service .Health people 2010[M].International Medical Publishing Inc.October 30,2000.第31卷 第8期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