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再认识

2008-04-29 00:44:03高书海
少年体育训练 2008年1期
关键词:习得性归因消极

高书海

1、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这将给其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

2、习的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2.1 自我效能感低: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倾向于制定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以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活动中他们往往会想象失败的场面、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力不从心之感使他们对学习望而却步。

2.2 消极思维:习得性无助的个体常常不能进行恰当的自我认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焦虑的情绪,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形成“我不行、我笨等”消极的自我暗示。

2.3 情绪失调: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在情绪与情感上经常表现为烦躁、冷漠、绝望、害怕、退缩、被动、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并由此陷入抑郁、焦虑的状态,这使得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2.4 人际关系不良: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大多数性格多疑,缺乏对他人的信任感,同时也认为自己在团体中不受欢迎,这使得他们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的紧张。

3、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3.1 客观原因:首先,教师、家长、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一些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过高,常常提出一些超出他们力所能及的要求,使他们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要求,经常性地处于一种受挫折状态,再就是不良的教育环境。应试教育模式无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失败者,而长期的失败可能会导致无助感的产生。

3.2 主观原因:习得性无助感的个体在归因模式上存在障碍,他们习惯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为个人能力低、智力差这种不可控的内在稳定因素,而把成功仅归因于偶然的运气、任务难度低等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形成一种消极的解释风格和对失败的消极期待。

4、实施习得性无助感的体会

我是一名体育工作者,在我所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情况,体会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上技术课时(跨栏),我根据课的能容把技术的难点和要点给在场的学生,通过口令、动作模仿等直观教学的方法去讲。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按计划完成的任务,总是有几个学生由于恐惧、担心碰到栏上,或者担心没有其他人过栏动作优美等因素,总是不愿意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栏的技术,每次都不能完成技术的学习,通过我的走访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在学生的心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针对性的有了改动。在上课的开始,利用降低栏的高度,去试着上课,再就是利用绳子、简易的竹竿作栏架上的横板,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习,几位学生都能顺利地跨越栏架。他们成功了,感到很高兴,同班级的同学也积极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自信心也增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5、对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5.1 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教师、家长和教练要帮助青少年正确面对失败,要注重他们滋生的急不可待,不要过多地将他们与他人比较,对他们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引导他们充分肯定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5.2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教师、家长和教练要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即让他们将学习、锻炼过程本身视为努力的目标,着重引导他们对学习、锻炼任务的积极投入。

5.3 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Seligman指出,人对失败的归因在无助感的形成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一个人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一些内部或稳定的因素时,自我评价才会降低,活动的动机水平才会降低到最低点,无助感也就由此而生。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纠正习得性无助个体的错误认知模式,将他们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5.4 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有助于个体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教师或教练务必加强班级或运动队人际交往环境的建设,提倡积极向上、平等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启发青少年的多种兴趣满足他们多层次的需要,使他们在学习与训练生活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自己要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充分利用体育心理学理论的知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上好体育课。

猜你喜欢
习得性归因消极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科学与社会(2023年4期)2024-01-11 08:08:44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14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4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