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真正从“人”出发

2008-04-24 18:26丁佐林葛志建
人民教育 2008年8期
关键词:实验学校老师

丁佐林 葛志建

在古城如皋宽阔的福寿西路南侧,车辆行人川流不息的204国道与334省道交汇处有一所年轻的学校,绿树掩映、碧瓦红墙、格调清新、意蕴悠远———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以下简称“实验初中”)在阳光下尽情演绎着她与众不同的美丽与朝气。

教育管理需要宽阔的胸襟

2002年9月,实验初中租借卫生学校的校舍办学,开始了她生命之初最艰难的行走。

那时候,教师和学生住在一起,帮学生挂蚊帐、拎水瓶;领导和教师住在一起,一同备课、查夜。由于是寄宿制学校,那群刚刚离开父母温暖怀抱的学生让老师们尝遍了“创业的艰辛”。然而,也正是“白手起家”的压力与憧憬,激发起大家无限的干劲和热情。

这段与老师们同甘苦、共患难的生活,在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体制上给了校长吴永健极大的启发。

在吴永健看来,“只有想做,才能去做,才会非常努力地去做。学校的发展必须着眼于教师对自己教育理想的追求,学校必须最大可能地为教师提供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空间,必须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他是在校园里追求自身的理想。”

建校伊始,吴永健便着手建立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选拔机制。在第一次校会上,他便向所有教师明确:学校中层干部将通过民主推荐、公开竞聘产生。这是吴永健实施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一批中层干部的产生,学校足足“考察、摸底”了一年。在这一年里,吴永健和他的搭档深入办公室,深入课堂,深入学生;学校组织专题“沙龙”、“论坛”二十多次,吴永健的随身笔记本就换了四本。

教导处副主任黄辉健便是在这长时间考察中被吴永健“慧眼”识出的,他是一位不擅言辞,却在教学和处事上表现出超前眼光和独特智慧的老师。当吴永健拿出大量学生和家长对之赞赏的反馈材料,拿出黄辉健在工作之余写出的关于学校管理和发展思考的大量材料,说出一系列他在工作过程中的细节时,每个老师都不禁叹服了。他们在内心钦佩的同时,也不由得激发起对工作更高的热情和对未来更美好的向往。

“在活动中发现人,也在活动中锻炼人、提高人”,这是吴永健的“一箭双雕”。

所有的管理、鞭策都需要一种形式,实验初中选择以鼓励为主;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一条道路,实验初中选择为教师搭建一条通往成功的上升之路。

设立教师“成长记录袋”是吴永健激发教师理想和热情的一个绝招。在实验初中,每个教师都有一个特殊的信箱,信箱里装的是该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或所做的努力,以及管理层对他的评价。评价以管理层观察到的工作实绩、工作细节和贺信为主,也包括来自社会各界或学生家长对老师的肯定。“在‘班级建设沙龙上,你的精彩发言博得所有管理人员和老师们的一致肯定”、“你班×××的家长发来感谢信一封,现原文反馈给你”……

建立“坦诚文化”,是吴永健呵护师生理想的一大举措。

学校要求从管理层开始,秉持“说真话,做真事”的作风,对在求“真”过程中的过失,予以宽容和理解。教师向管理者所提的意见,不管措词如何过激,管理层一律不予追究;对于学生或学生家长所提的意见,不管正确与否,教师必须耐心听取。

举办各种艺术活动、文体活动,是建立“坦诚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活动中,师生的身心得到适度的调养,他们的精神生活被丰富、充实,师生关系更和谐、融洽。每年春秋季运动会,都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趣味项目;每年春夏秋冬换季的时候,教师们都会领到一份保健礼品;师生家里有困难,全校动员,共同援助。

“坦诚文化”营造了宽松、和谐、融洽、互助的工作学习氛围,更凝聚了全校师生的心。

学校管理上的正气和校园文化上的宽容、大度,给这所年轻的学校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让学生成为一个“终身自能学习者”

“唱著歌儿受教育,我喜欢!”一位刚从舞台上表演下来的学生的神情如同五月的阳光。

这句话道出了实验初中德育工作的核心。

2007年初,学校的德育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自主道德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获批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自此,实验初中开始尝试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和实施框架。

