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官员代表“角色分裂”

2007-05-30 10:48陈统奎
新民周刊 2007年19期
关键词:钱袋子花钱纳税人

陈统奎

最了解政府行为方式和动机的人大代表就是这些官员代表,而他们往往会行使"钱袋子的权力"保护既得利益,而不是自我揭发不合理预算。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者正在探索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构建一个硬财政约束制度,以便让人们都很清楚地看到人民币(人民的钱)都被花到了哪里。政府有两种花钱方式,一种是花纳税人的钱给纳税人办事,一种是花纳税人的钱给自己办事。公共预算的诉求是,让第一种花钱更有效率,让第二种花钱销声匿迹。换言之,人们希望打造一个公开、透明而负责任的政府。

1999年,中国高层决定推行预算改革,并推动全国人大对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由程序性审查监督向实质性审查监督转变","钱袋子的权力"从全国人大到各级地方人大逐渐觉醒,此次改革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预算工作委员会为标志。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不久前出版的《李鹏人大日记》里,就有《看紧人民的"钱袋子"》,介绍了推动全国人大预算监督改革的前前后后。

从中国宪法、法律的规定来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预算的审查监督上拥有"绝对的、明确的权力",如今又赶上"大气候",按理说"钱袋子的权力"应该在全国各地"次第开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动真格还是太少,走程序还是太多,大部分地方的人大仍然处于试探性阶段。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公开预算、扩大和落实人大监督权还心存顾虑。

如今,公开谈论"钱袋子的权力"似乎还是有一些忌讳,记者此番在广州和深圳两地采访人大代表一波三折,很多人大代表以"不懂公共预算"为由谢绝采访,他们的身份是官员和国企领导;有的人大代表几经周折才愿意接受采访,他们的身份是民营企业家和政府智库研究员;也有些人大代表比较爽快地接受采访,他们的身份是学者和外企职员。

官员代表一般是各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让他们自己来决定是否同意自己部门的预算就存在问题。再说预算草案是先过了政府常务会议和党委常委会后才到人代会的,官员代表能对顶头上司的决策提不同意见吗?他们能不同意党委已经同意的政府预算吗?

"一个官员,怎么敢乱讲?讲完可能就被安排到一个不重要的位置上去了。"一位人大代表说,官员代表本身就是行政系统的一员,,而公共预算最核心的问题,"是根据纳税人的意图还是按照行政机构的政治利益或行政管理者的愿望花钱",官员代表的身份属性决定,他们选择后者的概率大于前者。

实际上,最了解政府行为方式和动机的人大代表就是这些官员代表,而他们往往会行使"钱袋子的权力"保护既得利益,而不是自我揭发不合理预算。对此,有学者呼吁减少官员代表的人数,让"公共责任"代言人更多进入人大。

猜你喜欢
钱袋子花钱纳税人
钱袋子要盯牢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捂好你的钱袋子!警惕互金骗局
找准“好路子” 鼓起“钱袋子”
为百姓看紧政府“钱袋子”
小小花钱看科举
国地税联合开办2017年第一季度纳税人学堂
服务于纳税人 让纳税人满意
花前月下