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
一、县级体校举重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举重和其他许多竞技体育工作一样,选材是训练的开端。体育信息和体育科研的现代化使世界范围的运动训练方法日趋接近,选材便成为胜败的关键。把具有从事举重运动特殊先天能力的少年选拔出来,给以专门的训练,使他们的先天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可保证多年系统训练顺利实施,进而达到高度的竞技水平。
二、运动员的选材标准和要求
本人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在选材方面总结一定的经验。选材是分阶段进行的,包括初选和精选两个阶段。县级体校教练主要进行的是初选工作。这一阶段主要是以12-13岁未进行举重专项训练的少年儿童为对象。
1、身体形态
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无疑是有其特殊的要求:
(1)身高与体重
举重运动员是按照体重分级比赛的项目,体重当然也是重要的指标,但从选材角度看,身高却更为重要,因为身高直接影响肌肉所占的比重、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因此,选材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于各级别运动员的最佳身高应该是多少。所以,必须把身高与体重的两个指标综合起来考虑才有意义。在选材中特别要注意最小级别和最大级别的身高,小级别必须身材矮小,在12-13岁时,应选1.30-1.40米的孩子。同时力求匀称。而大级别则要求高大粗壮,因为没有足够的身高则体重的发展就受到限制。还要看运动员身体脂肪的厚薄,那些矮胖子,虚胖的孩子,不是举重专项运动所选的人才。很多家长因为不懂举重的选材,认为小孩胖就是举重的材料,从前有一个家长把自己的小孩送到了体校,他的孩子是一个小胖子,但他是虚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力量素质的增大缓慢,后来他就半途而废了。
(2)体型
按照身高、体重和胸围3个数量的相互关系,一般把体型分为粗壮型匀称型和细长型。举重是力量性项目,应选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而且线条明显、肩较宽、臀较厚的粗壮型。但还要观察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关系。最好选比例适当的粗壮型和匀称型。
2、身体的机能
在初选阶段只要求身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正常良好。对骨骼系统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无弓背或无先天性腰骶椎隐裂者不宜选。在县级体校由于以前对先天性腰骶椎隐裂没有足够的重视,在2000年选一个其他条件都很好的运动员,结果练了五年,成绩一直不错,但到了18岁时,由于运动量加大了,身体再也不能承受大的运动负荷,腰疼得厉害,经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腰骶椎隐裂。最后,只好告别举重运动。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也是选材的失败。
3、心理品质
(1)神经类型
根据我多年选材经验,有一心得,选材时要选长相好,五官端正。因为这样的小孩多数聪明伶俐,模仿能力强,掌握技术快。如果小孩相貌、五官长得很差,多数属于木讷,模仿能力差,掌握技术慢。这样小孩我决定不选。
(2)意志品质
县级体校选材主要是面向广大农村少年儿童,这些农村的孩子吃苦能力好、独立性、克服困难能力强,在这一点上是有优势的。
4、柔韧性
举重的专项技术对主要关节的柔韧性要求很高,但要注意举重要求的是柔韧,而不是柔软。也就是说,关节既要灵活,又要有劲。对于肩关节,既不能太僵,也不能太灵活,靠墙站立时,两臂上举能平帖墙上,肩角应达到180度,向后伸不超过5度,能牢固锁肩。肘关节最好略有过伸,踝关节柔韧性好,一方面蹲得比较低,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大平衡区,提高抓举的稳定性。
5、其他身体素质中,爆发力、速度、弹跳力、灵敏性和协调性,对于举重运动员的初级选材都是比较重要的。在选材时主要测试60米跑,立定跳远、后抛铅球3项身体素质,初选因为是在12--13岁少年儿童当中进行的,所以一般不会卡得太紧,以免可能埋没掉一些优秀的苗子。
三、选材应考虑的其他素质
遗传素质,我觉得是不容忽视的。父母身高与子女身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选材时一定要调查孩子的父母身高、体重、爱好、疾病史等相关情况。联邦德国著名的运动医学权威霍尔曼教授则提出:“人体技能至少有60%取决于遗传,只有40%受到训练等外界影响的制约。”实践中也有许多现象会值得深思,“举重世家“篮球世家”的出现,奥运会参加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几乎都是黑人等等。这些都绝不是偶然的,均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遗传必然性。
四、选材上的矛盾与解决
矛盾1:体制上的不同。县级体校由文体局管辖,各学校由县教育局管辖,在招生选材时学校领导不配合、不支持造成选材难。
解决方案:由组织出面,找主管文体的县领导出面协调好两家的关系,在招生选材时,教育局给我们开介绍信或给学校领导打电话,这样一来,学校领导支持了,工作就好做了。
矛盾2:现在农村多数也是独生子女,父母娇惯,舍不得,再加上网络和媒体的负面宣传,退役后没有出路,给招生选材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解决方案:我们向上级体校输送时要多挑“尖子”,提高成功率。输送后鼓励队员在训练的同时要加强文化课学习,为日后深造打好基础,同时,我们把从学校走出的世界冠军:刘宏宇、高伟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在电视和其他媒体上广泛宣传,榜样和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