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想专业以外的事

2008-03-26 05:24
21世纪 2008年3期
关键词:商科校友所学

东 方

节前的寒假班今晚都已经结束了。下午上完最后一节课,长舒一口气,跳上班车后第一句话就是“回家过年去”,感觉回到了现实中来。我想现在正在火车上或飞机上的全国各地的“烤鸭”们也慢慢地走回了他们的生活中去。

大部分人对出国抱有过高的期望值

每次上课都能感觉到学生们的期望和焦虑,老学员带着希望和焦虑走了,新的一批学员又带着期望和焦虑来。五年了,迎来送往,感受最深的还是学生们在出国方面的焦虑。近日收到一名学生的来信,引用如下,希望这位同学不要介意,因为你的问题代表了太多“烤鸭”们的焦虑。

“对于专业问题比较困惑。我现在是大三,一个女孩,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考试没什么问题,但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现在考虑出国的问题,选择电子信息、多媒体、商科、经济,或者传媒。想在国外一年内完成研究生学科,希望较容易通过考试,还有,当然是就业比较好的,另外希望学费不要太高。”

有很大部分同学对出国抱有太大的期望值,这反映在他们课下问的问题上。太多同学问的是“出国读什么好”或者“读什么将来就业好”。在很多同学眼中,出国依然将会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决定,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可实际上现在的出国,已经很像五、六年前的中国国内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神秘感越来越少,跟就业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松散,变得越来越只是一段“经历”而已。出国当然要选对专业,选专业当然要选就业前景好的,这天经地义。但如果认为出国——选好专业——就业好是一条直线的话,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就业好与出国所选专业关系大吗?央视九台的Culture Express的主持人季小军,当初在英国读的是诺丁汉的MBA,但我想他之所以能在央视找到自己位置的最大武器,还是自己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对文化节目驾轻就熟的才份,而不是在英国所学的专业;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代李权,本科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学机械工程,在伯明翰大学学习计算机辅助生产和制造,后来在BBC工作,最后来到苏格兰皇家银行,他现在从事的职业好像跟本科和硕士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多直接联系,真正让他转行金融的是在BBC的工作经历;我的一位好朋友,英语专业,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后赴伯明翰大学攻读Marketing硕士,毕业后在北京奥美公关工作半年后跳槽去某国际金融理财协会,现在从事着国际公关和金融业务。从三位留英校友的经历来看,他们的专业选择似乎与他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尽管三位校友不代表所有校友,但起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国所学专业未必与将来所从事职业有太大关系。

如果没有关系的话,出国岂不没用?也不是。据采访李权所言,在北京工业学院学机械工程,看似与金融无关,但专业的学习锻炼了他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使他打下了良好的数学基础;在学习计算机辅助生产和制造这个专业时,课程较多地涉及生产过程的管理。出于自己的兴趣,李权很快改学工业管理,这门课程后来演变成许多商学院里的管理课程。我很赞成他说的一句话“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其实工作过的人会理解,工作中真正需要的能力都不是专业课所带给我们的,大部分都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获得的,而所谓的“学习”,也绝不仅仅是在课堂里的学习。出国读什么专业是个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但比这个问题更迫切的,是出国后如何读这个专业,通过这个过程收获什么样的能力,延伸到将来可能从事的任何职业上去,以便将来在就业市场上更具优势、在生活中更幸福,这才是更值得去思考的问题。

不管去哪个国家,一定要把那个国家的语言学好

出国,对于刚踏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因为很难做到那一步,很难在出国前就知道自己将来会喜欢什么、做什么。尤其是要换专业,或者本科读一些文科、商科专业的同学,只要选一个大方向跟自己的兴趣比较接近的就可以,重心不一定放在通过海外学习我能获得什么样的专业知识,而应该放在通过这段学习的过程我能得到什么样的提升——主要是语言和思维能力,以及处事风格方面的。

任何专业都是好专业,只不过成熟的学生能从中获得更多。商科、市场营销等专业向来被人们认为是比较泛泛的专业,出国读的人也太多,但前几天的《新京报》上依然把市场营销排在北京急缺人才20位的第5位。的确,读这个专业的人很多,但真正英语好,又有国际视野,又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人微乎其微,或者说的白一点,真正能读出来的人太少了,单单是英语这一项就能把很多人刷下去。而那个英语专业的同学能进入北京奥美的最大优势就是她的英语!回过头去看那段留学的收获时,李权也认为,不管去哪个国家,一定要把那个国家的语言学好。因为“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里,日常工作常常是以中文以外的语言作媒介,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在外企里是比较高的。出国留学除了学好专业以外,一定要尽量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商科校友所学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互联网+”商业模式变革背景下的新商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非所学
非所学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资源开发管理智慧系统初探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