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璎迪
解决了纠纷,对当事人就是提高了生活品质。
刚柔相济
一年间刘军白发满头,想不到自己古稀之年还要携老妻奔走法院,状告亲生女儿。两次上诉,两次败诉,老伴含恨离世,一家亲情分崩离析。如果不是李琴的出现,刘军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末路究竟如何归宿。
刘军住在长宁区几十年,女儿刘萍60年代响应国家号召去了新疆农场。80年代刘萍的一双女儿按政策回到上海,户口迁入外公刘军处。当时刘萍承诺每月汇给老人200元钱补贴生活费用。然而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两位老人从没有收到过女儿一分钱,靠着自己省吃俭用的退休工资供着一对外孙女上学读书。
几年前刘萍和丈夫回到上海。两夫妻提着大包小包来到刘军家门口,这才发现这个斗室实在太小,两位老人加上孩子在房间里腾挪已是捉襟见肘,就连他们带回来的行李都无法搬进室内。刘萍恳求老人"替他们找工作着想",只迁户口不住人。
办完了迁入手续,让刘军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3个月后,刘萍和丈夫悄悄潜回老人家,大大小小的行李全堆在灶台上。煤气没法再用,一日三餐全家只能依靠盒饭。生活不便,矛盾骤生,家庭气氛陡然紧张。刘军几番要求刘萍搬离未果,只能一纸诉状将女儿告上法庭。
依据法规迁入户口便享有居住权,法院一审判定刘军败诉。老人不服,上诉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维持原判。刘军老妻终日愤闷,一场大病后撒手人寰。
绝望之际,刘军决定去找"李阿姨"。"李阿姨"就是李琴,2003年底这位社区矛盾调解高手、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组建了上海第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纠纷成功率超过九成,被社区居民誉为"布衣法官"。
"提条件,只要他女儿能提出条件搬走,我们就能调解。"都说李琴调解很有办法,一张铁嘴说理平天下。找到刘萍,对方一口面积朝向,一口地段楼层,"她漫天要价,我就一一笑纳。"不露声色,拿出纸笔把两个孩子十几年的抚养费、教育费一一罗列,"十几年你没付过一分钱,现在既然要算账,那就完完全全算个彻底。"刘萍顿时哑言。
凭着自己调解纠纷35年的经验,李琴知道时机来了。"你现在这般对待自己父母,今后你的孩子就会跟着学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榜样力量无穷。"帮老人说话,李琴当然清楚人民调解员的责任,心头端平一杆秤。她提出照房屋面积和现行房价,扣除应付老人的费用外,老人再支付刘萍8万元用于其购房,但刘萍必须同意立即迁出户口,并放弃对老人房屋的主张权。
"人民调解纠纷就要一刀切到底,防止后遗症。"李琴说,对这些年迈的老人来说,纠纷调解一定不能留下空当,几年后再来折腾一次老人的生活又将大受影响。"有厨房不能用,打输了官司还要住一起,老人每天都在经受着心理压力、精神创伤。晚年生活根本谈不上品质保障。"如此一来,老人出钱,女儿搬离,各自复归平静生活。
女儿搬离的那一天,刘军紧紧握着李琴的手,老泪纵横。法院没有解决的问题,李琴一纸人民调解书化开了老人心头的死结。矛盾得以暂时解决,可是亲情的修补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授之以渔
李琴所在的江苏路街道是老城区,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市平均率18%,达到23.4%。在李琴处理的纠纷当中,60%以上都是老年人问题。"年纪大、退休早、毛病多、收入少是老年人的共同特点。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又常常因子女不孝矛盾重重。"矛盾一次次激发,求助李琴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早上7点半工作室就开门服务,高峰时候一天要接待一百多位社区居民。"有些老人日子过得太辛酸,看到我就跪下求我带他们离开这个家。还有位老太太子女不孝顺,每天一早就来等开门,一天要来六七趟诉苦。"李琴很心酸,社会在日益进步,老人生活质量却日益下降。
带着调解员去和老人子女调解纠纷,李琴发现年轻一代法律意识重,却狭隘地表现为"法为我用",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一条条提得干净利落,可自己违背的法律法规却避而不谈。"我冲着那些振振有词的年轻人说,你们是'用法错位',只保护你不维护别人的法律不是公正的法律。人民调解就必须遵循公平、公正,让法律的天平平衡在每个人面前。"
掌握了年轻人的特点,李琴意识到光调解矛盾不行,授之以鱼,还必须授之以渔。每隔一段时间,李琴都要下社区给老人去"上课"。工资卡、户口簿、房产证三件宝贝老人一定要看牢,即便是骨肉亲情,也需要法律来保障。"那些老人一听我说这些就乐了,这些不就是他们最关心又无法启齿的问题么。"结果李琴上完课的第二天就有一对小夫妻打上门来,指着李琴鼻子就骂,给老人"洗脑"了好几个月,好不容易答应过
户给儿子,现在一堂课就让他们功夫全废。"他们冲着我就说你这个老东西怎么还不死,我不怒不争,说我要死了谁来给老人维权。干我们这行,鼻子要像橡皮,不怕被人戳;脸皮要像轮胎,冷嘲热讽受得住;肚子要像气球,任何情况都要沉得住气。一句话说得人家笑,不能一句话说得人家跳。两头摆平就是水平。"
魅力之源
1937年出生,1956年开始担任上海市武夷街道徐家宅居委会调解主任,李琴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变迁,就是一部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缩影。"我们那时候要处理的问题很简单,都是夫妻吵架或邻里纠纷,都是围绕柴米油盐的小事情,烧个煤球炉烟飘进邻居家里,转个方向就能解决,人们的生活还是很单纯的,要求也很低。现在的情况复杂多了,下岗、赌博、拆迁、外来媳是问题,改动排油烟管道、安装空调高低散热滴水、占用公用部位也是问题,时代发展,派生出更多的新矛盾。
几十年来一直奔走在调解纠纷第一线,让李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说话慢条斯理,把细节可以一一详细罗列的是吵架老手,急话连篇,胸闷气急手脚乱舞的倒是些老实人。"李琴说,去调解纠纷自己首先就要底气足,心头放平一杆公平秤,会吵会闹甚至动手的凶徒不能怕,当然也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纠纷一发生,第一时间到现场,拿到第一手资料至今是李琴工作室的铁规矩。
随着声名远扬,海外华人也开始找李琴帮忙。前不久一位美籍华人就通过李琴圆满解决了一笔债务纠纷,将中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美名传播到海外。"化解涉外纠纷过去我是不敢想的,几十万元的债务,涉及海外,我有那个力度吗?"李琴当时已届古稀之年,她不断告诉自己:"做调解工作就是要有魄力,有胆识,什么事情你不做怎么知道不行?外国人称我们是东方一枝花,我们中国人民调解在别人的脑子里就是婆婆妈妈的事,能够把涉外的纠纷调解做得漂亮,让海外了解新中国新气象,新时代的人民调解也就真正地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