课题研究来自于学校的实际需求: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有学生四千多名。孩子们住在学校,远离家庭的照料。他们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有效的德育来支撑。

于是,学校想到了“自能教育”,即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悟和体验、反思和矫正,通过自探、自悟、自得,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由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终身自能学习者。

在学科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生活课程中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在活动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自立精神,是实现“自能教育”的三大途径。对于大批寄宿学生而言,培养和发展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最为迫切,也因此成为学校德育的重点。

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体验必要的生活情境,从而领悟必要的生活哲理,是“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的起点。

因此,围绕寄宿生活,教师从洗、起、吃、穿、理等方面给学生具体细致的指导。每年新生进校是老师们最忙的时候,他们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自理能力;每年开学初期,是老师们最“绞尽脑汁”的时候,他们需要在原先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寻找学生生活能力的拓展点。

一个娇生惯养的学生,进校一个星期便给他的老师出了难题:他“吃不惯”学校的饭菜,只吃鸡腿,脆弱的胃因此而闹开了“罢工”。为了让他“学会吃饭”,老师不得不自己提供给他“吃得惯”的饭菜,同时让他与学校食堂的菜进行“口味比较”。在很多的“比较日记”完成后,一本《我的营养搭配研究》也随即出炉,这个当初令人“头痛”的学生成了指导别人科学进食的“营养学专家”。

“每一个被成功转化的学生,均有一次或一个惠及其一生的‘成长转折点,正是这‘某一次、‘某一方面改变了这个学生的‘一生或‘全部。”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家校联系是生活课程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平台。学校给每位学生配备一本《家校联系簿》。每日德育“作业”是填写《家校联系簿》的三个栏目:今日思考、家长意见、老师批阅。这个“作业”成为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学校与家庭互动的重要渠道。

每学期期末的大型“生活自能汇报表演”是实验初中“生活课程”的一道大餐。“我是这样走近我的室友的”、“想家的时候”、“责任感与寄宿生活的亲密接触”……展示活动上,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和独特的感悟,向全校师生演示或演说。学校邀请学生家长共同观看孩子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收获。

实验初中的活动课程主要有五大系列: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礼仪及常规教育活动,学校“四大节日”———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课程,让学生体验社会价值和情感,调整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完善自身的道德行为。

这些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管理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自我管理等各种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为他们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打下了基础。

“每一个活动都是育人的契机,只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才可能把教育做到学生的心里。”政教处主任冒光明说。

在课堂上实现教育理想

实验初中所有教师均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来的。走进实验初中后,业务上的精良已远远不能诠释他们的優秀。

以英语组为例,这个年轻的群体平均年龄32岁,正值黄金岁月。这个年龄,贴近学生,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活力四射,富有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一举一动都流淌着青春的诗意。

学校的主流生源来自农村,由于基础薄弱,农村的孩子对英语学习常常充满恐惧,“哑巴”英语、“蹩脚”英语压抑着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制约着他们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对教材或超越教材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和质疑,从而在英语课堂上构建‘信息化和‘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英语、用英语,使英语教学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英语教师、教导主任马德凤和她的同伴从一开始就树立了这样一个目标。

为此,马德凤带领她的同伴参观、学习、研讨,足迹遍及城市乡镇。

曾经,马德凤的得力助手陈红娟老师———学校的英语教研组长,在一个晚上与她“吵”了起来———只是为了一个教学细节。

对于音标的教学,陈红娟坚持在必要的系统的介绍后,再于单词中加以分解;马德凤则认为基于学生感性认知的实际,可以先忽略音标,在单词教学中逐步归纳。两人争论不下,最后,全体老师做学生,她们二人做老师,各上一课。

华月偏西,课终于结束,全组老师才带着豁然的笑从课堂走出来。

坦诚、质朴、不达理想不罢休的作风不仅使她们深刻地理解了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意义,更深刻地体验了一种成功的、集体协作的快乐,一种崇高的、超越个人之上的友谊。

几番磨砺之后,她们便有了令学生陶醉的“chant”:把枯燥的背诵单词拆分或联系组合,组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再配之以顿挫的节奏,辅之以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看、听、说、动的过程中自然、轻松地记忆单词。

“学生的解放源自对教师的解放,教师的解放源自领导者观念的解放。”吴永健对英语组的成就十分欣喜。深谙教育之道的他知道学校给予教师的压力最终会转嫁到学生的头上,解放教师其实是留给了教师足够的思考空间,思考充分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中一项重要“指令”就是要求各部门给教师“松绑”,在保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和活动空间。

学校推行集体备课制,每次集体备课就像是一次教学沙龙,在和谐的交流氛围中,教师说自己的教学故事,讲自己的教学收获与困惑。这里,没有领导,没有权威,只有观点争辩。教师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是常事,在思维碰撞中,收获的是激情和顿悟。

“留给尽量少的负担,呈现尽量优的课堂”,这是实验初中老师不懈的追求。

“他们的确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一群为理想走到一起的人。”校长吴永健一直以自己的教师为骄傲。

理想燃烧激情,激情点燃智慧

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成长”,是实验初中提出的教育目标。

为此,实验初中开展“自助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自助式”教学包含“自学”、“助学”、“反馈”三个环节。

“自学”———教师提前三天,将拟好的预习题案发给学生,此外,不再布置其他作业;学校将每天中午的学生自习时间安排为预习讨论时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指导。

“助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成绩均衡、方便操作、利于考核和管理为原则,建立互学小组,每组4~6人,并确定好各学科小组长,在小组讨论时间内交流学习心得;以课堂为平台,由学生展示自己预习的成果,提交所遇到的个性化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最需要的服务”,指导学生活化思维,启发学生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延伸拓展。

“反馈”———分为三种弹性形式:当堂训练,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练习,当堂完成并进行讲评;每天一练,教师从学生配套教材资料里,挑选出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为巩固的作业;周末回练,检查学生学习的疏漏,进行能力的迁移。

实验初中的教师追求教育的两个境界:“点燃热情”和“点燃智慧”。在教学中,教师要么“点燃热情”,要么“点燃智慧”。授课尽量“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学;内容尽量讲究“生成”,由学生自己引发;过程推崇“探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去释疑解惑;时间尽量“自主”,腾出时间由学生自主消化。

“自助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尝到了什么叫学习的快乐。

吴永健认为,“自助式”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一要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愿望。通过观察学生行为,洞察学生心灵,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才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二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要创设情境,点燃其学习的激情,让学生处在快乐的学习状态中。三是要让学生有策略地学习。即指导学生遵循自己的学习规律,根据自身的实际,自主确定合适的学习方法,有效率、高质量、个性化地学习。

教学方式的改变需要评价来做支撑。“闪光日志”和“成功卡”是学生互学小组的重要評价机制。

“闪光日志”,记录组内成员每一天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成功。“成功卡”记录组内成员每一阶段取得的进步,每一个活动中的出色表现。两种记录由小组长定期在班里宣布,每月给家长看一次。看似微小的成绩和鼓励,往往是学生成功的动力。

“我们不是进行教学革命,而是要将原先的教学工作进行优化提升;我们并不是要求每堂课的环节和形式完全统一,而是要教师结合自己的个性、教学实际,将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我们也不是将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而是要把学生从教师思维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种教学,教师所付出的劳动要远远超过他自己讲课所要付出的劳动,因为他不仅要备课,要预设,还要积累深厚的功底应对教学中的变化。”分管教学工作的郭富慧副校长解释道。

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作业很少,条条有用,学得很轻松。”“我的学习我做主,这很让人兴奋!”“自助式”教学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以前是跟在老师屁股后面,现在是老师跟在我们后面。”

2005年,实验初中首批学生毕业,这批建校之初“将信将疑”地走进学校的学生,在中考中创造了他们自己也难以置信的成绩:当年中考总分680分,663名学生参考,总平均分近600分,109名学生达江苏省四星级重点高中———如皋中学并轨生分数线。随后几年,学生又连创佳绩,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每一个从实验初中走出的孩子,都有着浓重的恋校情结。很多学生在离开实验初中后,开口闭口依然是“我们实验初中”,并以此为自豪。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也许,正是基于对人的正视,如皋市实验初中才能够在短短的几年内创造了江海教育的奇迹,让教育充满理想,让学生追求自由,让学校充满阳光。

猜你喜欢
实验学校老师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最酷的太空实验
六·一放假么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